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冬至集评

2018-07-10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画家

陈先生颇能把握表达感情的尺度。他的画尽管感情充沛,张力弥漫,但绝无恣意宣泄和突出外强气势的霸气,而是将气势和激情包容于深沉之中,他探求用特殊形象、空间氛围、笔墨韵趣、诗词歌赋、书法题跋的有机配合,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其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在观看陈冬至先生的独特佳作时,除了图画的高超,确实也体味和享受了诗词文字中浓郁的文气和那似隶非隶之简隶以及遒劲行草的书法之美。不由使我想起了前辈国画大师潘天寿说过的话:“画画的人,不能局限于画画一面,对诗文、书法、画论、画史等方面的学识必须很好研究。学识要博,见闻要广,注意多读书、多鉴赏,否则,就不懂艺术的雅俗高低,难以深入。”显然,陈冬至先生这一创作形式,就是实践潘大师教诲而卓有成就的突出典型。

流年阅岁,俯仰今昔,面对世间人生百态,回望来程,坎坷料峭中的苍凉和苦涩,生活撞击中的失落和冷漠,伴随他披阅玄览,吟咏感叹。考量成败得失,洞察人间万象;究天人之旨,开拓胸襟,涵养性情,澡雪精神;变苦涩为营养,历坎坷知古今。于是,豁然而通。广博的学识丰厚了他的艺术底蕴,连环画的锤炼积蓄了其画风突变的内在力量。

——许风秋

冬至先生之所以选择历史古装人物作为他的创作题材,这与他多年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些历史文化的内涵感动着他,比如《离骚》《楚辞》,李白、杜甫、李贺、苏轼的诗,辛弃疾、李清照的词,蒲松龄的《聊斋》,皆一次次使他激动,使他销魂。而其中所含的深邃文化,使他深悟,渐进乎道。于是他又探赜索隐,研究《老子》、《庄子》、禅学,以及王阳明心学,遂至心胸豁然有通,而于天人之旨深有所得。俯视尘世,真有“齐烟九点”之叹。于是他以充满仁厚和平常之心的笔墨,去描绘这些千古哲人,阐发他们的深旨,刻画其作品中的形象,借以抒写心怀,寄托人格,并表达自己的心得感受。

陈冬至先生的历史古装人物画为大写意一类,笔简而草草,尚逸气。造型高度概括,并加以大胆意象变形。背景处理亦简而整,与主体衬托呼应,点出意境,有些画面还衬以底色,个别底色略做肌理,更加充分地烘托出主题。再配以或草书或简隶之长题,既为表意,亦使画面更加丰满。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之中,透露出一种淳朴、厚重、苍茫、浑然的气象,这正是陈冬至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这体现着他的性格和学养,也实在是燕赵大地雄厚朴实的民风对他长久熏陶的结晶。

——李德仁

陈先生在艺术上很全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满仓》等国画名作,他的连环画创作也成就斐然。像《司马迁》《离骚》《黄头郎》等都是佳制。《镜花缘》曾获及国家大奖。九十年代以来,他又推出水墨作品,一改旧貌,更见才情,所画多是可歌可泣的古圣先贤,可悼可叹的骚人文士,但与流行的拟古风气不同。陈先生的作品显然是他心灵生活的外化,他把自己的人生感慨加入其中,“楚雨含情皆有托”,关键是这个“托”字是个人经历、思想情怀的寄托和依托,才使陈先生的作品迥异于俗流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他以自己的灵性重新诠释激活那些人物,使他们活生生逼视我们有所省思。比如《李贺觅句图》,这无疑是一幅力作,不必说它“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那种荒远萧疏的意境,凄迷无望的神情,撕心裂肺的沉痛,都直指心灵,“所指”是李贺,“能指”则是人生……

——何家英

作为老师,他并不“好为人师”而更多地勇于自匡,他对学生思告善导,除了学理更多的是经验上的教诫。在教学上他一以贯之的思路是据道树则,力求在一个大的思想框架里解决技能技法,而反对一专一能、匠气俗气,他提倡独立思考却不拿所谓的“自我”来唬人。他所强调的自我是在本真意义上的一种怀疑精神,具有批判性。所以受到怀疑和批判的首先应该是“自我”,这都给我们以很大启发。

