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2018-07-04何子轩

四川有色金属 2018年2期
关键词:班公湖成矿作用侏罗世

何子轩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地处西藏的中部。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北部为藏北高原,其中部为藏南流域,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区,沉积类型多样,化石丰富,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的巨大山脉链的东段,该区以板块构造的长期活动和演化为特征,具有复杂而独特的巨厚地壳和岩石圈。西藏区域地质构造主要呈东西向及北西西向展布,山脉及水系大致平行于区域构造线发育。西藏由北向南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1]。还包括了西藏东南角的印度陆块的一部分见图1。

班-怒带西边从乌孜别里山口开始,向东延伸依次经过班公湖、双湖、安多至索县后又向南经过怒江丁青、八宿到碧土,然后向南因为南北方向强烈逆冲带的叠覆和碧罗雪山-崇山变质地块的阻隔而不知其尾,潘贵堂等人认为其显露后即与昌宁-孟连结合带联为一体且展布呈一反“S”形带状[2]。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位于西藏构造单元的中部,由北向南依次为巴颜喀拉山地块、三江弧盆系、羌塘弧盆系、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拉达克-冈底斯弧盆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地块和印度陆块。

图1 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马冠卿—西藏自治区构造区划略图整理修改)Fig.1 Zoning map of the tectonic unit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ccording to Ma Guanqing—reorganization of the structural zoning map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1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单元划分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经历了古生代至中生代的扩张、消减和闭合等复杂的地质过程。晚白垩世以来的陆内汇聚、隆升、伸展过程造就了该区现今的地质、地貌分布特征。根据地层特征、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等综合研究,对其构造单元和次级单元划分,日土-改则-尼玛-丁青断裂为其南边的界线,班公湖-康托-兹格塘错-安多-丁青雪拉山断裂为其北边的界线。依据其蛇绿岩出露特征自西向东可分为班公湖-改则、巧安多和丁青怒江三段构造单元。在班戈安多县一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可分为两个构造单元,分别为南部的班戈-那曲亚带和北部的东巧亚,其间被聂荣隆起分隔。向西、向东,这两条亚带又复合成一蛇绿混杂岩带。

2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详细搜集资料,笔者认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先后发生向北和向南的俯冲、消减,并且导致扎普-多不杂岩浆弧、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的形成,这些岩浆弧的形成为后期元素的富集成矿奠定了基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间阶段,其构造演化过程见图2。

2.1 侏罗纪

班-怒带特提斯扩张洋盆仅存在于早侏罗世,在中侏罗世其洋壳开始向北俯冲到南羌塘地块之下,并在局部形成岩浆弧[3]。研究发现班-怒结合带中沙木罗组为红色碎屑岩和灰岩沉积,并不整合覆盖在侏罗纪蛇绿岩之上。南羌塘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在侏罗纪海相碎屑岩之上。同时北冈底斯带早白垩世为岩浆弧、弧后和弧前沉积,也存在与下伏侏罗系的不整合。因此推测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班-怒带特提斯小洋盆已萎缩、闭合成为残留海盆。

2.2 早白垩世

班-怒带特提斯扩张洋盆在早白垩世存在南、北双向俯冲,并形成岩浆弧。在班-怒带南、北两侧,早白垩世的陆缘弧演化的阶段成矿作用显著,形成南羌塘材玛-多龙成矿亚带。目前已发现的多龙矿集区、材玛-弗野矿化集中区,通过锆石测年发现其岩浆岩的年龄约120Ma,充分表明其主要成矿期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4]。

2.3 晚白垩世

班-怒带特提斯洋盆在晚白垩世,随着班-怒带残余海盆的消退,本区进入大陆地壳加厚和陆壳重熔型岩浆活动演化阶段。本阶段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班-怒带南侧的北冈底斯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岩带中。通过岩浆岩锆石测年得出年龄约85Ma~90Ma,说明其成矿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主要形成的矿床有热液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在尕尔穷-嘎拉勒矿化集中区,主要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时代均为晚白垩世。

2.4 古、新近纪

班-怒带及邻区在古近纪以强烈逆冲、叠置和地壳加厚为主。在新近纪则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剥蚀为主。中生代形成的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金矿体遭受强烈剥蚀、沉积形成砂金矿床,同时藏北形成各类盐湖沉积。

图2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示意图Fig.2 Schematic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junction belt

综上,不难发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先后发生向北和向南的俯冲、消减,并且导致扎普-多不杂岩浆弧、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的形成[5]。在班公湖-怒江带结合带整个演化过程中,中、新生代是主要成矿期,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白垩纪相关的成矿事件,新生代为主要为砂金、盐湖矿形成阶段[6]。

3 结论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了解其演化历史不仅对于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同时有利于了解其周围同时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

(1)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班-怒带特提斯扩张洋盆仅存在于早侏罗世,在中侏罗世其洋壳开始向北俯冲到南羌塘地块之下,并在局部形成岩浆弧;在早白垩世存在南、北双向俯冲,并形成岩浆弧;在晚白垩世,开始地壳加厚和陆壳重熔型岩浆活动演化阶段;在古近纪以强烈逆冲、叠置和地壳加厚为主。在新近纪则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剥蚀为主。

(2)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成矿作用对应构造演化也分为四个阶段:侏罗纪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菱铁矿和砂岩铜矿成矿事件为主;早白垩世在班-怒带南、北两侧陆缘弧演化的阶段成矿作用显著,形成南羌塘材玛-多龙成矿亚带;晚白垩世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班-怒带南侧的北冈底斯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岩带中,形成热液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古近纪和新近纪已形成矿体因遭受剥蚀、沉积形成砂金矿床,同时藏北形成各类盐湖沉积。

[1]潘桂棠,李兴振,王立全,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J].地质通报,2002,21(11):701-707.

[2]潘桂棠,王立全,耿全如,等.20年后再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13.

[3]潘桂棠,王立全,张万平,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150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10.

[4]许志琴,杨经绥,梁凤华,等.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J].岩石学报,2005,21(1):1-12.

[5]李才.龙木错-双湖-斓沧江板块结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7,17(2):15-166.

[6]徐窑窑,刘显凡,田晓敏,等.三江义敦岛弧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J].四川有色金属,2015,(1):9-12.

猜你喜欢

班公湖成矿作用侏罗世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晚侏罗世侵入岩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分析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世界锡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作用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内蒙古额济纳旗独龙包钼矿成矿作用研究
浅议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早侏罗世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
在班公湖,与天堂偶遇
西藏尼木地区仁钦则铜钨矿点的成矿作用分析及构造意义
中国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