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中西:方召麐的绘画艺术

2018-06-29

国画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笔墨线条色彩

方召麐大写意山水 北京虚苑美术馆收藏

“大写意山水一直未有发达起来,至吾师大千先生为之一振,余亦丰茂之。”

在这件视觉冲击力极强的作品中,方召麐表示了对中国大写意山水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实际上,不仅是大写意山水,她对于传统的书法和绘画都进行了深入地继承和发展。她勤于练习,创造性极强,使中国的水墨艺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这幅作品的抽象造型,结合夸张的浓墨,气魄宏大、对比鲜明,令人精神振奋,远远超出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格局。不难看出,方召麐将西方现代主义的绘画观念嫁接,转化到中国传统水墨中去,采用了平面化的构图,平行的线条,作品极具现代性。她在东西方艺术流派中学习和借鉴,使中国绘画得以发展和突破。本文试图对她的艺术创作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其艺术的独特元素,以及改造中国绘画的实践。

1.对世界艺术的汲取与创新

在20世纪初的中国,作为一名女子,方召麐能够从小学习英文,留学欧洲,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经历。与同时代的大多艺术家相比,方召麐似乎有着开阔的眼界和思维。而对于西方绘画的直接接触,更多的是从她的中年以后。此时她已积累了丰富的中国传统书画经验,在结合新技法时基点很高,可以做到自觉取舍,极不寻常。

1956年,42岁的方召麐进入牛津大学玛格丽特夫人学堂,师从德效骞(1892-1969)和戴维·霍克斯(1923-2009)研究《楚辞》。两年的时间里,她积极参加了学术会议,结识了很多学术界的名人,并在牛津、剑桥以及德国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也就是在此时,方召麐开始了对现代主义的探索。她广泛参阅西欧各国的艺术宝库,深入研究了古典派、前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和抽象派等西方画派的作品,对西方的绘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研究了近百年欧美艺术的辉煌和现代主义的创新。在此影响下,她开始了新的艺术尝试,创作油画和抽象画。

抽象表现主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它摒弃了具象的约束,注重在绘画中表现主观的意愿和个性的自由。波洛克(1912-1956)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他以在画布上随意地泼溅颜料而著称。其构图往往满幅铺开,不分主次,泼彩表现出个性的气势和能量。在早期方召麐的绘画试验中,可以明显看出她对这种风格的喜爱与影响。作品《抽象画》,明显地借鉴了波洛克的技法,以弯曲的线条和喷溅的彩墨交织叠加在一起,自然而奔放。然而,与波洛克不同的是,方召麐的构图并没有那么满。她是通过笔墨浓淡,行笔缓急的变化,把书法中长期锤炼的线条嫁接到绘画中去,这使得她的抽象画与波洛克等其他艺术家区分开来。既张扬了中国的传统,也表达了当代的书写性和个人性。方召麐对抽象艺术的直接实践是短暂的,然而从这种艺术风格中汲取的技法和创新精神,特别是运用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当代感,则长久地影响着她的艺术。

由点而生的线同样具有抽象的性质,而线在中国绘画中主要用来造型,表达主观感受。方召麐在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利用书法的抽象性,在绘画中尽情表达,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融合。从1961年开始,方召麐游历欧洲,创作出诸如《磐石图》等异域风景为主题的作品。这类题材,以夸大的墨线独立表现,粗犷、直接,充满视觉冲击力,和西方现代主义画家弗朗兹·克莱因(1910-1962)的作品有着很多共性。克莱因将素描中的线单独提取出来,进行放大,再创作,如他的《二号》,运笔坚定有力,直来直去,以浓黑、稚拙的黑色线条矗立起建筑般的结构,他摒弃一切色彩只留黑白,这些特点和中国的书法不谋而合。而书法的抽象性正是方召麐绘画能够纵贯中西的根源,也是她和西方对话挑战的地方。克莱因描绘的对象虽然来源于道路、桥梁等现实物,但又把它们抽象化和概念化,是完全抽象到看不出原物。而方召麐则并非完全的抽象,磐石的造型、质感都表现出原景的气势、轮廓,营造出雄伟的意境,符合中国画的审美,因此中西方的观众都能接纳和欣赏。可以看出,方召麐在不断创作、试验的过程中,将西方新的绘画技法作为工具,去营造中国画的表现效果。

