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巩义天玺尚城唐墓M233发掘简报

2018-07-04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巩义墓葬形体

□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5年5月,为配合河南弘城天玺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的天玺尚城房产开发项目建设,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区域内24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1)其中M224、M233为目前巩义辖区内所发掘唐墓中形制最大、级别最高且资料保存较为完整的墓葬。两墓葬形制结构相同,且随葬物品近似,因此现以M233为例,将发掘资料简报如下。

图1 巩义天玺尚城唐墓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墓呈南北向,方向190°。由墓道、过洞、天井、石门、甬道和墓室构成。在每一个过洞的东、西两壁各置一壁龛。(图2)

墓道 长5.15米,宽1米,深2~3.6米,南部平底,中部斜坡,北部设台阶两个,填五花土,无遗物。

过洞 2个,形状结构相同,为土洞式斜坡拱形顶。

第一过洞,位于墓道北部,北与第一天井相连,宽1米,水平进深0.85米,高1.5米,底部斜坡长0.9米。填花土,无遗物。在过洞东、西两壁近底部各置一壁龛。

第二过洞,居于第一天井和第二天井之间,宽0.75米,水平进深 1.2米,高1.6米,底部斜坡长1.05米。填花土,无遗物。在东、西两壁近底部各置一壁龛。

天井 2个,形制结构相同,平面呈长方形,为竖穴土坑状。

第一天井,位于两个过洞之间,口底等大,长2.25米,宽1米,底部斜坡长2.75米,口距底深度,南端深3.95米,北端深4.95米。填花土,无遗物。

第二天井,位于第二过洞和石门之间,口底等大,长2.1米,宽1米,深5.5米,平底。填花土,无遗物。

壁龛 4个,分布于第一、二过洞东、西两壁近底部,由南至北依次编号为东一、东二、西一和西二。

东一(壁龛),过道宽0.4米,进深0.4米,高1米,直壁,弧形顶;室长1.1米,宽0.6米,内为圆弧壁,高1.2米,内填淤积土,出土有俑、马。

东二(壁龛),近长方形,长1.12米,宽0.7米,高1米,直壁,弧形顶,口底部砖砌,内填淤积土,出土有俑、马等。

西一 (壁龛),过道宽0.4米,进深0.35米,高1米,直壁,弧形顶;室为长方形圆弧顶,长 1米,宽 0.65米,高1.2米,内填淤积土,出土有俑、驼和牛。

西二 (壁龛),过道宽0.5米,进深0.35米,高1米,直壁,弧形顶;室为长方形圆弧顶,长0.95米,宽0.8米,高1.2米,内填淤积土,出土有俑、马。

墓门 青石质,由门楣、门额、立柱、门扉和地栿石组成。

门楣 1件,半圆形,长1.18米,高0.38米,厚0.1米,置于门额之上,其两侧及顶部饰折枝花、叶纹。(图6-5)

门额 1件,长方形,以榫卯结构套架于立柱和门扉之上,长1.13米,宽0.28米,厚0.12米,正面及内顶面饰倒形折枝叶纹。(图6-6)

立柱 2件,高1.32米,厚0.12米,横截面为正方形,面饰十个心形如意团纹,侧面饰折枝叶纹。(图6-8)

门扉 2扇,长方形,形体大小相同,高1.33米,宽0.48米,其内侧近中部各线刻一圆形锁环,中穿一孔,为固锁之用。左门扉线刻一武吏,身着圆领宽袖袍,腰束带,手握一剑;右门扉线刻一文吏,身着圆领窄袖袍,手执一笏。 (图6-9)

地栿石 1件,呈长方形,长1.2米,厚0.13米,平立面为素面,正立面饰折枝叶纹。(图6-7)

甬道 位于墓室南部,长方形拱形顶,长2.2米,宽0.75米,高2.1米,内填淤积土。

墓室 位于北部,圆弧顶,长3.7米,南端宽2.85米,北端宽3.05米,高2.8米,西部置一棺床,用小砖铺砌,东北部一椭圆形盗洞,径长1.45米,墓室盗扰严重,随葬物品仅存俑、驼少许。

图2 M233平、剖面图

(二)随葬物品

该墓墓室因为盗扰严重,随葬物品多出土于壁龛,破损严重,整理复原后计95件,质地可分陶、瓷两类,根据使用性质分类叙述如下。

瓷器 2件。罐、盏各一。

瓷罐。M233:75,侈口,圆唇,广圆肩,肩部饰两对称桥形耳,上腹外鼓,下腹斜弧,平底,体上部施黑釉。口径11.2厘米,底径8厘米,通高20厘米。(图3-2)

瓷盏 1件。M233:20,体烧制变形,敞口,斜弧腹,小平底,施黑釉,内置朱砂颜料。口径10.4厘米,底径4厘米,高3.6厘米。(图3-3)

陶器 93件。有罐、俑、马、驼等。

陶罐 2件,形制相同。M233:72,侈口,斜平沿,圆唇,矮弧径,广肩,弧腹,平底。腹部有轮制弦纹。口径9.4厘米,底径7.6厘米,通高24.8厘米。(图3-1)

风帽俑 9件,头戴风帽,身着翻领袍,腰束带,两手握于胸前,持笏。体施黑彩8件,M233:1,高 22.2 厘米;(图 3-6)M233:6,高 22厘米。 (图3-7)施红彩1件,M233:43,高 22.2厘米。(图3-8)