作为国画家,老师一方面传脉古道,一方面宁创不述,他的画虚灵而不空泛,质实而忌笨拙,求形式感而无造作感,有书卷气而无头巾气。在他那一辈人,老师无疑是极有学养的。但却从不在画中卖弄,他的学养已代为生命感受,已融入情感想象。所以他的画或伤感,或孤寂,或清冷,或荒茫,最打动我们的始终是一种情感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人生感。

——李孝萱

陈冬至 王维抚琴图 138×69cm

陈冬至 李贺觅句图 138×69cm

细细地品味他的作品,我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似乎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将诸种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思想矛盾加以提炼、整理和集中,再以不同的人物形貌表现出来。所有的画作仿佛都在描绘着同一个主体——一个真实、迷惘、昂奋、觉醒并正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的心象世界。不被庸脂俗粉所浸润,不受物欲的熏染和权力的干扰,摒弃一切遮拦,向精神家园复归。

陈冬至 涸辙之鲋

在陈冬至先生的作品中,映现着画家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影像的理解、猜想、揣度、体验和彻悟。那是审慎思虑与不断寻觅之后的自由挥洒,是无数次心路历程留下的痕迹,是认识了生活本来面目之后的深度开掘。这也是画家作品的魅力所在。他将艺术的精神空间和形式特质建筑在老庄哲学雄浑而空灵的内涵之上。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人性本质中的一切的一切。夸张的面容、扭曲的形貌或倨直的体态,在有意加强量感和力度的笔触和线条统驭之下,幻化出一个个被压抑、被束缚或遭意外打击后的痛苦灵魂。但画家的头脑始终是清醒和冷静的,颇能把握住情感表达的中和尺度,以匠心独运的经营,探寻着诗、书、画在新观念下结合的可行性,以落实和阐发自己的各种感受。不难看出他对艺术的执着态度,涵盖他扎实的功底、特有的敏感和丰富的创作内涵。

他的画尽管感情充沛,张力弥满,然而并不流于恣意的宣泄和突出外强气势的纵横挥扫,而将激烈包容于深沉之内。故而没有沾染上时下一些狂躁不安和浮薄外露的笔墨习气。他探求用形象、空间氛围、笔情墨趣的组合关系来表现感受和理念,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作风古朴沉厚,表现出雄强大气的个性特色,若不经意之间向意象化的世界伸出触角。而其最动人之处是在黑与灰的关系中去把握画面氛围的缔造,将笔墨形态以外的空间以极淡的墨水烘暗,使画面进入昏酣沉凝而又深邃神秘的境域,托出人物衣着处的空白,增强张力和沉潜深厚的氤氲,成为画家笔下许多作品(如《贾岛推敲图》《王阳明格竹图》《嵇康抚琴图》等)最抢眼的特色。

——何延喆

陈冬至 李白听琴图 69×69cm

画家弃写实向变形,从一般绘画意义上是为了画面的冲击力,强化个人艺术面目。从画家感情理解,扭曲形象是为摆脱现实生活对潜入远古文化氛围的阻断。这样的形象离现实生活甚深,它可以促进从现实的实境转换到古代文化氛围的虚境,它可以纯化这种转换过程中的思维残象。这样的题材选择和随之而为的形象谐趣,是画家为自己构建了一个连接古代与现实的情思漫游的隧道,当他累于现实生活时,便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将思维呈现在隧道的那一端,使自己的精神得以放松,将生活情感施放于艺术思想中。

画家为自己寻求、探索到一种符合自身的艺术情操,并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绘画语言,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画家东撞撞西跑跑,到头来失去了自我。这说明了自身修炼的不够和文化的浅薄。陈冬至先生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有把握绘画与这些文化思想衔接的能力。在他那粗朴、简约的人物画作品中,可以解读到许多人性本质及人之思想中更深层的内容。他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他生活情感、艺术思想和文化修养三者撞击后,迸发出的火花,这是陈冬至人物画的闪光点,也是他画作的感人之处。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不做表面文章,他学养高深但不卖弄文采,他画艺超群,但不随波逐流。生活道路的曲折,反倒丰富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锻炼了思绪受外界影响的不单一化而宽泛。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画家制造出一种穆重的画面气氛,让观者肃然静观,细读深思,同时诱发观者追怀历史,共领沧桑。因此,陈先生的绘画略显伤感、悲凉,并有一股难以言状的孤寂。

陈冬至 柳宗元•江雪诗意 138×69cm

陈冬至 箜篌引诗意 138×69cm

——董振涛

猜你喜欢

画家
神奇的大画家
程及(画家)
优秀小画家
我是小画家
画家在画中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