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比

2018-06-28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使用量全麻置换术

郑 伟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 404500)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常用术式。临床研究表明,对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过去,临床上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主要是实施全身麻醉。但采用此麻醉方法易对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且会延长其术后清醒的时间[1]。近年来,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和比较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8例和12例;其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3.56±3.85)岁;其中,有股骨头坏死患者18例,有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例。在B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7例和13例;其年龄为53~79岁,平均年龄为(64.48±4.15)岁;其中,有股骨头坏死患者16例,有股骨颈骨折患者11例,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在此期间,对A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方法是:用0.1 mg/kg的咪达唑仑、0.002 mg/kg的瑞芬太尼、0.1 mg/kg的维库溴铵与0.9 mg/kg的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之后持续为患者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并间断地为其输注维库溴铵。对B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是:在手术前30 min,为患者肌内注射0.5 mg的阿托品和0.1 g的鲁米那。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左侧卧位,在其腰椎L3-L4的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腰麻针缓慢刺入患者的硬脊膜和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且回抽无血后,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2 ml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与1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输注的速度为0.2 ml/s。退出腰麻针,为患者留置硬膜外导管,术中根据其具体情况经硬膜外导管输注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麻醉起效的时间及术毕至清醒的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手术开始后15 min及手术结束前10 min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麻醉起效的时间及术毕至清醒的时间

B组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少于A组患者(P<0.05),其麻醉起效的时间及术毕至清醒的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的不同时间点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后15 min及手术结束前10 min,B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麻醉起效的时间及术毕至清醒的时间(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麻醉起效的时间及术毕至清醒的时间( )

组别 麻醉药物的使用量(mg)麻醉起效的时间(s)术毕至清醒的时间(min)B 组(n=30) 15.21±2.55 52.36±7.89 15.03±4.05 A 组(n=30) 121.01±12.34 123.21±8.22 22.65±4.71 t值 43.81 14.79 3.07 P值 <0.05 <0.05 <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的不同时间点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的不同时间点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

注:*与A组相比,P<0.05。

分组 例数 指标 手术前 手术开始后15 min手术结束前10 min A组 30舒张压(mmHg) 86.33±5.62 73.35±4.38 77.69±4.69收缩压(mmHg) 129.34±8.37 110.52±6.61 115.83±6.72心率(次/min) 78.63±4.91 62.86±4.35 67.57±4.59 B组 30舒张压(mmHg) 86.27±5.72 83.04±5.71* 85.24±5.37*收缩压(mmHg) 130.03±8.28 123.56±6.79* 126.34±6.63*心率(次/min) 79.17±4.91 73.61±4.30* 76.47±4.71*

2.3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

B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的患者各有1例),A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喉头水肿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分别有3例、2例和1例),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讨论

髋关节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过去,临床上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主要是实施全身麻醉。但采用此麻醉方法可对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易使其喉头、声带等出现机械性损伤,从而可增加手术的风险[3-4]。近年来,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谢晓静[5]指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不仅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还能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清醒的时间。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相比,对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更好,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及术毕至清醒的时间,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保持患者术中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

[1] 龙燕,赖建鸿.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1):76-77.

[2] 吴敏,周迎春,崔艳杰.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16):98-99.

[3] 黄跃军.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183,185.

[4] 陆瑶.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52-53.

[5] 谢晓静.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775-2776.

猜你喜欢

使用量全麻置换术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