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空间集聚研究
——基于重庆市的个案分析

2018-07-05张明斗

关键词:区县都市重庆市

肖 航,张明斗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1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经济地带以及省区和城市经济的基础[1]。重庆作为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各区县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着显著差异[2]。对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区域不平衡性进行测度与分析,甄别经济发展空间集聚现象及变化趋势,发现并解决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系列性问题,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对于重庆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进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空间范围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方面,从县域、省域到区域等不同单元进行空间分析,深入探讨区域差异的现有格局及动态演变,如李小建[3]基于1990、1998年的人均GDP对中国县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 徐建华[4]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靳诚、陆玉麒[5]利用ESDA对江苏省的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进行了探索; 仇方道等[6]对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展开研究,如彭丽等[7]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1和2006年重庆县域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彭颖等[8]利用ESDA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杜挺等[9]利用基于熵值的TOPSIS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探讨。以往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侧重于经济总量而忽视了发展潜力、城镇投资建设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考虑。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重庆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撤销重庆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依据2013年最新公布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以前“一圈两翼”的功能区域划分细化为五大功能区,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2011年以后无论是行政区划还是县域发展战略都有了较大调整,而现有的成果并没有基于此种功能区划展开系统性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本文依据重庆市2011年后新的行政区划划分的38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对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空间集聚进行探索性分析,归纳总结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进而为制定重庆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策略提供实践参照。

2 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系统的指标,定量的表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而比较和分析不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加,也包括经济发展潜力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属于一个内涵丰富的复杂体,需要利用多维指标来综合反映。本文在参考赵玉芝等构建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10-14],结合重庆市县域经济自身情况,根据指标选择的全面性、可比性、可得性和权威性原则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我们选取了能够全面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潜力、城镇建设投资能力、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的20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SPSS 17.0和ArcGIS 10.2、GeoDa软件,以2015年重庆市各县域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经济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ESDA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重庆市38个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

2.3 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均来源于2016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和各县区的统计年鉴。同时,为消除不同指标数据间单位和量纲的差异对最终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3.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此处基于因子分析重点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经检验,如表2所示,KMO值为0.739,根据KMO度量标准可知,原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所选的指标进行合成处理。运用主成分方法提取主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出主因子载荷矩阵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依照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主因子,前5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6.867%,且特征值大于1,已经包括大多数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因此,采用前5个主因子的变化代表整个样本的相关变量的变化。为能够使得主因子对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更强,对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可得方差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2 Bartlett球形检验

根据表3可知,第一主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为34.66%,其中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产值、城镇化率等变量在其中承担较大载荷,反映在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县域范围潜在经济增长的能力,可以推动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可以看作是经济增长潜力因子,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第二主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为22.2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区县一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建筑业总产值等变量在其中承担较大载荷,以上几个指标主要反映了县域经济基础情况和基本经济规模,可以看作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因子。第三主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为15.93%,其中,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变量在其中承担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县域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财富积累程度,可以看作居民生活水平因子。第四主因子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为7.683%,进出口总值承担较大载荷,进出口贸易额反映县域与外部经济的联系程度,可以看作是经济开放程度因子。第五主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为6.362%,18~59岁人口占人口比重在其中承担较大载荷,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是社会主要劳动力,可以看作地区人力资本因子。综合以上所述,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可以归纳为经济增长潜力因子(F1)、经济综合实力因子(F2)、居民生活水平因子(F3)、经济开放程度因子(F4)、人力资本因子(F5)。

