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轮转护士综合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2018-07-04裔雅萍许红燕

关键词:年资病种急诊科

裔雅萍, 谢 欢, 高 敏, 许红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1. 急诊科; 2. 护理部, 江苏 常州, 213003)

急诊科所接诊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急诊护士在面对这些患者时,需要熟练的急救技能、扎实的专科知识,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并采取快速应对措施。2013年医院为加强年轻护士综合素质培养规定全院入职19~36个月内的护士必须至急诊轮转1个月。2016年急诊科采用以急诊常见危重病种为依托,结合情景设计[1]、标准化患者(SP)[2]的应用,通过多元化模式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急诊轮转的护士60名,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大专34名,本科26名。其中2015年9月—2016年8月轮转护士30名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8月轮转护士30名为观察组。2组护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轮转期间采用常规轮转护士带教模式。在平时工作中由当班老师就急救流程、相关知识操作进行带教,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急救技能操作训练及理论授课,轮转结束时进行理论加一项专科技能操作考核。观察组护士培训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包括如下。

1.2.1 病例准备: 确立急诊7大病种为情景演练培训病例。每个病种设计分诊、抢救、转运3个急诊重要护理情景,内容涉及安全管理、病情评估、急救技术、团队配合、应急能力、团队协作及专科知识等多方面,每一病种的每一步骤均设有考核评分标准。

1.2.2 标准化患者培训: 在科室5个抢救小组中选择5名SP,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及以上职称,业务能力强、抢救护理经验丰富,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由护士长及临床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

1.2.3 培训阶段: 受训人员利用上班空闲或业余时间在科室练习,每周1次,以轮转护士为主,结合科内工作1~3年内护士。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名,其中1名为组长,3名护士分别进行职能分工,主要分为气道组、静脉组、监护组,每周练习2个病种,每练1个病种即进行1次分工轮换,以确保每位护士3个分工都能做到。每个病种中的患者均由SP担任,在每个病种练习过程中会加一次突发意外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氧、输液反应、导管意外滑脱等。

1.3 观察指标

①培训期满组织实例考评,考评护士综合能力,内容包括分诊能力、抢救技能、病情观察、专科知识、应变能力、人文关怀、团队协作,合计100分。②2组护士进行轮转培训接受情况调查,调查表包括专业性、易懂性、相关性、理论性、操作性、条理性6个方面,合计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考评中分诊能力、抢救技能、病情观察、专科知识、应变能力、人文关怀、团队协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护士培训接受情况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接受情况反馈分值为(49.37±2.70)分高于对照组的(48.20±2.75)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0,P>0.05)。

3 讨论

3.1 低年资护士急诊多元化培训的必要性

低年资护士因为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意识等多种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表现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急能力不理想。因此,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应急抢救水平对于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科室,其对护士的病情观察、抢救技能、处理问题及应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4],因此急诊轮转既是培养年轻护士的重要环节,也是低年资护士在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5]表明,从模拟案例的编写、情景的设计甚至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设计,能够使护士在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前熟悉临床实际情况、抢救流程等,做到快速反应,正确施护。

3.2 多元化培训可以强化培训的真实性,提升轮转护士学习效果及急救能力

SP是指健康人或真实的患者经过培训能稳定、真实地模仿临床患者,即针对每个学生,SP表现出相对一致的临床症状、心理行为、社会背景等,在临床技能考试中扮演患者、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6-8]。由于轮转护士在急诊轮转时间短,而急诊危重病例的随机性较大,接触实际病例的机会不多,在急诊轮转护士培训中适当结合SP的应用,可以使护士在接触真正患者前,对病情评估、抢救流程、护患沟通已有所熟悉,而在真正与抢救患者接触时稳定发挥[9]。

常规的轮转带教模式一般是高年资护士以传、帮、带形式,结合理论、技能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教学,但该模式死板、固定,加上繁重紧张的急救工作压力,低年资护士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临床急救情景中,表现为紧张、呆板、心理素质欠佳,从而影响实际抢救效果[10-11]。以急诊常见病种为依托,设计主要场景,具有时间方便性、过程可控性、对患者无风险性以及学习可重复性等特点,同时,在演练中制造紧张气氛激发了护士的培训热情,自觉主动参与培训并积极思考、分析,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12-13]。通过突发事件的模拟,使护士身临其中,培养护士的急救思维和应变反应能力,使其在临床实践中真正面对患者时也能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

3.3 急危重症抢救培训可切实提高轮转护士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急诊抢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是个人能完成的,一般都需要一个团队才能成功,尤其是心跳呼吸骤停、多发伤等大型抢救,而普通病房危重患者抢救较少,故对于抢救患者的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培训较少,只有急重症科室才能在此方面有所加强[14]。急诊在轮转护士的培训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强护护配合及医护配合,着重加强了轮转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从而填补了病房培训的空白。

入职19~36个月的年轻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往往因自身经验不足而感到手足无措,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其综合能力。但是在此次研究中由于年轻护士在急诊轮转时间只有1个月,部分护士存在演练模拟中每个分工不能完全尝试、强化过程不够的问题。

[1] 王惠珍, 许晓萍. 情景模拟演练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7): 67-69.

[2] OWEN A M, WARD-SMITH 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nursing simulation: near-peer teaching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J]. J Nurs Educ, 2014, 53(3): 170-173.

[3] 吴显群, 陈丽丽, 余容容. 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6): 724-726.

[4] ROSSETTI A C, GAIDZINSKI R R, FUGULIN F M. Nursing workloa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methodological proposal[J]. Rev Lat Am Enfermagem, 2013, 21(spe): 225-232.

[5] 陈翠萍, 贺学敏, 杜云海, 等. 以模拟为基础的学习在急危重症护士培养中的应用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4): 493-496.

[6] HERGE E A, LORCH A, DEANGELIS T, et al. The standardized patient encounter: a dynamic educational approach to enhance students' clinical healthcare skills[J]. J Allied Health, 2013, 42(4): 229-235.

[7] WEBSTER D, DIBARTOLO M C. Using a standardized patient learning activity to teach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about dementia care[J]. Nurse Educ, 2014, 39(3): 103-104.

[8] SKALSKI J H, ELRASHIDI M, REED D A, et al.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Teach Point-of-Care Ultrasound-Guided Physical Examination Skills to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J]. J Grad Med Educ, 2015, 7(1): 95-97.

[9] 梁冰, 李苗, 胡丙清. 国内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0): 1739-1741.

[10] 郑敏, 龚静, 毕科, 等. 急诊6大病种情景演练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研究[J]. 重庆医学, 2016, 45(20): 2763-2764.

[11] 杨洁, 贾春玲, 王秋,等. 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3): 345-349.

[12] 郭建琳, 郭建勋. 急诊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团队配合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1, 25(7): 633-634.

[13] 姜永梅, 姜艳, 郭鹏菊, 等. 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对急诊护士抢救能力的作用评价[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8): 1494-1495.

[14] 张春妍, 尹文超, 杨丽华. 急诊科护士团队合作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0): 66-69.

猜你喜欢

年资病种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新病种”等十五则
主诊革命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年资回报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