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忆苏散文创作

2018-07-06鲁珊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巍山散文

鲁珊珊

摘要:大理本土女作家忆苏以散文为主要创作体裁,创作立足于巍山古城,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生态意识。本论文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对社会生态的关注、对精神生态的关注三方面来解析忆苏散文中体现出来的清新脱俗、真淳古朴的美感与和谐共融、真挚自然的生态美学观念。

关键词:忆苏;散文;巍山;生态美学

一、前言

忆苏,原名苏佳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青年女作家,喜无名日子,过有品生活。眷恋草木,倾心文字。出版个人散文集《莲花时光》《巍山,时光驻足的小城》《小吃天堂》(合著)《忘言书》。忆苏的散文描写特定的地域空间即大理巍山的情与景,表现家乡的自然美、城市美、人情美。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一草一木皆具生命与思想,用醇厚的笔触谱写人间真情。文笔清新流畅,引经据典,诗词嵌入自然生动,无矫揉造作之感,有灵动鲜活之意。

巍山古城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着作者的平淡真挚无功利的生存方式,以及对感悟生命自然之美的审美方式。还以自然和文化的眼光为审美视角,以地域文化和小城生活为描写对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表现了对小城的深厚情感。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严重对立与猛烈撞击下的社会人文景观呈现在人们面前,散文中的草木生活便成为许多人的情感皈依,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楷模,不仅发现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与天真烂漫的童趣之美的同时,还发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奥秘。对社会生态的关注体现在对古城之美的体验,对小城美食的细描及对不和谐生境的忧虑,表现出一定的忧患意识。忆苏散文中表现出真淳古朴的人情美、无私有爱的品德美、美好安宁的精神家园的精神生态思想反映了生态美學的丰富内涵。

二、关注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忆苏常以巍山小城的花草树木为描写对象,无论是尘世间最美妙的漏笔即青苔,还是饱经沧桑,屹立于世的银杏等都是对自然深切关注的体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自然万物,在自然的馈赠下一切充满活泼,童趣与生机。

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的云南正是忆苏的家乡,体现了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

而家乡的“自然生态美是自然自身的一种生境美。”因此对花的偏爱在其散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的无与伦比的美。藤曼问的花朵整齐的开放着,或亲密般如连体,或在角落孤芳自赏。受过岁月沧桑的青苔是时光飞逝的味道,水池里摇曳生姿的菖蒲是清风中独一无二的阵阵淡香,简单朴素的金银花就像暮色中的小夜曲,就像是熟睡中的少女,美好自然。还有那野姜花、鱼腥草、臭灵丹、铜钱草、决明花等等从不骄奢富贵但却在自己的天地中温馨,坦然的生长。花草树木等一系列自然意象,都是充满灵性的,人应该对自然充满敬畏,自然便会恩泽于人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

忆苏的散文想象丰富,精致细腻,发掘了天真烂漫的童趣之美,表现了自然万物的活泼,生机勃勃,表现了她内心的童真与纯粹,以丰富的想象和斑斓的色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气息的自然世界。“藏身于泥土里的虫子打着哈欠,扭扭身子,披一身春光在草丛间快乐歌唱。”扭着身子,边打着哈欠,在春光中懒洋洋的样子,像极了阳光高照还在赖被窝的孩子。黄灿灿的枇杷、红艳艳的樱桃、黑黝黝的桑葚,紫嘟嘟的杨梅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绚丽多姿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童真、童心、童趣的自然世界。呈现一种童趣美、童真美,即“具有孩子一样的天真纯朴,儿童的稚气天真、自然率真等美好生活品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发掘出了自然的童真、童趣。

忆苏认为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自然予人的馈赠,才使得人类在庇佑下健康发展,它给予了人类生存的居所,生活所需的空气、水、食物等等,二者在互利互惠中的体现了和谐的生态意识。人们从洱海中垂钓生存食物,享受这片古老海域的帮助,气候的调节,农业的灌溉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与其息息相关。对于这些无私的馈赠,作者发自内心的表示感激和赞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美源自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以及自然予人的馈赠。我们也要更加珍惜、感恩,保护自然,才能实现更和谐的发展。

三、关注社会生态,人际和谐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土文明的不断冲击,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了热门话题。因为对这古朴的城市有着深沉的爱,所以作者深切的关注小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忆苏对古城之美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以“城楼”“禅院”“小巷”为描述核心来表达自己对古城的欣赏与赞美之情。体态秀逸,古雅清新的城楼在作者的眼里就像是一位温婉文秀的女子,安然而闲适。“文献名邦”的巍山禅院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记忆,“石洞春深,六月犹存三月景;华堂昼永,一天得有二天闲。”(巍宝山长春洞联)体现了文字间的深渊哲理和玄机。纵横交错、细细窄窄、悠长幽静的小巷如欧家巷、姚家巷、丁家巷、孙家巷等,度过了春夏秋冬,有着历史沧桑的韵味。“它们身上带着那份历史的厚重和百年沧桑的韵致,为古城平添了深厚的底蕴和浓得化不开的古老情怀。”

