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2018-06-29温福珍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摘 要: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內涵,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通过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和家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国学学习活动,开展学习国学文化的校本课程,实施学习国学经典的教学策略等措施,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度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追求曾经使人们迷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直到21世纪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才掀起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对小学生智力和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因此,诵读经典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 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小学生诵读经典,根本目的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熟记下几首诗词,而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感悟经典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因此,诵读经典的最终目的还是育“人”,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小学生还处在认知世界的构建阶段,思想可塑性强,对外部环境充满好奇心,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影响很大。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深化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应该尽可能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例如,在主校道上打造国学文化墙,介绍历史名人故事或展示传统文化佳作,让学生进入学校立即在视觉上接受经典文化的洗礼;在教学楼的走廊、过道上悬挂古代文人墨客的画像或者经典名句,让学生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在教室中设计具有国学气息的黑板报,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就能感受到国学文化的气息,此外,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放置更多与国学文化相关的书籍,让学生随手就可以阅读国学经典文化;设置校园图书角,倡议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回学校,进行图书漂流,让其他同学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通过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国学文化的兴趣。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

小学生仍处在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学习的热情常常摇摆不定,难以长时间集中精神专注于某方面的学习。尤其对于国学经典,由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普通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完全理解国学经典的文化精髓,如果只是采用死记硬背式的诵读方法,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习朗诵的能力;扮演角色舞台剧,在揣摩角色的情感表达过程中体悟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为国学经典配画,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通过画作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开展“书香班级”“小歌星”“小名人”“小画家”“小故事家”“小作家”“小编辑”“安全卫士”“小文人”等的评比,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提升学生对国学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 构建学习国学经典的家庭文化氛围

在小学生阶段,家庭教育往往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家庭亲人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能力的过程中,亲人往往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父母更是直接相关。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来实施:一是父母与孩子共同诵读国学经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共同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可以共同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感情,融洽家庭关系,构建和谐家庭。要求家长每天晚上进行20分钟的亲子共读,双休日、节假日每天最少30分钟,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阅读国学经典成为一种家庭文化。二是布置具有国学经典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家庭与学校一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家里挂一些诗词的书法字画,摆放一些具有古典文化韵味的家具,购置一些历史文化书籍,从而形成一种国学文化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家庭文化气息。三是培养孩子钟情一些具有文化涵养的兴趣爱好。例如,书法写作、绘画创作、艺术篆刻、古典音乐欣赏等,让孩子从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感受国学的气息,从而提高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四、 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很大,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是国家规定的教材版本,具有普适性,但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时,仅仅使用国家规定的教材是不够的,还要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就经典诵读而言,更应该强调地方文化的课程开发,因为经典诵读本来就是强调传统经典文化,而一旦经典文化与地方本土文化相结合,将会使学习的内容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此,我校编印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经典美文读本》,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诗文诵读辅导课,与校本课程结合,利用班会课进行挑战赛、主题汇报展示等方式,推进经典诵读教育。

五、 实施国学经典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 制订诵读国学经典的时间计划。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的随意性较大,需要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引下制订好相应计划,合理安排好诵读时间。就诵读的时间长度而言,低年级的学生每天安排20分钟即可,而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因此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诵读时间较为合适。在诵读的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诵读的时间总量合理安排诵读的时间分配。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每天晨读10分钟,晚上再读10分钟。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安排为每天晨读20分钟,午读10分钟,晚上再读30分钟,这样较长时间的诵读能够使学生保持一种对语言的感觉,达到诵读成趣的效果。

(二) 引导学生掌握誦读经典的正确方法。诵读国学经典并非简单把文字念读出来,而是应该配合经典所表达的意境、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大部分学生还难以完全理解国学经典所表达的情感,需要由老师、家长指引正确的诵读方法。首先,老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诵读,或借助更为标准的诵读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带动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其次,老师一定要用普通话教学,而家长与孩子进行学习交流时也应尽可能讲普通话,让学生长期生活在普通话的语境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那么,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就自然地会用更为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诵读了。此外还可以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灵活而富有变化的综合背诵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就能爱上诵读,并读有所学。

(三) 建立评价档案记录诵读成果。建立国学经典诵读评价档案,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考查,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在方法上的接受情况及实际诵读能力。同时,建立档案也有利于对学生做横向或者纵向的对比,对比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诵读情况,或不同学生之间诵读效果的差异。此外,记录诵读的成果,在适当的时候展示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感知自己成长的过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体验学习成长的乐趣。要求每位学生设置经典诵读记录本,学生每会背一首诗词,都在记录本上抄写下来,老师针对学生的手抄本定期撰写评语。对学生经典诵读进行星级段位评定,学生每背会若干首诗词激活一个星级,根据不同的星级给予不同的鼓励。

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诵读传统国学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灿烂的中华传统文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谢静.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颜一红.诵读中国文化经典的教学操作[J].广西教育,2003(11).

[4]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温福珍,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扶外小学。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