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特征及改善措施研究

2018-07-04汤万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5期
关键词:行为特征校园暴力改善措施

汤万胜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加,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校园暴力事件严重破坏校园的和谐以及稳定,对于学校的生源以及声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校园暴力事件也对在校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受到惊吓以及刺激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因此,需要加强对校园暴力事件的研究,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园暴力 行为特征 改善措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之所以出现暴力事件在于学生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引导以及教育,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才产生了过激的行为。对于农村中学校园的暴力事件应当加强研究,本文主要是关于农村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特征及改善措施研究。

一、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的主要行为特征

1.动机存在盲目性、多元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个人自主意识快速增长,开始寻找自我。每个学生都试图让周圍所有的人接纳自己、尊重自己。但是,学生在思想上以及行为上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也比较弱,所以,他们实施的校园暴力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实施的动机多元化。或者说,这些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很匪夷所思的。比如,学生之间一个带有鄙视色彩的眼神,甚至一个自己觉得不顺眼的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异常校园暴力冲突。

2.学生的团体倾向比较明显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从自己的小家庭中走出来,内心充满了迷茫困惑甚至恐惧等心理,再加上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学生们很容易因为某个共同点而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如果团体中的某一个成员或者某些成员被团体之外的学生嘲弄或者威胁,那么,这个团体的成员往往会群起而攻之,攻击表现出一定的团体性,这一点在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身上都有所体现。

3.女生的暴力行为不断增多

在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里,女生的数量不断增多,暴力行为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一,多数女生较为羸弱,一些霸道以及强悍的女生在其他女生身上实施暴力行为容易得逞;第二,女生一般较为内向,遇到那些恃强凌弱的霸道女生时,或者在受到欺凌侮辱时,通常选择忍气吞声,而不愿意或不敢举报,害怕打击报复。这些都大大助长了暴力女生的嚣张气焰;第三,很多内向、老实的女生不擅长交流以及沟通,但是受到别人的打击以及侮辱之中,内心长期积累负面能量若得不到宣泄,在积攒到一定程度后,便会突然性的爆发出来,最终酿成校园暴力事件。

二、预防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策略

1.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

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学校应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有效地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不管是从生物遗传来说,抑或是环境影响论来说,父母的行为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孩子。可以从学生父母身上看到学生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某些动机以及倾向,这有助于教师客观准确地给予学生评价和判断。另外,教师能够在同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在对学生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来判断他们实施暴力或遭受暴力的内在原因。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事发以后进行妥善处理,同时也可以先发制人采取预防措施,在某些暴力行为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将暴力行为遏制住。

2.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

教师应加强同学生的心理沟通,通过多种形式来全面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真实情况。比如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网络社交号码告诉学生,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开通校长热线或者进行网上调查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便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和思想状况;建立心理信箱,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安排教师在网上定期为学生进行解答;安排网络讲座,引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优良传统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理论,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抵抗住负面信息的侵蚀;开设咨询小站,给学生提供与政策时事、传统文化,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咨询等等。

3.安排师生进行法律知识学习

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暴力心理特点的研究,加强对暴力犯罪学等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旦发现了校园暴力事件,就能够对症下药,快速准确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年纪越小越容易产生暴力型犯罪,这样的犯罪基本是基于冲动的情绪之下的犯罪行为,而成年人的犯罪基本上是成熟的,较少有暴力行为的出现,犯罪过程经常是处于比较冷静的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形成和谐以及良好的校园环境,应加强控制校园暴力事件,其中,预防农村中学里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策略包括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学校的法律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1] 杨春磊、杨晓楠. 女性校园欺凌者的成因分析及矫治措施[J]. 当代教育科学,2017(10):51-56.

[2] 孙铭悦、张雅茹. 从校园暴力事件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J]. 法制与社会,2017(08):171-172.

[3] 张艳、柳珍妮、帅健、方瑶、欧利民、李丽萍. 某民办农民工学校中小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伤害医学(电子版),2015,4(01):32-36.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校园暴力改善措施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居民休闲度假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校企合作中企业培训的行为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