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的传承

2018-07-12吴淑婷

音乐爱好者 2018年7期
关键词:魄力上海音乐学院四重奏

室内乐演奏是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和专业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在中国重视独奏表演的境遇下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这样一句“激励”学生练琴的话,“如果你不好好练琴,将来只能坐乐团,拉室内乐”。不知不觉中,室内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仿佛就这样被草率定义了,因此,学生们将“室内乐”这几个字定义为不好好练琴的结果。

与其他西方音乐的学科一样,室内乐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代人的奠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专业高等西方音乐教育的发源地,同样也是中国开展室内乐教育最早的院校,尤其在室内乐的组建、研究、教学方面一直走在中国专业室内乐教育的前列。

上海音乐学院女子重奏组

早在1960年,上海音乐学院创立了由俞丽拿、丁芷诺、吴菲菲、林应荣四位老一代演奏家组成的中国第一个女子室内乐组合“上海音乐学院女子重奏组”。作为中国弦乐四重奏领域的先驱和开创者,当年她们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弦乐四重奏第四名。作为来自中国的组合,她们也打破了那个时代西方对女性难以诠释好弦乐四重奏的偏见。回国之后,“女子重奏组”尽管因遭遇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而时断时续,但她们仍始终坚持着室内乐的表演形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她们分别在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等地开展了巡演,曲目量也不断积累,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演出了相当一部分由中国作曲家创作和改编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旱天雷》,以及林华、王建中等作曲家的新作品。

上海四重奏

1985年,“上海四重奏”诞生于上海音乐学院,以李伟刚、李宏刚、王征、马新桦为班底的四位演奏家组成的弦乐四重奏,在1985年获得英国第三届朴茨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第二名。三十余年过去了,如今,上海四重奏以其充满激情的演奏、惊人的技巧和跨文化的创造力,成为当今世界乐坛最具号召力的四重奏团体之一。他们的演出风格优雅,糅合了东方音乐的细腻与西方作品在情感上的广度,不论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还是西方古典乐名作,抑或现代先锋作品,他们都游刃有余。此后,在1988年和1994年,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教学又分别在英国达特茅斯弦乐四重奏比赛和意大利普尼亚尼弦乐四重奏比赛中斩获奖项。

汉四重奏

2007年,在中提琴演奏家、教育家蓝汉成教授的主持下,上海音乐学院继续开全国之先,成立了中国唯一一间集演奏、教学为一体的“蓝汉成室内乐演奏与教学工作室”,培养了年轻一代的职业室内乐组。其中,由上音青年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汉”四重奏,以及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组成的“新魄力”四重奏,开启了继承上音优秀的室内乐传统之路。

“汉四重奏”成立于2011年,当时成员为郑炜珉、吴淑婷、刘念和王再颂。他们几度在欧洲重要的室内乐音乐节上实现中国室内乐“零”的突破。在国内,他们每年举办全国高校巡演音乐会和大师班讲学。

2011年,受阿尔班·贝尔格重奏创始人哈托·拜尔勒(Hatto Beyerle)教授邀请,汉四重奏参加了奥地利K&K;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成为首个在艺术节上成功举办多场音乐会的亚洲四重奏组。2014年,应丹麦“夜巡人”(night men)室内乐协会的邀请,汉四重奏赴哥本哈根举办了该协会第3511期弦乐四重奏专场音乐会,这也是该协会历史上首个登台的中国四重奏组,而汉四重奏更是成为被欧洲室内乐联盟学院(ECMA)唯一承认的来自亚洲的四重奏。2012年至2015年,汉四重奏连续三年受邀参加“旧金山-上海国际室内乐艺术节”,与多位独奏、室内乐名师名家合作,先后有三位国际作曲家把自己创作的四重奏作品题献给他们。

汉四重奏非常注重国内室内乐的传播与教学,曾赴北京、甘肃、黑龙江、四川、贵州、江苏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和公开大师班讲学。他们的唱片也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和Naxos唱片公司发行。

新魄力四重奏

2008年,新魄力四重奏在蓝汉成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于上海,2009年荣获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邀请赛一等奖,2011年获北京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特别奖。2017年,新魄力四重奏在第七届海顿国际室内乐大赛上获弦乐四重奏冠军,同时获得“最佳委约作品演奏奖”以及“最佳海顿诠释奖”两个特别奖项。2017年9月,新魄力四重奏又在第九届挪威特隆赫姆国际室内乐大赛上获得第三名,2018年2月获得“舒伯特与现代音乐”国际室内乐大奖弦乐四重奏组第一名。这些都是中国选手在同类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此外,新魄力四重奏还获得过不少其他奖项,例如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国际夏季学院(ISA)授予的欧洲室内乐联盟学院(ECMA)奖、奥地利新星奖(Casino Austria Rising Star Award)一等奖等。

