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译汉中四字格的翻译

2018-06-29卢庆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译汉

【摘 要】 四字格是汉语库中的一块瑰宝,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因其具有言简意赅、结构精短和朗朗上口等特点,颇受人们的喜爱,使用范围广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本文阐述了英汉语言的差异,总结了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优势,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力图为英语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英译汉;四字格;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外壳。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爱斯基摩人就有超过一百种方式表达“雪”这个现象的词汇,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表达“雪”的词汇则相当有限,因为爱斯基摩人生存的环境需要衍生出更多关于“雪”的词汇供人们日常交际使用,而其他国家则没有这种需求。

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都会造成各个国家、民族语言表达的千差万别。在世界全球化大背景的前提下,经济、政治及文化的交流已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翻译工作作为传达这种交融的桥梁,更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翻译需要有助于目的语的读者对源语言文化进行深层次了解,而转换一个文本语言信息的同时,能否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一并传达,则至关重要,抓住目的语的语言表达特点,恰恰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

一、四字格及其特点

“四字格”也叫做四字结构,是汉语表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提到四字格,很多人想起的多为一些成语如“狐假虎威”、“兴高采烈”等,但实际上,四字格所包含的词汇范围远远不止于此。四字格既可以指四字成语或四字熟语, 也可指那些结构相对稳定的四字词组,其范围比四字成语的范围要大。相对于四字成语而言,结构更具灵活性和可塑性,同时具有朗朗上口、结构精短、语义丰富等语言特征,能够增添语言的韵味,使语言简洁明了又颇具文采。

马国凡指出:“四字格的修辞作用除了一般词和词组具有的各种修辞效果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利用格式或顺引、或反述、或添或减,从而在风趣、自然、活泼、协调中增添了作品的说服力。”[1]由此可见,四字格的确在语言使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能够令句子意思更加简洁明了,充分传达,同时也增添了声韵上的美感,使文章具有亲和力,雅俗共赏。

二、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隶属于不同的语系,有各自的特点。有的翻译研究者把英语比作“链语”(chain language),而把汉语比作块语(block language)。[2]英语属于形态语,通过形态的变化体现语法范畴和表达语义,而汉语则是非形态语,根据不同的搭配以及语境体现不同的意义。就汉英两种语言及其民族风格而言,汉民族尚古、唯美;汉语行文讲究声韵对仗、同韵相协、押韵对偶、雕琢辞藻、念故怀旧,为渲染气氛常用四字结构,语义重叠。[3]因此,汉语比英语的表达更注重叠词、四字结构以语言声韵的对仗,以此凸显文章的美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因此,英译汉中,想要译文更贴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就要充分抓住汉语的表达特点。

关于这一点,严复在其著作《天演论》中对翻译提出了“信”、“达”、“雅”的要求,即忠于原文,明白晓畅,措辞优雅。译文的措辞优雅和忠实、通顺一样重要,一篇好的译文不仅仅要能充分的传达源语言想要传达的意义,忠于原文、明白通畅,同时也要使译文具有目的语的语言特色和风采,使目的语的读者和源语言读者能产生一样的反应。

据悉,汉语成语有百分之九十七采用四字格。[4]这就表明四字格在语言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运用及认可,是汉语语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无疑也为英译汉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译者应当对四字格引起重视,适当考虑在译文中添加四字结构,增加译文的修辞效果和美学价值。

三、英译四字格案例分析

冯庆华表示,汉语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一种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們所喜闻乐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4]因此,四字格的使用不仅能够使译文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更贴合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下我们看几个英译中的例子:

例1:When Zhou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n of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l.

参考译文:门开了,只见周恩来身形瘦削,个头中等偏上,双目炯炯有神,脸庞棱角分明,可谓一表人才/仪表堂堂。

从句子中我们分析出本段是对Zhou这个人身形、身高、眼睛以及脸的描述,“slender,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gleaming, striking”这几个形容词让人不难想到“瘦”、“比一般人高”、“眼睛闪亮”、“显著的”等释义,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翻译,译文未免过于平淡,所以译文的关键点在于怎样能够把这样的释义按照汉语表达的习惯翻译出来,因此提及“瘦”我们可以将其说成“身形瘦削”,个头比一般人高,可说成“中等偏上,”“眼睛闪亮”则可理解为眼睛有神,即“炯炯有神”,“显著的脸庞”则可理解为脸部线条“棱角分明”,而其中的“beautiful”,我们可以思考关于形容男子长相较好的词语,例如“一表人才”、“仪表堂堂”,用在这里都颇为恰当,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四字格的采用优化了译文,也增添了整个译文的韵律和美感。

例2:But there had been too much publicity about my case.

参考译文:但我的事现在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了。

“Publicity”一词有“宣扬,公开”的意思,在原文中不难看出想要表达这件事(case)已经让大家都知道了,关于这种释义的表达,在汉语中我们采用四字格“满城风雨、众人皆知”,这样的译文不仅仅在语言上让人感受到了事件被公开的窘迫和不得已,同时也加重了整个译文的语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例3:Apple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smart phone field all the time.

参考译文: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一直扮演着龙头老大的角色。

“Play a role in……”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常用短语,意为“扮演……角色”,而本句中添加了形容词“dominant”对其进行了修饰,其本身意思为“占优势的、统治的、支配的”,但如果我们直接将其译成“占据一定优势”,虽然意思上不尽相同,但是在语气上却弱了很多;反之,思考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优势,可以理解为“龙头老大”这一四字格形式,更加突出了译文的情感色彩,同时也比“占据优势”这样的表达更加符合用语习惯。

例4:The other day her young friend was down in the dumps about the end of the most recent relationship.

参考译文:那天她的年轻朋友,因为最近一次跟情人分手而垂头丧气, 萎靡不振。

“be down”这个用法是英语中隐喻的一种使用,采用方位词“下”来比喻人的心情低落,如果翻译成“心情很差”显得译文较为平实,但如果换成“垂头丧气”、“萎靡不振”这样的四字格,语义重叠,极大地渲染了气氛,不仅在语调上郎朗上口,同时情感表达上也更为强烈。

四、结语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四字格的采用的确从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译文的语气和情感色彩,让译文更具生命力,符合了汉语表达的语言习惯。但使用四字格对译者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需要译者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双语功底,在能理解原文意思的同时,也能够想到对应的四字格。

四字格虽好,但不能望文生义、矯枉过正,译者在采用四字格之前一定要充分理解词汇的意思,同时结合上下文和恰当的语境对实际情况进行判定,不要过度翻译,曲解了原文的意思。翻译活动追根究底是一种意义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文化信息的转换过程。忠实传达原文的意思固然重要,但倘若缺少了适当的修饰和美感,也会令译文索然无味,正确地使用四字格才能为译文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马国凡.四字格伦[J].内蒙古:内蒙古师大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

[2]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袁晓宁. 翻译与英语语言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 冯庆华编著.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卢庆玲(1990-)女,黑龙江宁安人,硕士,西安翻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英译汉
浅谈英译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译汉中常见的翻译处理技巧
奥巴马就职演讲官方版汉译本翻译技巧分析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译汉误译现象分析
皮尔斯符号学在青少年科普文英译汉中的运用
Wh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and rectify the tourism market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