表3 方差贡献分析表

以旋转后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与各主因子得分加权求和计算得出重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总得分值,对其因子总得分值进行排序,因子总得分值越大,说明该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3.2 县域经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由表4可知,从具体得分情况来看,得分最高的是渝中区,为1.3877,得分最低的是城口县,为-0.7477,两者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2013年发布的区域发展战略划分的功能区来看(为了方便统计,将都市功能核心区与都市功能扩展区合为大都市区),综合得分呈现: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全市四大区域间表现明显(见图1)。传统的重庆市主城九区,即现在的都市功能核心区与都市功能扩展区,由于历史基础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其周边区县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重庆市各个区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极化问题,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对总得分F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用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与Arc GIS图形数据连接,选择自然断点法,将重庆市各区县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四种类型。由图2可知,发达与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北区、渝中区等主城九区以及周边区县;而贫困地区则主要集中于离主城区较远的东南边界和东北边界,如巫溪县、巫山县、彭水县、城口县等,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形态。都市核心区、都市功能扩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呈现集聚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由都市核心区往外大体呈扩散状,但辐射范围有限。万州区虽然划归为发达地区,但由于被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所环绕,可以看出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尚未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通过图2可明显看出,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

4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

4.1 Moran’s I值的测算

为能够更进一步探索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使用GeoDa软件计算综合得分F的全域Moran’s I指数,并得出相应的散点图,如图3所示。

Moran’s I值等于0.3002,大于0,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县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由图3可知,位于一、三象限的县域数量明显多于二、四象限,进一步说明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呈现极化趋势。在进行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确认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的同时,需对局域空间自相关特征作进一步探讨。

4.2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分析

利用 GeoDa和Arc GIS软件,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关联局域指标分析,探讨其局部特征及其空间演化态势。从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四象限分布(表5)来看,大部分县域落在第一象限(H-H区)和第三象限(L-L区),即大部分县域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被其他具有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所围绕,而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被其他具有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所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LISA聚类图(图4),显示了局域空间自相关统计量通过5%显著性水平的县域(将双桥经开区和万盛经开区单独列出),其在空间上被分为高-高(H-H)、高-低(H-L)、低-高(L-H)和低-低(L-L)四种类型区,分别与Moran散点图中的四个象限相对应。下文进一步从区位优势及功能定位(图5)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表5 2015年重庆市区县四象限分布

属于高-高(H-H)区的县域有22个,主要是主城区及周边的县域,即大都市区与都市功能扩展新区,表明该区域存在明显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扩展区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即传统的主城九区。从表4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来看,前六位排名,除万州区外都属于以上九区,它们也都位于H-H区。从区位优势来看,都市核心功能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是政府机关、高等院校、金融机构所在地,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人口密集,是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拥有其他功能区所没有的区位优势,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因此不难理解其区域内的各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均位居前列。而都市功能扩展区紧邻都市功能核心区,受其影响较大,可以享受核心区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也基本位于前十位。从对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最高的经济发展潜力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前五名分别是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前十名也基本被主城九区囊括,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基本一致,远高于其他区县。都市发展新区包括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綦江区、南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荣昌区及万盛、双桥经开区,是按卫星城理念在重庆主城九区外围规划布局建设的城镇集群,即传统的“一小时经济圈”。除潼南区和南川区、万盛经开区外也都处于H-H区。虽然相对于都市区,缺少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实力强大的支柱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支撑,但作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城市发展新区将发挥“联动主城、传递周边”作用,成为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从表4可以看出,其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次于主城九区,但也基本位于全市前列。作为重庆市规划的未来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人力资本因子和经济综合实力因子得分来看,区域所包括的区县表现较好。可以看出这 12个区县幅员广阔、地理和区位条件优越,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发展基础。

属于低-低(L-L)区的县域有8个,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地区,表明该地区县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处在经济低发展阶段。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包括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6区县(自治县),均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除石柱县外都处于L-L区,地处武陵山脉,系乌江水系,地理条件复杂,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自身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影响,域内区县在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排名靠后,但在经济开放程度主因子得分排名中,域内区县排名均比较靠前,外向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属于高-低(H-L)区的有3个区县,分别是位于渝东北的开县和万州区以及中部的万盛经开区,表明这3个区县是经济发展的高地,它们被周围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县包围。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域内唯一划为发达地区的万州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和海关口岸、国际保税物流的交通枢纽城市,故而在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开县在“垫城一线”中处于中心节点位置,承上启下,在渝东北区域中居于南北连接轴上,拥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开县也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移民大县,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而且开县构建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早已纳入重庆市的“十五”计划,可以预见未来开县将作为渝东北地区的“龙头”带动周边发展。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渝南门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禀赋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它也是重庆市重要能源基地和唯一的旅游经济试验区,在各项政策上也占有优势地位,成为地区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转轨的核心载体和渝南、黔北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转化基地。

