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率跳变对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

2018-07-09全厚德崔佩璋孙慧贤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旁瓣波束载波

袁 丁,全厚德,崔佩璋,孙慧贤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河北 石家庄 050003)

0 引言

战术通信中,当接收电台超出通信范围或遭受强干扰时,无法保障正常通信,进入应急电台通信(Emergency Radio)场景[1-2],此时,可协作利用阵地配置的多部电台进行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istributed Transmit Beamforming,DTBF)。多个电台节点以不同的权值发射同一信息,以获取定向合成增益[3],从而实现和保障应急通信。

对于多电台DTBF,由于电台工作在跳频模式,需考虑工作频率跳变对DTBF性能的影响。为进行影响分析,需选用合适的DTBF性能指标。已有研究多采用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r Signal Strength,RSS)或接收端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等指标分析DTBF性能[4-5],但在分析时存在均匀阵等阵型假设,限制了指标适用场景。同时,BER等指标仅衡量了波束形成在指定接收位置的合成增益,无法反映整体波束特征。文献[6]分析了频率变化对窄带波束形成法方向图的影响,但分析仅适用均匀线阵,存在场景限制。

对此,本文选用任意阵下的平均波束特征为指标,分析跳变后系统设置保持不变和调整节点预相位等两种情形下[7-8],频率跳变对DTBF性能影响,为后期应对频率跳变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1 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系统模型

为便于后续分析,作如下假设[9]:

1) 电台节点配置单天线,且为理想的全向天线。假设节点位置固定,不考虑节点运动的情形。

2) 假设收发电台节点位置信息已知,不同发射节点到接收节点通信均为单路径,且认为经历相同信道,不考虑信号反射和散射情形。

3) 发射节点辐射单位功率,且发射电台节点间距离足够远,可忽略节点间互相耦合现象。

4) 假设发射电台节点已实现时间及载波同步,且已完成发射信息共享。

对N个节点组成的“虚拟天线阵”,其阵因子为本文在分析DTBF性能时,选用任意阵下的远场平均波束图(Average Beampattern)作为指标,借助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任意阵下的远场辐射特性作统计描述。其具体推导过程可见文献[10-11]。在此简述如下:

(1)

P(φ|z)= |F(φ|z)|2=

(2)

可以看到,P(φ|z)包含变量zi,因此考虑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分布式波束特征的平均形式。对于节点位置任意分布情形,借助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方法,得到zi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3)

式(3)中,选用高斯核函数进行估计,M为核密度估计样本集样本数,h为核密度估计带宽。进而,可定义远场平均波束图为:

Pav(φ)=Ez[P(φ|z)]=

(4)

在Pav基础上,选取3个波束特征参数,进一步考察和描述波束指向性能[10]:

1) 3 dB波束宽度,用于描述主瓣宽度。定义φ3 dB,且在φ3 dB处的波束能量比目标方向φ0的能量衰减了3 dB。

2) 3 dB旁瓣区间,其定义为S3 dB≜ {φ|φsidelobe≤|φ|≤π},且在φsidelobe处的波束能量比平均旁瓣水平1/N高出3 dB。需要注意的是,有可能存在多个φsidelobe满足3 dB要求,在此选用最小的角度值作为φsidelobe。

3) 平均指向性系数,用以衡量在目标方向φ0聚集能量多少,其定义为

(5)

2 基于平均波束图的跳变影响分析

本节选用平均波束图为指标分析载波频率跳变对DTBF性能的影响,使性能分析适用于任意阵列形式,并能反映波束形成整体统计特征。分两种情形展开讨论:情形1,载波频率发生跳变,保持发射权值等系统设置不变;情形2,跳变后进行重新计算或相位补偿,相应调整各节点发射信号预补偿相位。分别推导得到了对应情形下的平均波束图表达式,并分析比较3 dB波束宽度、3 dB旁瓣区域、指向性系数等波束特征。

2.1 系统设置保持不变情形下的跳变影响分析

假设跳变前载波频率为fcp,对应波长为λcp,跳变后载波频率为fcc,对应波长为λcc,则频率跳变后的阵因子为

(6)

