APP下载

聆听青春的乐音

2018-07-12李梦

音乐爱好者 2018年7期
关键词:指挥家乐手交响乐团

李梦

说起青少年交响乐团,你一定会想起当红指挥家杜达梅尔担任音乐总监的西蒙·波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也一定对香港青少年管弦乐团在香港国际机场举办的那一系列走红网络的快闪音乐会印象深刻。不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不论文化和社会背景如何更迭流转,由青少年担任乐手的管弦乐团予人热情、活力、充满创造及想象力的印象却从来不曾改变。

六年前成立于纽约的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NYO-USA)也是一例。2012年,美国著名音乐演出场地卡内基音乐厅宣布将建立一个拥有上百位乐手的交响乐团,其中成员的年纪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不等,由美国各地青年乐团以及音乐学院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乐手组合而成。效仿拥有七十年历史的英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Great Britain),NYO-USA的成员每年暑假有数周时间聚在一起排练,先是在国内若干城市巡演,继而去其他国家及地区巡演。

从2013年起,NYO-USA每年夏天都会完成一场巡演,第一年在俄罗斯指挥家杰吉耶夫的带领下,与当红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合作,在华盛顿、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伦敦四座城市演出。之后的每一年,乐团中的一百二十名青年乐手分别在圣路易斯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罗伯森(David Robertson)、德国指挥家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以及美国指挥家艾索普(Marin Alsop)的带领下,与世界知名的演奏家如小提琴家沙汉姆(Gil Shaham)和钢琴家埃克斯(Emanuel Ax)等合作,演出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和伯恩斯坦等作曲家的经典之作。

(一)

2018年夏天,这一充满活力的乐团将在亚洲巡演,于7月24日至8月3日相继在台北、上海、北京、首尔和大田五座城市演出。此次带领乐团巡演亚洲的指挥家是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担任独奏、与乐团合作美国作曲家格什温钢琴协奏曲的是法国钢琴家蒂博代(Jean-Yves Thibaudet)。

蒂博代对于格什温这首以F大调写成的钢琴协奏曲可谓相当熟悉。在不久前的一次越洋电话访问中,身在巴黎的钢琴家告诉我,自己大约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接触这首曲子。蒂博代的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因此他的家中常常播放唱片,不过曲目大多是贝多芬或莫扎特等人的德奥作品,或是浪漫派作曲家的名作,爵士风格的音乐几乎从未出现在这位钢琴家的少时记忆中。

直到十八岁左右去巴黎音乐学院读书后,蒂博代对于爵士音乐的认知才愈发地深入。那时候的他常常在爵士俱乐部或是酒吧流连,听爵士乐手现场演奏,渐渐迷恋上旋律中的即兴味道。正巧,在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为钢琴和乐队写下的这首三乐章协奏曲中,也充满即兴刺激的、带有狂想曲味道的爵士元素。格什温仅仅活了三十九年便因病离世,留给后世的作品并不多,而这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也是足以与《蓝色狂想曲》比肩的格什温代表作。

“格什温最初接到纽约爱乐的邀请创作一部钢琴协奏曲的時候,他很痛快地答应了,可是那时候的他并不知道协奏曲究竟是什么。”蒂博代笑言,格什温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古典音乐作曲训练,但他糅杂了通俗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创作背景,为他这首写给乐团的钢琴协奏曲带来全新的、有别于过往的面貌。

“这首曲目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他几乎已经成为了我音乐语言的一部分。”蒂博代如是说。

除去格什温的这部钢琴协奏曲,NYOUSA也将与旧金山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托马斯合作西贝柳斯广为人知的《第二交响曲》,以及乐团委约美国“80后”作曲家赫恩(Ted Hearne)创作的《黄铜大头钉》(Brass Tacks)。7月19日,这首作品将在卡内基音乐厅由托马斯指挥NYO-USA完成世界首演,之后也将亮相亚洲五城巡演的音乐会现场。

现今住在洛杉矶的美国作曲家赫恩称得上是一位音乐多面手,他不单作曲,也演唱,并担任乐团指挥。赫恩曾经是芝加哥儿童合唱团的成员,于2000年前后搬来纽约,相继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和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完成学业。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风灾之后,他写下一首时长约为一小时的清唱剧《卡特里娜叙事曲》(Katrina Ballads),获得坊间的广泛好评,从此开始收到洛杉矶爱乐乐团以及旧金山交响乐团委约作品的邀请。赫恩与蒂博代一样,也是颇乐意尝试跨界互动的音乐人。他曾与爵士音乐家以及竖琴演奏家合作,为他们创作旋律,而他在电子音乐领域的创意,也帮助他与活跃在美国乐坛的跨界音乐人艾丽卡·巴度(Erykah Badu)和瑟威尔(JG Thirlwell)等人建立友谊。

说到尝试新鲜,托马斯在古典音乐拓展领域做出的努力也不可不提。2009年那一场几乎称得上疯狂的YouTube交响乐团音乐会,便得到托马斯的支持。他甚至指挥了这一全部由网络招募乐手(有些是专业音乐人,有些已经十多年不曾演奏过小提琴)组成的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由中国作曲家谭盾特意为这一乐团创作的《网络第一交响曲:英雄》。