新魄力四重奏参与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室内乐学院和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海顿室内乐学院举办的“Haydn Total”节目录制。他们演奏的海顿与巴托克四重奏录音被收录于为庆祝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建校两百周年的纪念CD。作为一组年轻的四重奏,他们频繁活跃于世界各个重要的艺术节,如施蒂利亚室内音乐节、Allegro Vivo音乐节、Haydn Region海頓音乐协会、葡萄牙哈莫什音乐节、法国卡萨尔斯音乐节、比利时根特音乐节等。

和谐精神

众所周知,室内乐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和谐”,这来之不易的“和谐精神”绝非一朝一夕培养的,而是在无数次失败与纠结、放弃与坚持、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一次次地证明、实践、提炼出来的。汉四重奏和新魄力四重奏都曾面临屡次更换大提琴手的问题。汉四重奏在连续参加上海-旧金山室内乐艺术节的三年里,每次都是与不同的大提琴一起赴美演奏。拜尔勒教授曾戏谑“汉四重奏与众不同的标签就是每参加一年艺术节,都是不同的大提琴手”。

固定室内乐组中亲密而敏感的复杂人际关系,不像一般的办公室同事,甚至也不像乐队。虽然同样是合作,可室内乐组员太需要默契了,这种模式要说能比较的,大概只有夫妻了。但夫妻好歹只有两个人,一般情况下还能阴阳平衡,而几个来自完全不相干家庭背景的人要组成固定重奏搭档,并且凑在一起的时间比跟自己“另一半”相处的时间还要多,这太难了。像汉四重奏的组员都是全职老师,经常是白天上了一整天课,身心疲惫,到了晚上还没开始排练,已经气鼓鼓了,還被强迫必须“心灵相通”,实在影响身心健康……

不管怎样,合作的代价是不低的,一旦深陷其中,很难再换人、换组。几个人休戚与共的决心如果敌不过“自我”,对大家的职业生涯都将是不小的打击。加上我国相较于国外室内乐文化,无论是音乐会形式上,还是教育层次上都较为单一,社会自发、公益或政府组织的室内乐团及表演和其他表演形式相比还是很有限的,室内乐的概念在国内尚未被赋予足够的价值和充分发展,对传达社会正义和表达人类哲思,加快城市音乐空间的文化“软件”建设构成了掣肘。

上音室内乐的传承

我们这代室内乐工作者也许没那么幸运,适逢室内乐的发展在中国处于“初级阶段”,一切都还未被开垦,一切还需要继续披荆斩棘。但我们又确实是幸运的,在上音的各位前辈老师身上,我们得到了许多鼓舞,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伴随我们成长的全过程,仿佛一盏明灯,在大雾弥漫的黑夜中,为我们照亮前进的路。我们相信今天遇到的困难,在前辈老师们的身上一定也遇到过,时代的烙印、大环境的驱使,他们都仍然坚持。我曾经向上海四重奏的小提琴家李伟刚老师请教:“上海四重奏是如何做到不厌其烦地排练和演出的?怎样坚持下来的?”李老师笑了笑,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其实解散很容易,但是坚持,也就坚持下来了。”我看到上海四重奏不断巡演《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全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这样重量级的弦乐四重奏经典。从这些作品的分量和演出场次中,我们更能体会到李伟刚老师所言的“坚持”二字所承受和付出的代价。

在许多次关乎四重奏命运的抉择面前,我们都选择了向前辈们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一次又一次向学生们讲述前辈老师们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不是“童话”,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中的老师们仍然在为室内乐奋斗在演出和教学的第一线,相信这就是“传承”。

中国的室内乐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引用鲁迅先生最为激励我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猜你喜欢

魄力上海音乐学院四重奏
上海音乐学院来我校考察交流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室内乐小品两首
致新敏队长
能量充沛、收放自如,这就是专业定制音箱的魄力 AUREA(奥睿)IW6+6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
“限挂令”考验医院院长智慧与魄力
推进改革需要政府的魄力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