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核心素养 彰显自我价值

2018-06-29陆家傲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核心素养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实现发展中国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自我教育俨然成为精益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并越来越彰显光芒,所以培育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开发,对学生个体的成长、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合格的素质人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我教育、培养素质人才

中学是学生个体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普通高中学生经历了初中阶段的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常常只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往往是“管”字当头,一味凭个人意愿去限制学生,使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的学生更加叛逆不服管教。其实人的成长和进步,主要在于内因,在于个人主观自我教育的发展程度,所以自我教育更能弥补集体教育模式中的不足。四十多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任课教师几人之力是无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的,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核心素养的概念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强调了乐学善学、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方面,体现了评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彰显自我价值,实现终身发展。而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对自我教育的重视。自我教育是发展核心素养之根本,它不仅是高效班级管理的助推器,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素质人才培养的加速器。现结合本人高中教育教学的亲身经历,就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做以下初步探讨。

一、 自我教育促进个体长远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学生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有效地利用、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认识自己需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实现,就像人通过照镜子来观察自己,了解自己。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需要教师和父母科学有效的反馈。而对于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影响,只有达到内化的层次其影响力才会持久,才最终成为一个人个性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现阶段培育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课程,它可以诱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塑造自信的自我形象,引导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举个例子,在我教过的班级中曾有一名有个性学生,他聪慧机灵、善于创新,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差。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英语得了73分,远远低于班级平均分。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用迂回自我教育,对他的试卷实行区间判卷,给了“73-93”分,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导他:“你看,这几道单选题考前做过类似的题目,但你还是做错了,如果你能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凭你的聪明才智,这些题完全可以做对,你就可以得80分,对吗?”学生信服地点点头。“你再看这几个单词拼写和翻译句子题,你有一次在默写中也默错了,后来订正对了,可这次考试考到又错了,这说明什么?”他不好意思地挠撓头说:“说明我平时背诵不够认真,订正只问其他同学抄一遍,没有在书上做标记。”我微笑着点点头说:“你很诚实,希望你记住这次教训,改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你完全可以拿93分,是吗?”学生翘起嘴角,笑得很自信,“我明白了,只要我努力做到,下次考试我能考到九十分。”我高兴地鼓励道:“加油!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通过巧妙地运用这种区间式批卷,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培养了学生自我认知意识,达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目的。通过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方式,使他们自身产生积极向上、不懈追求的内在动力,达到自我能力的认可和实践,真正做到乐学和善学。长此以往,自我教育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培养学生自学自为的修炼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将成为他们自身终身受益的素质和能力。

二、 自我教育助力班级文化建设

自我教育的实质是启发、引领、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实现潜能;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班级文化,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它受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个体发展形成的一种趋同的动态发展的氛围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把班风建设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当成重中之重。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任性懒散,很少把家长、老师和学校的纪律放在眼里,每个班都会有几个让人头疼的学生,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何能让班里的“刺头”也能在集体中发光发热,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发展班集体无疑是最佳的教育场所。只有在实行自我管理教育的班级中去实践培养,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日常班级管理,方能变管我为我管。

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就涌现出一批批群策群力的学生。我秉承的自我教育宗旨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施自我教育的平台就是虚拟会议,即:班级管理决策级委员会,班主任是委员长,班干部是委员负责协调组织,班级管理员负责工作实施。班级管理员不是班主任部署的,而是先有我提议班里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的区域,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需要加强管理的关键部位和重要事项,并通过班会讨论整理后列出所需职位公示,再由个人提出申请,若申请的职位能够民主表决半数通过,这个职位就由申请者负责。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班,学生自己申请的管理员职位有:安全管理员、板报管理员、纪律监督员、黑板擦拭员、垃圾桶管理员、门窗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两操管理员等等。这样,每个学生都管的小而少,都能把分内职责自觉做好,既不会影响学习,又能为班级发一分光,出一份力,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让他们体验到奉献的快乐、工作的辛苦和自己的责任。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管理,学会总结,每一位学生都深深感到要管好他人先要管好自己,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对同学、对集体的责任感,而且促使他们在日常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措施,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认清个体在班集体中所处的位置,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由班主任管学生逐步转变为学生依靠集体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人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班级文化建设在自我教育思想形态下愈发健康科学地发展。

三、 自我教育成就素质人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正体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除了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健全个性的人才。独立的人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性格健全的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使自我融入集体而不会被否定自身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他能从集体中汲取精神动力,不断丰富和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动力,他能善于把自我进步和集体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我们班有一个被班级成员边缘化的学生,他孤僻离群,很少参与班级活动来表现自己,我作为班主任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通过观察发现他喜欢绘画,就在班会上引荐说:“我们班的板报管理员说黑板编排需要一名助手,通过同学的举荐我了解到一个绘画很不错的同学,想把出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他,我们大家都等着你创新黑板报呢。试用期是两期板报,就看你的了。”没想到性格内向的他十分重视,主动上网了解怎样排版和选材,提出了自己的创意和构思。他的第一期板报创意新颖、选材别致,在年级黑板报评比中名列第一,从此走马上任板报管理助理职务。同学们也发现了他身上独特的闪光点,此后对他刮目相看。在履行班级职务中,我仍不失时机地点拨和培養他的自我教育意识,点拨他如何与人交往,引导他做事不仅态度要认真还得善于强化自我管理。使他不断体验到妥善应对遇事遇人的快乐。这位同学高考毕业后特意回来感谢我给他的机会、对他的认可与帮助,就是这次磨炼的机会让他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得以发展,终身受益。他感慨地说,就是学校的自我教育活动培养了他的综合素质能力,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发挥,并完善了自我人格。在不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中,他成为具备高素质能力的社会化人才。

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仅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发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点金石。科学、正确地拓展和延伸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依托各类载体和环境为各类学生强化、沉淀隐性知识,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习惯,提升他们的素质能力,这将是目前自我教育所结出的最珍贵的硕果,也是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所拥有的最宝贵的无形财富。

参考文献:

[1]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高灯.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陆家傲,江苏省常熟市,江苏省常熟中学。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核心素养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