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7-12何艳婷淮阴工学院223001

大众文艺 2018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学课程设计

何艳婷 (淮阴工学院 223001)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设计中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因素,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商品或者消费环境。1此课程属于设计学、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等多门课程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理论性较强,若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常常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将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和课程实践与工作室紧密结合起来。

一、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

在设计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可以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教材层面三个主要方面去分析。

(一)学生层面:重实践轻理论

设计类的学生,因生源质量和专业特殊性,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相比一般的文科和理工科学生,设计类的学生文化课功底相对薄弱,学习自律性较低。从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各个高校都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绝大多课程都以实训为主,这类课程基本上都是边讲边训,学生学起来轻松自由,也符合设计类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比较受学生欢迎。习而惯之,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心理现象。再加上设计心理学理论性较强且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尤其是课程中涉及的心理学、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知识晦涩难懂,极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学的心理,学生普遍存在上课注意力持久性差、玩手机、开小差等突出现象,学习效果及其不佳。

(二)教师层面: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教师来讲,受教材、教学大纲、考核要求等方面影响,在对设计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刚好存在与学生截然相反的心理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从师资来看,力量薄弱且偏年轻化。笔者通过走访同类兄弟院校发现,教授设计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老师基本都是刚进校不久的新老师或者那些为完成教学工作量需求而“被迫”转行的其他专业老师,他们要么教学和实践经验不足,要么跨专业授课,照本宣科的现象就比较严重,上课往往是填鸭式的单向传授,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选择案例进行授课,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和衔接,割裂了设计学科的有机综合性,从而造成学生厌学、弃学。

(三)教材层面:重理论轻应用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发展起步较晚,研究人数相对有限,且研究人员自身的学科背景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他们编写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有的偏重心理学理论知识介绍,有的偏重工业设计理论知识阐述,有的偏重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讲解等等,但总的来说均以理论介绍为主,与设计学科相关的案例较少,缺乏实训环节,不能与设计实践很好地接轨,背离了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不符合本科教学的现实需求。

二、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践动手能力弱,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的现象。鉴于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国内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始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上下功夫。师生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对接区隔的现象,而且是反哺第一课堂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还能吸引优质资源,创建深度融合,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进步。

(二)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成为设计界的主流,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产品设计的相应技能外,还要在对用户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2而设计心理学探讨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在工业设计活动中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设计思想,为设计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3设计心理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握现代设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灵活运用到设计实务中去,使设计方案更能够反映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工作室给设计心理学的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可以依托工作室的社会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消化并掌握所学课程知识。

(三)工作室教学的知识结构需求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准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工作室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法基本上以团队为主体,细分项目任务,安排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相反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学生需要参与项目的研究、分析、制作全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能综合检验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在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工作室项目式教学中的必要性。

三、基于工作室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近十年来,笔者结合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的教学需求,探索出了一套将设计心理学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引入案例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领域众多,这使得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呈现出知识面广泛、理论体系抽象、实务操作复杂等特点,对于本科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紧紧围绕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案例。每个案例都是从历届Red Dot 、IF、G-mark、IDEA等国际性大奖,或红星奖、中国好设计等国内知名赛事,或设计在线、设计中国等知名设计网站,或普象工业设计小站、环球设计等设计类的微信公众号中经过精心筛选、并与知识点契合的。这种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灵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分享优秀、前沿的设计资讯

从目前各高校课堂教学的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不少任课老师采取了课前让学生上交手机的做法来确保课堂质量。笔者认为,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即合理利用手机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建立了本课程的微信学习群,并结合授课内容,在课前向学生推送微信公众号中优秀的设计案例。学生也可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线上讨论互动,形成网上头脑风暴,帮助完善设计方案。实践表明,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新资源。

(三)做好课堂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的对接

为了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室的实践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这门课程的知识去做好设计的前期调研、中期跟踪、后期反馈的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实践项目更科学、更合理、更受消费者欢迎。将设计心理学教学与工作室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检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课后带着知识,进入工作室。笔者所在的学院建有28个师生工作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工作室,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学科竞赛、社会服务项目等,检验所学知识,反哺课堂。

四、结语

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重视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维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与用户的心理密切相关,并用其指导解决产品设计的相关问题。而现实的教学状况,阻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将设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与工作室的实践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成果,而且丰富了设计学科工作室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注释:

1.杨晶晶,陶冶.《设计心理学》课程改革初探 [J]. 大家,2012.(4):162.

2.谢伟,辛向阳,吴祐昕.设计心理学教学探讨— —以视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为例[J]. 设计,2015.(12):94.

3.何玉莲.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2):110.

猜你喜欢

心理学课程设计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爆笑心理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