式(6)中,φpi=-2πdi(φ0)/λcp,为频率跳变前设置的预补偿相位。对比式(1)和式(6),可看到,即使节点位置固定,载波频率变化改变了对应波长,进而改变了节点间相对的位置关系。将式(6)展开有

(7)

2πri[Ccos(φi+c)]

(8)

记ac=ac(φ)=2πC,zci=ricos(φi+c),可进一步推导得到:

(9)

Pc(φ|zc)=|F(φ|zc)|2=

(10)

Pavc(φ)=Ezc[Pc(φ|zc)]=

(11)

为了便于比较,将式(8)进行变换得到:

(12)

由此可以看到,在情形1下,载波频率跳变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主要有:

1) 平均主瓣水平发生变化。由式(12)可知变化比例为

(13)

由式(13)可知,平均主瓣水平变化量与角度φ相关,即Pav在不同角度上变化幅度不同。

2) 波束指向发生变化。由式(7)可知,频率跳变会在阵因子上引入偏差。在平均波束图Pav上,参数c的引入会使主瓣最大值位置偏离φ0。

2.2 调整节点预补偿相位情形下的跳变影响分析

在情形2,当载波频率发生跳变时,调整各节点预补偿相位为φci=-2πdi(φ0)/λcc,则此时的阵因子为

(14)

Pc(φ|zc)=|Fc(φ|zc)|2=

(15)

Pavc(φ)=Ezc[Pc(φ|zc)]=

(16)

由式(14)可知,对于情形2,在频率跳变后,调整节点发射信号预补偿相位,可消除频率跳变带来的相位偏移。在情形2,波束指向不发生变化,平均旁瓣水平亦保持在10lg(1/N)dB,但频率跳变仍对系统性能指标产生影响:

1) 平均主瓣水平发生变化。由式(16)可以看到,存在λcp/λcc比例变化,且与角度φ无关。

2) 考察Pav的3个参数,当载波频率由低向高跳变时,主瓣变窄,3 dB波束宽度变小,对应的角度φ3 dB变小;3 dB旁瓣区间变大,对应角度φsidelobe变小;指向性系数增大。频率改变越大,3个参数变化越大。

3 仿真实验分析

针对两种情形,分别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理论分析结论。仿真时,系统设置如下:

1) 选取发射电台节点数N=16和N=64,发射电台节点分布在半径R=30的区域,考虑节点服从典型的Differential分布[10,12]:半径R区域由内至外等分为5个圆环区域,各圆环区域节点分布概率为29.55%,27.18%,22.41%,15.23%和5.63%。

2) 文献[3]重新定DTBF下的远场条件为R2/2A≤0.1λ。仿真实验中,电台工作频率最高跳变至90 MHz,为确保接收电台位于远场区,设置接收电台节点位置为(A=1 350 m,φ0=0)。另假设收发节点位置固定。

3) 根据文献[8]分析,设置核密度估计样本数M=200,以确保核密度估计方法的准确性。

3.1 仿真实验1

仿真实验1验证情形1分析。设置载波初始频率为fcp=30 MHz,频率跳变后不改变系统相关设置,考察载波频率跳变到fcc=40,50,60 MHz时的波束特征,并比较相关参数。对应的平均波束图如图2所示。表1给出了相应的波束特征参数。

观察图2结果可以看出:

1) 在情形1,载波频率发生跳变后,平均波束图都会出现畸变,其波束指向和平均主瓣特征均发生变化。频率改变越大,平均波束图畸变程度越大。这是因为频率跳变导致对应波长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节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表1 仿真实验1 Differential分布平均波束图参数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 1 average beampattern parameters with Differential node distribution

场景Pav参数节点数N频率fc/MHzφmax/(°)φ3 dB/(°)φsidelobe/(°)D~av163007.5015.750.5940-0.2513.758.250.1950-1.50--0.1060-2.00--0.07643007.2522.750.2640-0.506.2516.250.1350-1.50-2.750.0460-2.00--0.01

2) 频率跳变并不影响平均旁瓣水平,而是节点数N决定了平均旁瓣水平。但对于不同的N,都可观察到频率跳变导致的波束图畸变。

表1考察情形1不同节点数N下,频率跳变对平均波束图参数的影响,比较可看出:

