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探讨

2018-06-28高本岭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松解术肠管肠梗阻

高本岭

(苍溪县中医医院,四川 广元 628400)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按照梗阻的程度可将粘连性肠梗阻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患者肠内容物可部分通过梗阻点。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排便障碍、阵发性腹痛等[1]。近年来,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之中。该手术方法具有微创、预后良好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笔者对在苍溪县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使用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苍溪县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将这4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与腹腔镜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在传统组的2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有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26~64岁,平均年龄为(40.23±4.79)岁。在腹腔镜组的2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有女性患者7例;其年龄为25~62岁,平均年龄为(39.08±4.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具有进行传统的开腹粘连松解术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的指证。3)患者未患有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4)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传统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粘连松解术。具体的方法是:1)为患者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的右上腹腹直肌部位做一个长度为6~10 cm的手术切口。3)逐层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在其腹直肌中间切开一个小口,沿着肌纤维方向进行钝性分离,直达其腹直肌后鞘。4)用手指探查患者肠内粘连的程度,确定其肠梗阻的位置后,打开并游离其腹横筋膜和腹膜,并避免损伤其肠管。5)对束带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患者,需切除其束带;对肠管与腹腔壁、网膜等发生粘连的患者,需使用电钩对其粘连的部位进行松解和分离;对肠管与肠管粘连的患者,需使用分离剪对其粘连部位进行分离。6)清洗患者的腹腔并在其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7)逐层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对腹腔镜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体的方法是:1)为患者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根据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确定其病灶部位,并于相应位置做一个小切口作为观察点。对有手术史的患者,其观察点应距原切口6 cm以上。3)为患者建立气腹,将气腹压力设置为10~15 mmHg。4)建立气腹后,将腹腔镜探头置入患者的腹部进行探查。5)确定患者肠内粘连的位置后,利用无损伤肠钳将其粘连的部位钳出,并利用超声刀对其粘连的组织进行清理和分离。对束带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患者,需切除其束带;对肠管与腹腔壁、网膜等发生粘连的患者,需使用电钩对其粘连的部位进行分离;对肠管与肠管粘连的患者,需使用分离剪对其粘连的部位进行分离。7)清洗患者的腹腔并在其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8)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手术指标包括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65.4±10.6)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148.6±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手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表1 手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进行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时间(d)5.5±1.4 10.3±2.3 7.972 0.000腹腔镜组传统组t值P值20 20 83.5±15.5 118.7±23.9 5.526 0.000 65.4±10.6 148.6±16.9 18.651 0.000

2.2 手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腹腔镜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传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腹腔镜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手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腹腔内的肠粘连,导致其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式多为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腹粘连松解术的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且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2]。查小应[3]等的研究表明,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患者。这说明,与进行传统的粘连松解术相比,对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其治疗时间,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都敏,张环,黄海球,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9):3640-3641.

[2] 李海军,王举,王永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510-6511.

[3] 查小应,费哲为,陈大伟,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6892-6895.

猜你喜欢

松解术肠管肠梗阻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G6805神经刺激仪在手指屈肌腱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