历史底蕴浓厚的巍山古城中,美食也是种类繁多。小吃街上的饵丝、稀豆粉、烧饵块、冰粉凉虾、牛打滚、青豆糕、核桃糖还有用纯天然原料制成的惟妙惟肖地素食鸡肉,看得见毛孔的鸡皮;醇美清冽的酿酒是采用传统做工纯生态酿制的,具有独特的芬芳的苞谷酒、格登酒、米白酒;还有种类丰富的蜜饯,有冬瓜、沙参、橄榄、橘饼、姜花、木瓜、无花果等集色香味于一体,是纯绿色的美容养颜佳品。巍山小吃,没有那么多繁复的步骤,也没有那么繁琐的规矩,买上一份,边走边吃,十分惬意。古朴的建筑映衬出饱经沧桑的古城的历史风韵,精致的小食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在这座古老城市中的悠闲与舒适。

生活在巍山古城的忆苏,大自然对其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她爱它五彩的花朵,也爱它泥土的芬芳,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作家对人类改变,破坏自然的现状心怀忧虑。“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历史,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自然由融合到疏离的历史。”“祖祖辈辈劳作于此的村民,他们靠山凭水,耕田种地,日子虽简朴却也惬意。只是今天这里少了往日的人气少了牛儿的哞哞少了小羊的撒欢也没了田间地头劳作的热闹。”按照拆迁要求的村庄没有了往日的踪迹,光秃秃的树干,零星几朵枯萎的花,高大的木棉也十分孤寂,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忧伤之感油然而生。所以,忆苏忧虑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为了获取利益而破坏自然,破环原有的生态平衡。因为属于自然的生灵终该归属于自然。

四、关注精神生态,坚守精神家园

在巍山小城里,人们体悟着温暖真挚的情感,感受着每一份初心与感动,这就是为何人们愿意驻守在这座古城。对一座城池的守护,更是对精神家园的坚守。

忆苏散文中不仅描写花草树木,自然生灵,还描绘出古朴的小城,安宁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更加真挚的感情,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在作者的笔下都是令人动容的人情之美。在父母的关爱下孩子从襁褓中胖乎乎的小婴儿变成现如今喜欢阅读却也叛逆聒噪的阳光少年。古城南栅门外的宽大院落居住着人丁兴旺的弟兄四人,院落里添加了大大小小七个孩子,大人们忙着洗衣做饭,喂猪喂鸡,孩子们读书,玩闹,你追我跑,院子里快乐而热闹,一家人在一起祥和又温暖。配合默契的烧饵块夫妇,相互包容的卖饼子夫妇,手艺精湛的裁缝夫妇等都是在平平淡淡生活中过着一粥一饭的平实日子,不离不弃,相互安慰,在一座小城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這或许就是夫妻之间最惬意的生活状态。闲暇时分,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访问石棺石墓,辨识石碑上模糊的笔迹,坐在树下与友人共同感受来自明朝诗人的孤高潇洒。从古城居民的生活体现出善良醇厚,淳朴自然的情感之美。

在忆苏的笔下,许多人都具有淳朴、乐观、简单的特点,他们没有腰缠万贯,但是他们都具有无私有爱的品德美。年逾古稀的老中医李义藩为病人看诊不收一分钱,九年间开出药方四十万张,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位平平凡凡的医者,坚守初心,传承医者真谛,诠释了一份无言的大美与大爱。得知作者发新书后,初中隔壁班的班主任即使年逾花甲,白发苍苍却心存敬意,前程谦恭的亲自来访。这些人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意识,有着高尚的理想人格即“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是真、善、美的统一,是道德上的完美典型。”⑦理想人物的高尚品格是作者内心期待的具体呈现,他们不求高官厚禄,淡薄名利,勤劳,善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榜样。

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生活上的灾难,精神上的灾难,美好安宁的精神家园正是人们的寄托与追求。在巍山县回辉登村有家生意红火的手工制作腊鹅面片的回族小店,市政府多次免费提供店面,让老板进城发展,但是老板每次都会义正言辞的拒绝这一‘‘美事”,因为在小村子里可以每日聆听着清真寺的朝拜声,可以安静的腌制腊味,可以静静的享受生活。老板守望着自己的面馆,更是守望着自己精神上的一方净土。小城古朴,日子简约,生活素淡,人心向善,让巍山小城百姓的寻常日子,有了清清的欢悦,淡淡的幸福,有了一种由繁而简,由浓而淡的真实与纯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忆苏的散文通过对巍山古城清新脱俗的生态之美、天真烂漫的童趣之美的描绘、大自然的馈赠表现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将万物的灵性与自身的生命意蕴相结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净,美好的画卷。对社会生态的关注体现重新面对内心的纯洁,对古城之美的体验、对小城美食的细描、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表现出了期望人们能够恪守本分、顺应天道的生态意识。正因如此,忆苏才更加关注精神生态,对真淳古朴的人情美,无私有爱的品德美,美好安宁的精神家园,都是发自内心的最美好的记忆与期待,也是把握生命本色的纯真。作者以清新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原生态的乡土风俗画卷,充满了自然、健康、淳朴,显示出生态之美。对于身处都市文明又向往返璞归真的读者而言,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学魅力。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巍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初步研究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巍山喜迎60华诞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巍山小吃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