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隐喻视角的英汉情感语言对比研究

2018-07-08曹树梦

商情 2018年25期
关键词:视角对比

曹树梦

【摘要】目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情感的语言表达,多是个性研究,鲜有共性研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视角,对英汉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共性、个性研究,了解中英文化差异。

【关键词】认知隐喻 视角 英汉情感语言 对比

一、隐喻和情感隐喻概说

(一)隐喻的认识

隐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到Aristo-tle,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比较关系”,换言之,他的诠释确立了对修辞学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蓝纯,2005)。其后,Richards和Black(1962)提出了互动理论,成功地划清了隐喻的研究与修辞学这两者的界线。而隐喻研究真正进入一个风行的时代是Lakoff和Johnson (1980)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著作的发表,宣告了隐喻从此真正被纳入认知语言学的领域,同时概念隐喻理论,一种全新的用来解释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论出现了。概念隐喻理论将相对抽象的概念加以具体化、实体化。1985年,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一书中提出概念合成理论,解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弥补了概念隐喻理论的不足。这种理论将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都看成是合成空间(blened space)的输入,而且还提出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的概念,进而源领域、目标领域、类属空间、合成空间四者进行互动。

近年来,隐喻在国外是个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隐喻的认知功能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还缺乏一种统一的隐喻理论。在国内,隐喻研究还局限在修辞层次。从哲学、心理学和其他跨学科角度对隐喻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对人类思维方式、艺术创造、语言使用等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对隐喻现象本质和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将对当代认知科学和艺术本体论研究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情感隐喻的认识

情感隐喻是指与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情感相关的隐喻概念。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占据无法取代的位置。认知可以影响情感,情感同时也可影响认知,换言之,人的认知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对人类情感的研究也就构成了探索人的认知心理部分。为了生动地描述人类的情感,人们将它隐喻化,简言之,具体化、范畴化。所以应该从隐喻的视角来找到情感隐喻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和特点。情感隐喻的研究始于Lakoff和Johnson (1980),他首先提出情感隐喻与空间、方位有关,例如,“喜悦是上”(Happy is up),“悲伤是下”(Sad is down)。其后Kovecses (1990)等众多学者对语言的情感概念作了大量的研究。

情感隐喻工作机制的首要前提是语义冲突。语义冲突如同张开的弓,引起巨大的張力,激起互动。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喻体意义与本体意义的冲突,为了消除这种冲突,人们通过认知开始寻找这两个矛盾体的相似性。

二、基于认知隐喻视角的共性研究

(一)实体隐喻

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感情、状态以及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有形的实体,建立在在这基础上的隐喻就是实体隐喻。人们可以用人体的各个器官来表达人类的感情。

(1)生理变化方面。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英语中存在着一个转喻原则,即用人类处于某种情绪时人体的特殊生理变化来表示情感。在汉语中,用心脏的轻松表示喜悦。例如,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神荡漾、心神目明。英语也是这样,例如用light heart,Doones heart good、light hearted来表示心情愉悦。心脏疼痛表示悲伤,心如刀割、撕心裂肺、万箭攒心等。英语中:Break onesheart./heartbroken/ break the heart strings of sb.

(2)具体行为变化方面。在汉语中,用“怒目”、“握拳”等来表达“愤怒”这一情感。show ones teeth/ have a lift/throw afit.是英语中对于愤怒的表达,这与汉语基本一致。当人在高兴时,脸色会发亮,因而英汉中都有“幸福”、“高兴”是“光”这一共同概念隐喻。如,英语中,happiness is light/sparking eyes;中文则以“脸色发光”、“明亮的眼睛”隐喻“喜悦”。文学作品中则更为生动,如:When she heard the news,she lit up.(Kvecses,1991)一抹晨曦落在叶秋红那荣光焕发的俊俏的脸上,也落在所有游击队员振奋欣喜的脸上(黎汝清,《叶秋红》)。

