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2018-06-29朱立原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是新时代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练习等五个环节①。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习惯

本文为了探究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将整个阅读教学归纳为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指导两种形式,然后根据不同形式详细分析怎样进行训练和指导,最后强调成功的阅读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 如何进行课内阅读训练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潜心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

(一) 精心创设课前导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好的教学导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我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菩萨兵》一文时,曾这样创设:同学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还记得里面有个观音菩萨吗?菩萨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大慈大悲心肠好,本领大),什么样的兵能称为菩萨兵呢?为什么被称为菩萨兵?你们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这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我顺势引导: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菩萨兵》这篇课文,只要大家认真读完这篇课文,一定会弄清楚这些问题,还没说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有的默读,有的轻读,有的边读边做记号……

(二) 遵循教学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用心引导,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完成任务,千万不可过繁过难,否则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的阅读目标是: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等。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等。

小学3~4年级的阅读目标相应要高些,5~6年级的阅读目标要求更高。我在教学实践中,正是围绕“标准”,一步一个台阶地实施教学,不同学段提出不同目标要求,成效显著。

(三)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秉承教师精讲,学生多读原则

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给学生“满堂灌”。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如: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训练,要指导学生读出句段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能充当设计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唱主角,放飞想象,大胆质疑,让他们的兴趣智慧得到极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我们深知,课外阅读指导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词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清楚地看到,凡是课外书籍读得多、读得好的同学,他的知识面就比较宽广,词汇积累就比较丰富,口语和习作能力比较强。因此,指导学生多读好的课外读物极其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改革更不能背离因材施教这个教育原则。有效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性格、兴趣和能力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让学生获得最佳发展④。

(一) 引导学生阅读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的书籍

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那些有助于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书籍。一本好书会激励他们健康成长,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当今孩子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有限,健康的思想和完美的人格急需培育,必须推荐更多更优秀的儿童作品,来培养他们的人生观、是非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 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和课内阅读训练相结合

课内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小,一般只是某个故事的一个情节或片段,所以,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所上的课文精心设计,适时指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完整内容,这会对所学课文了解得更加全面,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思想上会得到更高的升华。同时学生还会运用自己学到的好词美句以及好的写作方法。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时需耐心细致,不要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三) 课外阅读指导不能搞笼统化,一刀切

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来介绍相应的书籍。随着孩子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目标,所有的课外读物都要切合學生的阅读实际,一定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 课外阅读指导和课内阅读训练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绝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时刻要与课内阅读、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等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只有把这些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才能更有力更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成功的阅读教学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著作:小学语文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司霞.《谈课外阅读指导》《学习语文教学》,2010(1).

[4]有效学习指导.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朱立原,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战前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