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问题

2018-07-08肖玉星何蓓蓓

商情 2018年25期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

肖玉星 何蓓蓓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析了我國借鉴德国“双元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元制 本土化

德国以“双元制”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双元制”是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模式之一,但目前在全国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如何结合我国国情,使德国“双元制模式本土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分类

德国职业教育分为两种:全日制、双元制。两种类别的在校学生人数目前比例约为52::48,全日制的学生人数要稍多一点。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当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则学习“双元制”的学生人数会随之减少,反之亦然。

目前,中国学习引进的主要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二、德国“双元制”的内涵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教育,企业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人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具体而言,“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个培训主体。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

(2)两套教学计划。联邦职教所制定企业用的培训规则;职业学校所在州文教部制定职业学校用的教学计划。

(3)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体育、宗教、伦理等普通文化知识。

(4)两种教材。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培训企业使用的是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以便确保达到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质量;而职业学校使用的理论教材则是由各出版社组织著名专家编写的,没有统一的全国、或全州统编教材。

(5)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规则来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6)两类教师。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企业培训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属于国家公务员。

三、德国“双元制”的核心

德国“双元制”核心是有两套教学计划:企业用的培训规则和职业学校用的教学计划。其他的如“两个培训主体”、“两种实施方式”、“两类教师”等都是“双元制”表面的形式、载体,德国“双元制”最核心、最关键的地方是制定、完成两套教学计划,只要能按要求完成这两套教学计划即完成任务,而不论是以何种形式、载体在何地完成。

四、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对“双元制”的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

(2)缺乏制度保障,改革立场容易动摇。德国有法律保障“双元制”的顺利实施。而要在中国借鉴德国“双元制”,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导致困难很大。

(3)经费投入问题。“双元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大实训比例,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工人,相应的投入是必需的。因此如何解决投入大而经济实力又相对薄弱这一矛盾,便成为这一模式能否被普遍接受的关键。

(4)校企合作问题。而我国的企业家中因受其特定地位的限制,能将职业教育视为促进企业发展根本因素的还很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是十分困难的。

(5)师资力量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师理论功底普遍较深,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双元教学恰恰淡化理论强调实践,学校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双元教学的要求;而企业实训教师往往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功底偏弱,特别是缺乏授课的基本技巧和能力,也不能完全适应“双元制”的要求。

五、如何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

针对以上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己有很多研究人员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对策,在此就不再冗述。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很多原来存在的问题都在逐步解决,本人认为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关键,是各地、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严格遵循德国“双元制”核心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变通。

(1)必须严格遵循德国“双元制”核心思想的指导。德国“双元制”的核心是有两套教学计划:企业用的培训规则和职业学校用的教学计划。只要能按要求完成这两套教学计划即完成任务,而不论是以何种形式、载体在何地完成。

我们要学习“双元制”就必须时刻谨记这个核心思想,并严格遵循。“本土化”不是随意改变,有些非核心的内容可以改,但核心内容不能改,否则就完全变形,失去了“双元制”的意义与价值。

(2)非核心的内容可适当变通。中、德两国毕竟国情有很大差别,德国“双元制”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我们必须根据我们的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变通。至于如何变通,这个没有统一标准,因为各地、各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各地、各职业学校在进行“双元制”的本土化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变通,把握好“度”。

例如现在最常见的难题是没有合适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承担起类似德国“双元制”中“企业”一方的任务,这个时候职业学校可考虑自己在校内建立“学习型”工厂,再建立配套的师资等条件,亦可代替德国“双元制”中“企业”的作用。目前,东莞市技师学院即在采用此方法进行“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探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元制”职教模式是适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模式之一,系统深入地研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推动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本土化,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建康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管窥德国不同种类的职业教育机构类型以及各自的任务与作用[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

[2]万烨锋.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