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学干预与实施价值分析

2018-07-12陈波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学干预应用效果

陈波兰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学干预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100例服用抗生素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观察患儿有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出现,对造成患儿腹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观察药学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100例患儿中有36例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通过分析发现,年龄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是造成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P<0.05)。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药学干预,且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36.0%和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学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028-0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率也不断提升,而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不良反应,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就是其中之一,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为10~40%[1]。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出现的原因和机制目前尚未清晰,患儿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大便稀薄、排便次数多,部分患儿伴随高热、腹痛、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对于患儿的健康安全以及生长发育均有较大的影响[2]。同时可能由于该病的症状与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相似,出现加用杆菌抗生素,会加重患儿的症状,危害其健康安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学干预和实施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100例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男孩53例,女孩47例;年龄为5个月~11岁,平均为(3.2±3.4)岁。所有患儿在用药48~72h后出现了腹泻的症状,部分患者伴随高热、腹痛、脱水的症状。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符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食物中毒、沙门菌肠炎、痢疾、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1.2 方法 观察患儿有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出现,对造成患儿腹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观察药学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药学干预的具体措施为:①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要求,通过“监测-培训-计划”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性,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注重患儿营养以及水分的补充,提高抗生素的应用效果。②药师通过临床观察,与医师进行沟通,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严重程度,在达成共识之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落到实处。③为患者和家属进行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让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对抗生素的认知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_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起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因素分析 100例患儿中有36例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通过分析发现,年龄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是造成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1。

2.2 药学干预效果 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药学干预,且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36.0%和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由于服用抗生素引起的,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腹疼等不适症。目前临床未能阐述其发病机制,但是对于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年龄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是造成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P<0.05),这可能是由于患儿的年龄小,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同时抵抗力较低,容易出现抗生素过敏的现象,从而出现头晕、腹疼、血压下降等症状,尤其是0~3岁的儿童。幼儿肠壁通透性较高,在疾病影响下肠道蠕动与分泌功能容易紊乱,在受到轻微刺激之后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通过益生菌干预,改善肠道军情结构,同时能够加速肠粘膜的修复,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从而减少内毒素[3]。本次研究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药学干预,且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36.0%和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药学干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儿童在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检查并综合分析,严格控制抗生素的用量。微生物制剂能够调节人体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帮助患儿调理肠胃功能。在服用药物的同时,需要注重补充水分,避免脱水。此外,药剂师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有效发挥药剂师的作用,要加强对药物适用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学习,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综上所述,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丽萍,马静岩,贾丽霞等.儿童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3):271-273.

[2]杨敏.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危险因素分析及药学干预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6,29(5):89-90.

[3]向贇,汪在华,蔡萍等.根据β-内酰胺酶选择抗生素对降低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0):1001-1004.

猜你喜欢

药学干预应用效果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评价
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药学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