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

2018-07-06吴坤潘红霞

商情 2018年24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人力资源

吴坤 潘红霞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和结构也慢慢发生着改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脚步,跟进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不断完善内部系统才能保证长久运行。本文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研究视角,分析其模式的概念和分类,以及现存发展状况,探索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的因素,促进入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因素

引言

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竞争现象愈发明显,为保持单位内部的正常运转和长久运行,改革事业迫在眉睫。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态势,关乎内部结构的协调,因而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在日益变化和更迭,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在逐渐升级,不断地演变,在进化过程中随着单位的内部因素和社会的外界因素,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积极配合发展战略目标,朝向最优配置进行整改。深化事业单位内部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认知,推进新型管理体系,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有千差万别的定义概念,针对不同的群体和行业,它能延伸出各式各样的内涵。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认定也是不尽相同的,各自占据着重要的判断理由,却也能从中找出相似的观念。当今社会,观点一是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主导的,将管理模式定义成为系统概念,以整体观看待资源管理,认定人力资源管理是政策内容、效果反馈、管理体制、人员场景的系统整合。观点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定义成为导向型结构体系,划分成企业角度和员工角度两个层次,利益走向决定管理模式的认定。观点三是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看做一种理念,是经营体制必要存在的制度管理,是企业的实践操作系统。上述三类观点,均可视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定义,从中可以界定出其内涵终究是落实到对单位内部人员的管理上,简单来说就是实行一套管理制度,整合人事资源,配置适用的管理方法,形成专业的管理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类

现代社会多元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致使单位内部的资源整合和管理也随之跟进变化。内部的管理模式日渐丰富和完善,主要分类仍旧是按照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是职务分析,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管理手段,划分成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监督管理等部门管理模式。这类管理模式比较综合和具体,偏向于职业规划设定。再则就是变动管理模式,随着场景和任务的不同,随时更改的管理方式,灵活度十分高,考验单位的团体性和默契程度。还有资源组合管理模式,依据单位的性质,决定主要的管理模式,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是信息资源,属于任意组合搭配的管理。最后是绩效管理模式,也被称之为业绩评定管理,这是根据工作能力和结果进行管理的模式,比较客观公正,具有针对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状

事业单位内部体系比较复杂,进而使得资源管理十分不易,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人员的招收比例超过单位内部的负荷,或者是岗位设置的不科学合理,使得管理难度加大。其次,管理体制的实施情况未达标准,内部结构混乱,不注重资源的配额比重,造成管理制度的滞后和散漫。再则,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使得单位的选择变多,不利于实际的操作,导致资源维护比较分散。最后,管理模式和理念时常发生碰撞,阻碍人力资源的分配。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因素

(一)单位定位和规模大小

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内部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进而各部门会根据单位的要求调整管理模式和内容,经济型单位固然侧重点会偏向于效益所得,进而人事管理就会比较倾向组合管理模式,划定主要管理方面,配置次要管理内容,协调其比例。公众型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群体,受众范围广,模式自然是常规的职能分析模式,即综合管理,正确处理各个体制内的问题。其次,便是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影响其管理模式的选择,大型單位比较稳固可以适当融合多元管理模式,中小型单位比较有发展潜力,可以逐步演变管理模式,确立基本模式后,根据自身的发展前景和需求,改变单位的管理体系。

(二)市场竞争和资源份额

单位内部的因素自然是影响管理模式的选择,但外界的波动也会涉及管理体制的更替,市场决定着单位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激烈的竞争无疑会促使改革的发生。不断创新的体制能够维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恰当的管理状态,使得单位的运行比较顺畅,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发展的可能。其次,是资源份额的分配比例促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改变,资源的融入,加持单位的资本,确立其未来的走向,会渐渐形成其独特的内在体制,巩固单位的核心事业,促使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发展,在资源不断渗透单位各个部门的过程里,管理理念也会潜移默化的漫慢晋升,完善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国家政策和社会风向

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中占据重要的部分,国家会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和保护,这就足以显示其重要程度,故而其内部的管理会比较严苛,标准制定的比较全面具体且详细,管理模式会时常变化,以达到行业标准的前端。再则就是社会需求会成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调整的参考内容,毕竟面向市场和社会,才能带来新鲜的血液和发展动力,带来创新的模式体制,形成单位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跟紧时代的潮流,争取不被社会所淘汰。最后,单位的内外联动效益也会影响其模式的选择,最佳效益值得推广,外界的建议也会被单位采纳录用,形成科学又合意的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多元化体制的管理内容构建成一套系统的模式,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决定着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变化,促进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创新其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刘潇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解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5(6):58-59

[2]颜霞.解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J].管理观察,2015(2):51-52

[3]李亦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6):143-143

[4]杨郁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8):112-113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