在吸收世界艺术的过程中,把现代主义视觉元素带入中国山水是方召麐一个里程碑式的尝试。色彩在视觉元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方召麐的新式山水在色彩上可谓大胆开拓,超出了传统水墨对于颜色的想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色调,鲜艳、明亮的色彩与传统的浅绛、石青区别开来。她于1987年创作的《端阳登高》,上面远山是浅棕色,中间山峰是深红色,下面江水是蓝色,这三大块鲜明的色彩,对比强烈,造型简练,令人想起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1869—1954)的作品。马蒂斯强调饱满、单纯的色彩、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趣味。方召麐这类色调明亮的作品,依然采用浅棕、朱砂红、石青、蓝绿等传统国画常用的色彩。但是她将古代书画设色与马蒂斯极限的纯度和明度进行调和,产生了新的色彩关系,并将之大面积平铺使用、与传统区别开来,画面古朴而清新。二是使用了超多的颜色,突破了传统山水简单的设色审美。这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衣服上,方召麐的作品,往往安排多个人物出现,并且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丰富的色彩创造了欢乐、喜庆、繁荣的画面氛围。

在引用色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它与线的关系。对此,方召麐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一类是夸大线条,让所有的轮廓线粗重、突出。如作品《登山涉水》,采用横向延伸的布局,群山以彼此平行的柱状形式出现,山石轮廓线极其夸张。可以看出,方召麐大胆尝试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手法,特别是后印象派代表画家塞尚(1839-1906)的一些技法与观念。塞尚强调物体的清晰感和坚实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用黑色的线条勾勒物体的轮廓,把近景和远景的物体都描绘到同一个平面上,并以几何的形式进行简化处理。方召麐的这类山水作品,如塞尚一样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不同的是,她没有简化得那么纯粹,她用干墨皴擦纹理,在山间点缀房屋、在河里安置小船和人物。画面浑然古朴,意境开阔壮观。

另一类则是引用自由的线条和色块相互穿插。这种方法最早由康定斯基(1866-1944)在“热抽象”的作品里首创。他用五彩斑斓的颜料相互碰撞,形成了边缘清晰、形状各异的色块,而画面上的直线或曲线对于造型来说,与色块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增加着一种剧烈的节奏和穿插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方召麐创作了“幸福家园”系列。与”热抽象“相比,方召麐在借鉴的过程中进行了取舍和改变。她的设色是浅淡的,无边的,用流畅弯曲的线条勾勒出轮廓,加上密密麻麻的墨点,形成山的造型。画面干净清新,简约自然。书法的线条与单纯的色彩对比鲜明、和谐统一。与康定斯基的画判若两物,也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迥然不同。正如她在另一幅同类作品的题跋中所说,此时她运用的已是“自家法”。将抽象的线条在单一的色彩上自由的盘绕,这是方召麐的创举,由此而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绘画语言,线不仅仅具有造型的属性,而且具有了独立的审美。

对于欧美艺术的敏感,让方召麐以智慧的眼光挖掘可为己用的新技法。同时,她没有轻视中国书画的笔墨,反而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将所有引进的新技法都建立在发展传统之上,而并非去取代和削弱传统。这样的创新,令方召麐的作品极富民族性和世界性。

2.对传统艺术的自觉弘扬和发展

方召麐多次往返香港大陆之间,又旅居欧美,接触世界各地的异域文化,可以说见识广博。在包容接纳西方技法,化为己用的同时,她始终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并在许多作品的题跋中强调要对中国艺术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在她的实践中,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显示了她对中国艺术的深刻认识。虽然,她自幼攻读诗文书画,并拜师多位名家,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力。然而,从她的绘画发展过程来看,她绝不保守,并对传统中国画诸多技法进行了大幅的改良和更新。

