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

2018-07-06纪晟

财会学习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创新能力

纪晟

摘要: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会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运用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既体现在创新数量上,也体现在创新质量上。研究成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创新能力;创新数量;创新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随着人口红利消弭和国际形势调整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思想主线聚焦于供给侧改革,以提高供给体系的协调性、高效性和高质性(金碚,2017)。供给侧改革要求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解决部分企业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及其造成的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周学东等,201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区块链、游戏化、自动驾驶、连接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一种新技術的到来,都会将制造业企业分为两半:要么接受和拥抱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改进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吕越等,2017),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要么固步自封,不接受改变,不能适应时代潮流,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这就要求制造业上市公司加强对创新活动的重视。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本文亦关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供给侧改革的制度背景下,遵循设计合理且得到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层进行长期资本决策的内在需求。随着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的爆发,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美国于2002年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要求上市公司执行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中国财政部吸收SOX法案和COSO框架的精髓,联系中国资金市场的实际情况,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形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全面建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实际执行以及实际执行有效性,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演绎

如果本文将内部控制质量视为一个有效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要素,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强时,一个运作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卓有成效地抑制管理层自利性行为,支持产生长期效益的创新活动。反过来说,若公司高管缺乏诚信,对组织变革抱持消极的态度,以自身利益为考量,具有更高的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则不太可能会支持高风险的研发投入行为。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组织在战略层面的努力成效越明显,即组织的战略决策设计更加科学和民主,这种设计能够保证公司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能够较少地受到管理层权力的干涉从而,抑制管理层的自立性行为(周美华等,2016)。同时,管理层在战略层面上的努力,不仅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也可以为组织的科学和理性决策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

据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创新数量上,还体现在创新质量上。一方面,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的自立性行为,保证了公司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保证了创新数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为公司的创新活动提供一个良性氛围,使公司更有可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促进了创新质量的提高。

据此提出假设2-1与假设2-2:

假设2-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的创新数量越多。

假设2-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的创新数量越高。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2年到2015年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制造业上公司的判断标准是根据2012年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行业代码为3的上市公司。本文的内部控制质量数据来源于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企业创新数据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

在具体的样本选择过程中,本文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内部控制质量数据缺失的样本;(2)剔除了企业创新数据不完整的样本。根据以上标准,最终得到了3724个观测值。其中,国有企业样本为1363个,民营企业样本为2361个;高新技术企业为2572个,传统制造业1152个;东部企业1564个,中西部企业2160个。

本文的实证处理是在STATA.14 MP的环境下进行的。STATA.14 MP的软件环境能够满足本文的实证需求。为了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在实证检验部分使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数值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变量按1%水平进行winsorize处理。

(二)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首先建立本文的实证模型。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样本公司在第t年的创新能力,相对于解释变量滞后一期;本文的解释变量是样本公司在第t-1年的内部控制质量,设计方程A考察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关系,以验证假设1。

方程A的表达式如下:

Inpatenti,t=0+1InICi,t-1+CONTROLSi,t-1 +?i,t

其中Inpatenti,t代表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研究能力,InICi,t-1代表第i个企业在t-1年的内部控制质量,CONTROLSi,t-1代表本文所定义的一系列控制变量,?i,t代表方程的残差项。

1.企业创新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我国的专利权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的新的解决方案;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和构造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和色彩并将这些要素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场景应用的新设计。在三类专利权中,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偏向于产品设计,发明专利更能代表技术的改良与进步。

根据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以及孔东民等(2017)的研究,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企业创新。因为申请年份能够准确地刻画企业创新的产出时间,所以使用根据申请年份而非授予年份来定义专利产出。首先,本文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加总得到创新能力Patent;其次,因为发明专利更能代表技术的改良与进步,且SIPO未发布企业专利的实际引用次数,所以按照原创性标准设计发明专利申请量Patent1代表企业的创新质量;最后,本文将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简称非发明专利)申请量加总,构造了非发明专利申请量Patent23作为对比代表企业的创新数量。考虑到专利申请数据的左偏问题,本文将所有专利数值加1取自然对数,得到InPatent、InPatent1和InPatent23,分别表示样本公司的创新能力、创新质量与创新数量。

2.内部控制质量

本文采用迪博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衡量内部控制质量。迪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参考了COSO框架,包含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五大与企业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信息指标,较为全面地刻画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权威性和认可度较高。考虑到数据的右偏问题,对迪博指数进行了对数化的处理。

3.控制变量

参考王红建(2017)的文章,设计了如下的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

(1)金融化程度

期末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利用新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划分方法,将金融金融定义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之和;

(2)经营净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3)公司规模

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4)财务杠杆

期末总负债占总资产比重;

(5)经营净利率

净利润占期末总资产比重。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即使已经使用过对数化的手段进行过平滑,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差距仍然较大,创新能力最大值为8.6,最小值为0.69,样本的中位数为2.56,平均值为2.71,数据存在左偏的迹象;而内部控制质量指数则相对比较集中,样本的中位数为6.53,平均值为6.51,数据存在小幅右偏的迹象。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二)相关性分析

接着,对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上三角是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下三角是Pearson相关性分析。如表2所示,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相关性问题。

(三)多元线性回归

从表3可以看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验证了假设1。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都会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债权融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让企业有渠道获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创新活动;民营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规模却会抑制创新能力。

(四)进一步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创新质量的提高。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能够促进创新质量的提高;民营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会对企业的创新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反而会抑制企业的创新质量。

从表5可以看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创新数量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规模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数量,经营现金流量反而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数量;民营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会对企业的创新数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新数量上,也体现在创新质量上。

(五)分样本检验(见表6)

最后进行分样本回归。从行业细分的角度进行观察,高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然而,传统制造业的金融化程度和经营现金流会抑制企业的创新能力。

从区域效应的角度进行观察,东部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东部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与中西部企业的营业现金流会抑制创新能力;中西部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运用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能够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创新质量上,也体现在创新数量上。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新制造企业与东部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综上所述,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对企業的创新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启示

对于企业而言,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营造一个治理程度更高的内部控制环境,一方面可以抑制管理层的自立性行为,另一方面可以营造适合创新研发的氛围;其次,企业应当重视创新活动,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状况增加研发支出,以积极的态度应当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创新数量,也要重视创新质量,这样才能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高附加值产品。

参考文献:

[1]金碚.基于价值论与供求论范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4):5-16.

[2]周学东,李宏瑾,李康,苏乃芳.预算软约束、融资溢价与杠杆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机理与经济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7(10):53-66.

[3]吕越,李小萌,吕云龙.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南开经济研究,2017(3):88-110.

[4]周美华,林斌,林东杰.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与腐败治理[J].会计研究,2016(3):56-63.

[5]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 ——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60-73.

[6]孔东民,徐茗丽,孔高文.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J].经济研究,2017 (10):144-157.

[7]王红建,曹瑜强,杨庆,杨筝.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促进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1):155-166.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质量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浅谈内部审计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政府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研究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