属于低-高(L-H)区的县域有7个,分别为位于渝东北的巫溪县、云阳县、梁平县、垫江县和位于中部的潼南区、南川区以及位于渝东南的忠县、石柱县,这表明以上7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低洼地带,其被邻近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所环绕,与邻近县域存在负向的空间自相关性。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等11个区县,其中万州区位于H-L区,其周围的巫溪县、云阳县、梁平县、垫江县等位于L-H区。从地理区位条件来看,这些区县距都市区较远,位于主城东部,交通不便,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较大,既是三峡库区,又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环境保护任务最重,发展压力最大。从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情况来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域内区县除万州区排名前列外,其他县域均位于末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经济发展潜力因子、经济综合实力因子和人力资本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域内区县也位于末端,表明该县域经济基础和人口基础薄弱,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万州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排名第五,而同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城口县却在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得分排名中居于末位,可以看出域内的发展不均衡。但从经济开放程度主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域内区县排名相对靠前,如巫溪县、巫山县分别列第四、第五名,由此可以看出该种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对外贸易拉动,属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因子分析和ESDA综合评价方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空间集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渝西地区发展水平高于渝东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渝中区与最低的城口县差距较大,且具有两级分化的趋势;②重庆市各区县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四种类型,其中发达和较发达地区主要集中于渝西地区,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扩展区和都市发展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③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县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位于一、三象限的县域数量明显多于二、四象限;④依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四象限分布和LISA聚类图,属于“高-高”型的主要集中于主城区及周边的县域,即大都市区与都市功能扩展新区;“低-低”型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地区;“高-低”型主要集中于渝东北的开县和万州区以及中部的万盛经开区;“低-高”型主要集中于渝东北的巫溪县等7个县域。

针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集聚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首先,根据区域优势,培养龙头产业,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在渝东北和东南部高山地区,需要根据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培养区域“增长极”,发展特色资源加工业和旅游业,如生态、人文和养老休闲旅游业,中药材加工、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主城发达地区的辐射范围。通过主要交通廊道和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全市交通一体化发展,缩小都市核心区与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时间、空间上的差距,为资金、人力等要素流动提供有利环境,可以有效扩大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拉动作用,增强整体经济发展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再次,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将人口转移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结合,减轻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环境压力,创造条件将“工匠”们留下,也要吸引相关人才“上山”发挥其特长,进而带动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12(6):101-108.

[2] 陈 迅,冯敬娟.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J].技术经济,2011,30(6):65-68.

[3]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4] 徐建华,鲁 凤,苏方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5] 靳 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6] 仇方道,朱传耿,佟连军,等.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9,29(1):57-58.

[7] 彭 丽,秦 趣,苏维词.重庆市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3):61-67.

[8] 彭 颖,陆玉麒.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人文地理,2015,31(10):97-102.

[9] 杜 挺,谢贤健.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4,6(6):40-47.

[10] 赵玉芝,董 平.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2012,(1):87-91.

[11] 张晓兵,王美昌.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演变的空间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10):1599-1603+1617.

[12] 李建豹,白永平,罗 君.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3):390-395.

[13] 廖 翼,周发明,唐玉凤.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2):35-41.

[14] 蔡芳芳,濮励杰,张 健.基于 ESDA 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模式解析[J].经济地理,2012,32(3):22-28.

猜你喜欢

区县都市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