清代画家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对于绘画中笔墨的表现形式,方召麐以石涛为榜样,而创立了自己的语言:独特的粗壮浓黑线条。以《层峦叠嶂》为例,她以石涛的黑白笔墨对比,层层递变的山石结构进行创作。可以看出,她对石涛的继承和演变过程,她秉承了石涛的绘画思想,将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线条”做了改变与更新。用笔有力,用墨厚重,甚至夸张的将线条宽度加大。因为运笔稚拙,线条粗犷,原本方直的转折更加方直,逐渐发展出更加抽象的几何造型。这一系列作品,山不再是勾勒其型,皴擦点染,而是完全由各种方块、长块累积起来,垂直高耸,令人精神抖擞,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样式。粗重的线条,撑起整个画面。因此,不管尺幅大小,都有一种博大的气魄,意境奇峻,浑厚质朴,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书画的笔墨意趣。

无论高头立轴还是横幅手卷,中国山水画对于章法的讲究可谓格外重视。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记载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创作视角,历经各朝各代,画家们遵守着传统的基本空间关系,使远近、虚实、大小、浓淡、疏密、开合、藏露等手法得以应用。方召麐的布局却有别以往,她大胆地采取了平面化的构图,别开生面,空间发生了变化。无论山石、树木、船屋、江水,都是平铺直叙、没有透视、忽略比例。在方召麐的笔下,某些传统的创作法被削弱甚至消失,而笔墨线条得到彰显,优秀的传统精神得到发扬。方召麐认为:“作画须先立意,若不能先立其意,而遂落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不可取也。”这样的方法使得她的构图与立意相结合,与内容相协调,呈现出来的依旧是中国水墨画的味道。

意境表达着画家对山水的情感,传统山水画多是文人墨客所特有精神产物,因此传达的意境或宁静闲适,或明快高旷,或萧瑟凄凉,或雄伟壮阔。不管怎样,山水画中都不会有市井生活的出现,而方召麐的绘画题材更接近民间与现实。虽然是出身于富足的大家闺秀,但她所处的时代和特有的人生经历,使她的绘画意趣转变了方向。她关心时政,关注当代主题,喜欢淳朴的民风。经常会在山水画中安排生活场景,画中有老年、有青年,有妇女儿童,白菜、萝卜、鸡、鸭、驴个个都能入画。她经常讲:“艺术在于传达感受和认知,乃是生活环境的理想化。”因此,她的画面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与造型简单的小人儿结合起来,画面即有恢弘的气魄又充满童真和喜悦。仿佛茫茫天地间的荡气回肠,终归最美丽的平凡生活。方召麐的绘画是入世的,反映了个人的真情实感。她将质朴、简单的生活理想升华为艺术理想。表现在绘画中,把普通百姓放置在山水中,对传统水墨在审美意趣上进行了一种突破。这种勇敢的尝试,源于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己艺术理念的执着与自信。

方召麐大胆借鉴、汲取西方绘画的优秀精华,但不是全盘接收,而是有机地取舍、变形、转化到她的绘画中去。让现代主义的概念去适应自己的笔墨,因而她的创作充满现代感,融入了时代的大潮。同时,这种自觉的转变植根于她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坚定自信,如她反复声称的,中国绘画的精神是笔墨、意趣和诗境。

总之,方召麐执着于继承和发展她所热爱的中国书画。对她来说,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才是对祖国文化的真正尊重。她坚持中国文化的特质,不忘国画根本,从笔墨、构图和审美意趣上对中国绘画进行了大胆的创造,绘画风格自成一家。她试图在中西艺术中建立一座桥梁,寻求一种植根于且超越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并不断转化着中国笔墨的章法和西方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既发展和突破了中国传统,又彰显了其自有挥洒的本性。

猜你喜欢

笔墨线条色彩
笔墨童年
线条之美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