1) 频率跳变导致波束指向发生变化。定义φmax为平均波束图Pav最大值对应的角度。在情形1,频率发生跳变后,φmax会偏离接收电台位置φ0=0。

3.2 仿真实验2

仿真实验2验证情形2分析。设置载波处理频率为fcp=30 MHz,频率跳变后对应调整节点预补偿相位ψci,考察载波频率跳变到fcc=45,60,75,90 MHz时的波束特征,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如图3和表2所示。

表2 仿真实验2 Differential分布平均波束图参数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 2 average beampattern parameters with Differential node distribution

场景Pav参数节点数N频率fc/MHzφmax/(°)φ3dB/(°)φsidelobe/(°)D~av163007.7516.250.584505.2510.750.686004.008.250.747503.256.500.789002.755.500.81643007.2521.500.264505.0014.250.356003.7510.750.427503.008.500.479002.507.250.52

观察图3给出的平均波束图可以看出:

1) 在情形2,载波频率发生跳变后,改变相应的预补偿相位,保证了波束指向不变,但是对应的平均主瓣水平发生变化。

2) 对于不同的N均可发现,由30 MHz向更高频率跳变,频率改变越大,对应角度上的平均主瓣水平衰减更大,整体的主瓣会更窄。

对情形2进一步分析,频率跳变后,调整预补偿相位相当于进行了波束形成权值的重新计算。重新赋权虽保证了波束指向,但无法保证平均波束特征。从发射角度来看,我们更希望得到更窄的主瓣,更低的旁瓣,以使更多的能力集聚到目标方向。因此,在补偿时,除了保证主瓣指向,还可以考虑根据实际场景需求,保持相应的平均波束特征。

4 结论

本文选用任意阵下的平均波束图为性能指标,分析载波频率跳变对多电台DTBF性能的影响。根据频率跳变后系统设置,分两种情形进行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频率跳变影响DTBF平均主瓣水平和波束指向,且频率改变越大,影响越大;在跳变后,改变相应的预补偿相位,虽可保证波束指向不变,但平均波束特征仍会发生变化。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今后可在影响分析基础上,设计跳频场景下的发射权值补偿策略。

参考文献:

[1] BLETSAS A,LIPPMAN A,SAHALOS J N.Simple,zero-feedback,collaborative beamforming for emergency radio [C]//Proceedings of 2009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2009:657-661.

[2]刘强,吴炜霞,苏旸.波束成形技术在超短波电台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5(4):360-363.

[3]胡瑞东.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SHUO S,THOMPSON J S,PETER M G.BER analysis for distributed beamforming with phase errors [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0,59(8):4169-4174.

[5]Zid M B,Raoof K,Bouallègue A.Beamforming approach for localization in WSN based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 Processing.IEEE, 2011:509-513.

[6]潘点飞,程乃平,郝建华.跳/扩频测控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48(3):328-334.

[7]尚佳栋,王祖林,郭旭静,等.基于二维虚拟空间平滑算法的跳频通信系统跟踪式干扰抑制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5):1193-1197.

[8]乔成林,全厚德,崔佩璋,等.基于导向矢量实时校准的跳频波束形成算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5,37(1):50-57.

[9]OCHIAI H,Mitran P,POOR H V.Collaborative beamforming for distributed wireless ad hoc sensor networks [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5,53(11):4110-4124.

[10]HUANG J,WANG P,WAN Q.Collaborative beamform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arbitrary distributed sensors [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2,16(7):1118-1120.

[11]Yuan D,Quan H D,Sun H X.Effect analysis of time and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stributed transmit beamforming for emergency radio[J].Radioengineering,2017,26(2):496-503.

[12]Wang D M,Cheng Y,Wang Y,et al.Lifetime enhance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y differentiable node density deployment [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Ad Hoc and Sensor Systems.IEEE,2006:546-549.

猜你喜欢

旁瓣波束载波
约束优化的空间变迹算法的旁瓣抑制应用
基于圆柱阵通信系统的广义旁瓣对消算法
毫米波通信中的波束管理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共形超表面的波束聚焦研究
强干扰背景下水中微弱信号的垂直阵波束形成研究
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频率编码旁瓣抑制方法
超波束技术在岸基光纤阵中的应用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低载波比下三电平NPC逆变器同步SVPWM算法
基于加权积分旁瓣最小化的随机多相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