(3)液体隐喻。实体隐喻中一个典型的隐喻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另一种实体隐喻为拟人隐喻,即用人类动机、性格、行为等理解非人类物体。容器隐喻理论认为,任何有边界或能构想出边界的物理空间,甚至是无形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都是容器。作为主体的人体就是情感的一个容器,人体在进行情感体验时,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我们说,“情感是容器中的液体”,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心情也有时平静、有时波澜起伏。汉语中用河水形容情感,人类的古老文明发源于河流,所以说,汉语的表达中也有河流的影子,是我们容器中的液体。例如: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之中;通过和他谈话,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我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深;见到昔日的老同学,他觉得有一种无名的欢愉涌上心头;喜悦之情如泉水流入她的心田。

我们要表达的喜、怒、哀、乐均为容器中的液体。例如,We arefull of joy(我们心中充满喜悦)。英语中的boilingwithanger中暗含一个容器模式的隐喻。我们可以理解为:“Anger is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这与汉语中的“怒气冲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方位隐喻

在中西语言中,有很多方位词,如“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丫“中心与边缘”等,都被用来隐喻概念。人们在高兴时往往嘴角上扬,肩头上抬;情绪低落时,眉毛下斜、嘴角下拉;愤怒时怒气冲向头部。所以说,“高兴为上,悲伤为下”这种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霍尔登说:“我们可以认为情绪在体内的运动是一种上下的垂直流动,这是一条一般的规律。”p表示兴致高;down,low表示悲伤,情绪低落;rise表示愤怒。Were in high,spirits.,Weare up(我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He is very low,He is downindumps.(他很低落、消沉);going rise/ flash up(火冒三丈/怒气冲天)。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中英请感隐喻的表达有很多共性,这源于二者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有着共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三、基于认知隐喻视角的个性研究

尽管英文和中文的情感表达均是來自于人类的体验,但体验的具体形式也有不同。

(1)具体行为变化方面。表达同样一种情感,东方人和西方人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有不同之处的。在表达愤怒方面,汉语和英语的习惯不同,运用不同的器官。汉语通常用眼睛、嗓子等表达自己的愤怒。例如,眼中喷火,嗓子冒烟;而英文中却用耳朵来表达怒气。例如:“Smoke was pouring out of his ears.”因此中英对于情感的身体反应特征是由差别的,这源自观察点的不同。

(2)容器中的物质方面。中英通常都用液体隐喻情感,而对于汉语来说,容器中不一定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汉语中通常用气体表达热烈的情感,例如愤怒这一感情,用“怒气冲天,心中充满怒气”。而英语中仍是用液体表达,如:“Anger is a hot fluid inacontainer.”这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的,用中医阴阳说说明:汉语中,月、地、夜、冷、水等都属于阴性旧、天、热、火、夏等属于阳性。气和热属于阳,所以用气体表达热烈的情感,这源于文化习俗的不同。

(3)隐喻的表达细致度方面。汉语中隐喻对情感的表达往往更加细致、丰富,运用全身的各个器官,如眼、鼻、喉等。另外,汉语的描述更为精细。这源于不同民族观察感情发生时,身体反应特征的细致度不同。

四、结语

隐喻是极其重要的认知及交际工具,隐喻使人们能够用熟悉的、具体的思想或概念去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或晦涩的概念,为我们了解和考察先前不为人知的新事物和新意义开创了不竭源头和便捷途径。认知隐喻下英汉情感隐喻有共性,也有个性。相同之处主要在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方面。实体隐喻的共性主要为生理变化方面、具体行为变化方面、液体隐喻情感方面。由于观察点和文化习俗的不同,英汉在具体行为变化、容器中的物质、隐喻表达的细致度三方面有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林立峰.《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隐喻模式的对比研究》评介[J].海外英语,2017,(20).

[2]王银平.英汉空间维度词“深”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视角对比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视角、对话与真情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