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

2018-06-29倪丽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心理教育

摘 要:健康不仅仅指在生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成年人身上,在人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学前教育是孩子发展的启蒙阶段,心理问题会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差,阻碍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围绕“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心理;问题诊断;心理教育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幼儿教育中,同样不能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按照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与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良好影响,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要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幼儿在心理上出现某些问题,教师要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诊断并且及时地进行教育纠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 掌握心理健康标准,科学诊断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常见,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心理状况,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意识比较懵懂,对于社会的认知不全面,很多问题都是短暂性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消失,在心理问题的诊断上,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标准。首先,心理健康的儿童智力发展是正常的,一般表现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求知欲非常旺盛,动手能力与动作协调能力较强。其次,他们的情绪稳定愉快,不会连续性的发生情绪起伏大的状况,积极的情感多于消极的情感,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并且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在集体生活里做到与他人友好相处。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能够面对新的刺激情境产生合理的反映也是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第一,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差,常常伴有焦虑、易怒或者恐惧的情绪,第二是睡眠障碍,表现为学生在睡梦中容易突然惊醒,或者是被梦魇缠绕,第三是进食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出现神经性的厌食和呕吐,第四是言语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不能够进行与年龄相符的交流,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伴有口吃的现象,第五是品行障碍,学生经常会做出一些有攻击性的行为,容易说谎,第六是神经性习惯,比如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摩擦脚底等等,第七是其他心理障碍,比如多动症、选择性缄默等等。教师要掌握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知识,及时的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基础的判断,但是并不是说学生们出现一些有关的行为就说明在心理上有问题,心理问题产生是持续性,以咬指甲这一行为来说,从心理问题上诱发的咬指甲这一行为会持续很长时间,学生会习惯性的去咬,而有的学生短暂性地出现了咬指甲的行为,可能是因为指甲长了或者别的一些原因,教师要及时地进行了解,不要出现草木皆兵的情况,这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 找出问题产生根源,进行针对性教育

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从生理因素上来说,由于遗传、胎内环境、脑损伤等原因会造成学生在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从心理因素上来说,学生会有自身的气质与性格,托马斯把儿童的性格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易养型、难养型和兴奋缓慢型,难养型的儿童更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易怒易躁,学生的需要与动机也会让儿童情绪的波动,常见的就是儿童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造成幼儿比较大的情绪起伏。最后就是社会因素,这也是对儿童心理产生最大的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比如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让学生变得孤僻、胆怯、冷淡,不良的家庭氛围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好的心理情绪,如有的父母经常吵架,就会造成幼儿没有安全感、孤独、不讲礼貌等等,或者经常在半夜惊醒,这是一种缺乏依赖感与安全感的典型表现,同时,家长自身的素质与教育方式也影响着幼儿的发展,父母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会模仿父母不健康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当下的父母对孩子都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很多父母从小就让学生学习很多超前的知识,带孩子在人们面前表现,这样也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会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产生一些行为上的偏差,比如容易摔东西、自虐等等。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地,孩子在幼儿园中获得的教育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态度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教师粗暴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感到恐惧和害怕,产生紧张的心理,在幼儿园中不良的同伴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三、 采取科学教育方式,预防心理问題发生

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的,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愉快轻松的成长环境。比如让家长改变自己粗暴的教育方法,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给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引导幼儿的积极成长,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给他们造成过多的压力,在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时,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走出不良情绪。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多带孩子外出游玩,让孩子感知世界,体会世界的美好,培养孩子形成积极的性格,同时在幼儿园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孩子的行为矫正,用正确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 小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的帮助幼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珠.3~6岁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03).

[2]徐勇,曾广玉,王敏.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6).

作者简介:

倪丽,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心理教育
浅析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园色彩创设与幼儿心理引导探究
浅谈小学教育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动画“情结”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幼儿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