幞头俑 10件,幞头巾子较低,中凹,置于头顶,身着团领窄袖袍,腰束带,拱手立于地,面施黑彩、体施黄彩8件。M233:40,高22.5厘米;(图 4-1)施红彩 2 件,M233:2,高 22.1厘米。(图4-2)

低髻俑 7件,形体大小有异。M233:36,头梳低髻,上着交领窄袖襦,披肩,束胸,下着曳地长裙,左臂下垂,右臂弯曲置胸部,高23.2 厘米;(图 4-3)M233:15,体较小,头梳低髻,上着团领窄袖襦,披肩,束腰,下着曳地长裙,拱手,高9.6厘米。(图4-4)

侏儒俑 2件,形制基本相同。M233:22,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束腰,足着靴,通体施黑彩,高5.2厘米。(图4-5)

笼冠骑俑 7件,头戴笼冠,身着交襟袍,胸部束带,双手持缰,紧握。M233:26,高12.6厘米;(图 4-5)M233:27,高 12.5 厘米。(图四-6)其中伎乐骑俑2件,形制相同。M233:24,右手持排箫置于下颌部,高12.5厘米。(图4-7)

风帽骑俑 7件,头戴风帽,身着交襟袍,袖挽起,手抱拳,左手置于腹前,右手抬起。M233:29, 高 11.8 厘米;(图 5-1)M233:30,高12.6厘米。(图5-2)

马 21件,根据形体异同分三型。

图3 M233出土器物

A型 11件。背均附骑俑,俑仅存下肢。马勾首,长颈,鬃毛齐整,背略凹,置鞍鞯,鞍上无镫,小尾,四足直立于底板,底板多无存。M233:10,残高28.8厘米。 (图5-3)

B型 1件。M233:95,勾首,仰脖,肩部略抬,平背,平臀,束尾,四肢立于底板,底板残。背置鞍鞯,袱于中部松束。高35.6厘米。(图5-4)

C型 9件。形体较小,M233:13,头残,长颈,平背,小尾,四足立于底板,高15.6厘米。 (图5-5)

驼 9件,M233:76,曲颈昂首,头高于背,双峰,四足立于底板。高36.8厘米。 (图 5-6)M233:83,形体略小,口张,底板无存,高28.4厘米。(图5-7)

牛 8件,头前伸,双角,平背,卷尾,体肥硕,四肢粗壮。M233:69,高11.8厘米。 (图6-1)

羊 7件,形制相同。M233:55,呈卧伏状,二角卷曲,昂首前视,高6.8厘米。 (图6-2)

猪 1件。M233:62,呈卧伏状,双耳贴伏于头颈间,体长4.6厘米。(图6-3)

鸡 2件,形制相同。M233:64,呈卧伏状,昂首长颈,高5.6厘米。(图6-4)

狗 1件。M233:61,蜷伏于底座,体长9.6厘米。(图3-4)

图4 M233出土器物

(三)结语

1.墓葬时代

天玺尚城唐墓(M233)墓室因盗扰严重,缺乏唐墓断代的主要依据:镇墓兽、武士俑和文武官俑。故此,我们只能根据该墓随葬女俑髻式和男俑幞头巾子形状以及其他随葬物品特征来对墓葬进行时代划分。

该墓出土的低髻俑 (M233:36)与河南巩义唐墓[1]M8:14髻式和形态特征相同;驼(M233:76)与 M8:19、M8:20 形体特征相同。罐(M233:72)与巩义涉村唐墓[2]M1:15形体特征相同;幞头俑(M233:40)与巩义涉村唐墓[3]的男俑 M1:20、巩义新兴家园唐墓[4](M599:32)的特征相同。综上比对分析,天玺尚城唐墓(M233)时代定为公元700~720年之间较为合适。

2.墓葬规格和意义

M233属斜坡墓道、双过洞、双天井、四壁龛、单室土洞墓,且墓室封门采用精选、加工别致的青石封堵,单就封门看在巩义所发掘唐墓中算是首例。另外,该墓随葬笼冠俑 7件,其形体特征与陕西西安刘智夫妇墓[5]和郑乾意夫妇墓[6]、唐代故高阳郡君许氏夫人墓[7]出土的笼冠俑相同。根据多年来已发表的唐墓资料分析,但凡随葬笼冠俑的墓葬,均属于高规格墓葬,然不能作为墓葬断代依据,经与上述墓葬比对、研读后,初步认定:天玺尚城唐墓(M233)墓主人职衔当为正四品。

图5 M233出土物品

图6 M233出土物品及墓门结构

巩义多年来所发掘唐墓较多,墓葬形制含过洞、天井的也有,但是,与该墓比对,其级别和规格均略逊色。遗憾的是,墓葬因盗扰严重,许多重要文物丢失,给该墓的更进一步研究带来不便,但是该墓墓葬形制较大,墓葬内结构完整,因而此发掘资料对我们研究区域内唐墓之形制、结构演变以及巩义人文、史志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资料整理:赵红党 郜 涛

绘图:刘 欢 杨军锋 张艳平

照片合成:杨 丽 牛爱红

拓片:常建设 王 聪

执笔:赵红党 郜 涛 吴 静

[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巩义唐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4(8).

[2][3]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巩义涉村唐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1(2).

[4]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新兴家园唐墓(M599)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7(1).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考古学系.陕西西安刘智夫妇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6(3).

[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郑乾意夫妇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5(5).

[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唐代高阳郡君许氏夫人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4(6).

猜你喜欢

巩义墓葬形体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巩义康店砖厂唐墓出土器物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河南巩义亲和园唐宋墓葬出土文物
巩义兴元光伏
王蔚波摄影作品欣赏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