在2012年的一场TED演讲中,托马斯向众人分享了他参与YouTube交响乐团的初衷。在他眼中,科技的进步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带来值得探索的全新空间,而YouTube音乐会亦成为古典音乐演出的全新载体。爱乐人去不到巴黎或伦敦的音乐会现场又何妨?互联网科技帮助他们安坐家中亦能欣赏千里之外的美妙乐音。

(二)

今年夏天即将开启的亚洲巡演,对于NYO-USA来说并非首次。三年前的夏天,乐团中一百一十多位年轻乐手在瑞士裔指挥家迪图瓦的带领下,与中国钢琴家李云迪合作,在北京、上海、苏州、西安、深圳、广州和香港七座中国城市展开巡演,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及谭盾为这次巡演特意创作的《帕萨卡里亚:风与鸟的密语》。谭盾在那首作品中邀请观众借助手机播放的乐音与台上乐手互动,效果出奇,也称得上是这个年轻乐团为改变古典音乐既有形象的全新尝试。

上一次来到中国巡演时,NYO-USA的随行摄影师拍摄了若干短视频及相片等,记录了这一百多名爱音乐的美国年轻人在异乡的遭遇和见闻。当我在YouTube和Facebook专页上重温这些影像时,仍能被其中生动且饱满的情绪触动。这群被视作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年轻人去爬长城,去参观西安兵马俑,与北京和上海等地音乐学院的同龄学生切磋琴技。

年轻人总是特别容易就熟悉起来,因此我们见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在一场讲座或大师班之后聚在一起比V字手玩自拍,见到乐团成员在结束巡演之后拥抱在一起感动哭泣,其中不单牵涉到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在舞台上的合奏,也关于人与人之间借由共同的兴趣与喜好而建立起的友谊。诚如一位来自加州、名叫戴维斯(Jeremy Davis)的年轻乐手在夏天结束后感慨的那样:“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如何演奏音乐,如何与人相处……这是足以改变我人生的重要时刻。”

乐团成员每年遴选一次,有些人或许能够多次参与,但对于另一些乐手来说,这样的机会,恐怕真的是一生一次难再逢了。

在主办方看来,音乐厅内的演出与交流固然重要,音乐厅外的互动也必不可少。因此,年轻乐手在演出间隙被邀请前往故宫、长城和秦岭兵马俑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地,了解异域文明,并领悟东方哲思,这对于他们的音乐表达,又何尝不是一种促益?

(三)

古典乐团在当下,每每面临观众群体老化以及年轻一代对于经典音乐兴味乏然的问题,像NYO-USA这样完全由年轻乐手担纲主力的乐团,对于古典音乐培育年轻观众也不乏帮助。不知有多少音乐人,因为少时与家人或朋友同去欣赏的一场音乐演出,开启了认知并欣赏音乐的一扇门,而曾经欣赏过NYOUSA音乐会的年轻观众,若干年后说不定也有机会像这些十多岁的乐手一样,坐在卡内基音乐厅这样知名的演出场所中,与最具名望的指挥家同台合作呢。“看”与“被看”的边界日渐消弥,古典音乐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也愈发缩短。

不知是否是乐团成员普遍年轻的缘故,NYO-USA在社交媒体上也相当活跃:他们的Facebook专页上有接近4.5万粉丝,YouTube频道的订阅量接近六千,乐团甚至曾经为2015年的中国巡演开通了微博頁面和优酷专用频道。在上述社交媒体平台上,乐团不单更新排练与演出的最新消息以及未来演出的计划,也分享乐团成员的成长故事和个人感悟等。

因为7月亚洲巡演在即,乐团邀请乐手在Facebook专页上分享自己将带上什么宝贝物件去到中国、日本和韩国,小提琴手Susan Lee给出的回答是一个可以快速冲印相片的“拍立得”相机。乐团中的一位黑人小提琴手Rosee Head则制作了一段一分钟的短视频,带观者从她的出生地到她的学校,最后来到她排练演出的地方。Rosee Head说她演奏小提琴已经十二年了,对于这件乐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她渴望与他人透过音乐交流,而在NYO-USA中的经历,则帮助她明白乐团发出好听的声音,不止每个人演奏好自己的声部便能做到,而是需要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若进一步想,NYO-USA今夏来到中国巡演,又何尝不是一件需要多方协调、汇集众人智慧的事情?托马斯与蒂博代固然是相识已久的朋友,但两位资深音乐人与这一群天真活泼、对音乐颇为热情执着的年轻人合作后,不知将擦出怎样新鲜的火花?按照卡内基音乐厅艺术总监克里夫·格林逊(Clive Gillinson)的话说,这一支仅有短短六年历史的乐团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在这未来的一段路上,尝试与探索将是永恒的主题。

“现在的年轻人一听到古典音乐,常常觉得是古老的、过时的东西,”钢琴家蒂博代说,“我们总要想出一些办法,来改变他们的态度。”

猜你喜欢

指挥家乐手交响乐团
人生如爵士乐队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演出就要开始了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玩具店里的乐团
找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