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防暴警犬扑咬攻击各环节训练要点

2018-06-28周士兵郭学志荆仁虎

中国工作犬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疑犯警犬警员

周士兵 郭学志 荆仁虎

美国是遭受过惨烈恐怖袭击的国家,国家安全体系对于暴恐事件的敏感程度非常高。警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警犬在防暴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警方非常重视警犬行动中的战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警犬战术训练技术和使用系统方法,现作以下介绍。

一、战术意识和指导思想

美国警犬战术专家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有12000分之1的机会警察会置身于危险环境,而带犬警察的这一机会是1200分之1,所以正确地进行准备性训练,使警犬小组经常进行战术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战术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精心计划的行动策略。基于这样的定义,作为带犬警察在训练中对警犬的每一个指令应该完全准确和有效。警犬战术必须精心训练并被警犬完全理解,直至它达到持久、稳定和可信赖的程度。这种训练有“犯罪嫌疑人”的参与非常必要。不仅如此,战术训练中参与的警察越多越好,比如巡逻警察、地区警察及特警等,他们也需要熟悉警犬,这些警察很有可能在带犬警察执行任务时成为支援力量。开展这种战术训练的前提是,警犬具备较好的基础能力,助训员懂得战术,其它参与的警察有很好的能力和潜质。训练警犬战术的指导思想是:优选警犬、联合训练、模拟实景、面向实战。

二、战术分阶段训练

这个训练项目可以分成3个阶段:攻击前准备性训练、扑咬攻击训练和转移控制罪犯训练。这3个阶段先后承接,要正确地训练每一个模块,稳步递进,不要匆忙地完成整个过程。

(一)攻击前准备性训练

本阶段训练,聚焦于警犬小组临近现场,在预备攻击时的各种情形。训练要点在于模仿实景,技术关键在于使警犬适应各种环境。助训员必须使用暗护袖,带犬警察要像对待真实现场一样重视;同样,支援警察及配备的武器装备也应尽量接近实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进行安全检查以防止意外。

这个阶段主要训练的战术模式是:有多个支援人员配合的紧密型慢速移动训练,支援人员在带犬警察两侧1~3米处。支援人员或特警必须一直与警犬组保持紧密队形,密切注视嫌疑人。在最开始训练时,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攻击和咬伤,应该给犬戴上口笼。指挥警犬组接近嫌疑人,限制警犬对支援人员的注意力分散,让警犬对于接近嫌疑人形成条件反射,无伤害性地接受支援人员的配合行动方式,适时纠正或奖励犬,具体包括以下训练项目。

1.警犬聚焦和锁定目标。训练支援人员不要关注犬,而是要在前进中专注于搜寻潜在的危险目标,创造氛围让警犬也适应支援人员的这种行动。警犬不应该表现出对支援人员的攻击,假如出现攻击情况应该立即纠正。

2.警犬适应交流。让警犬适应带犬警察与支援人员之间的口头交流。让支援人员开始时以正常的语音、语气交流,任何时候不要因此激怒警犬。之后逐渐增强语调和语速来交流,以使犬适应这种交流情形。

3.警犬适应灯光。警犬要经过适应手电筒训练。警犬在实战中的关键时刻绝不应该被光分散注意力。即使警犬总是用于白班执勤,这种训练也是必须的。

4.警犬适应无线电通信。使警犬暴露于正常或稍显紧张的无线电通话情境常在训练中被忽略。警犬对于嘈杂或大声的无线通话产生攻击性反应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5.警犬适应喊话。指导支援人员知道在对嫌疑人,喊话时不要使用尖叫式的口令,让支援人员理解如果使用这种尖叫式的口令将会使警犬以为他们是疑犯而扑咬他们,这种情形是战术的恶梦。训导员必须掌握如何指引警犬的注意力,在出现这种情形时,减小敏感反应、重新注意目标。使用正强化的方法,不要过度刺激犬。

6.警犬适应枪支。警犬要适应于使用枪支的环境,包括支援人员的瞄准和射击。射击准备中支援人员的蹲下、坐下、仰卧和站立在训练中要让犬适应,见图1。让犬学会当枪战交火时处于中立的状态,不能对开枪的人出现攻击行为。警犬这种行为的形成需要逐步加强,在训练中要约束它的不当行为,对于正确行为给予奖励。也需要训练当支援人员做战术机动时警犬不要注意着他们,更不能有攻击行为。需要重复训练,强烈建议在初期使用口笼。

(二)扑咬攻击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着重于警犬小组,因为其作业结果是疑犯被扑咬。前一阶段的所有训练内容要在本阶段中出现以便巩固,保持能力的持续、稳健形成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疑犯拒绝投降,这时就需要警犬扑咬攻击。因为警犬要与疑犯进行真正的“肉搏”,所以要充分利用战术。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带犬警察要创造一个逼真现场的训练氛围,让犬适应这种环境,适应周围的各种干扰因素见图2。在这个阶段,绝不允许犬随口乱咬或叫个不停。事先要预判警犬能否达到这种程度,并使警犬不断因为进步而得到奖励。同样,在训练中要使用暗护袖和熟练的助训。

图1 警犬与支援小组人员适应性训练

图2 警犬抗干扰扑咬训练

1.警犬攻击和捕获。这是对暴恐分子进行制服的关键环节。警犬进行强有力的、专注且满口的咬捕是必须的。警犬一定要能承受住周围对它产生的压力,持续专注于咬住目标,尽最大可能抵抗住被咬者对它反击带来的疼痛,为行动小组提供强力稳健的保障。为警犬小组的其它人员进入适当的战术位置提供时机,消除威胁。

2.处置投降或反抗的疑犯。适当的训练,使犬能够全面地应对疑犯投降或反抗都是必要的。应该使警犬在训练中就见识过各种情况,这两种情形的训练都不可以忽略,这样在实战中遇到这种场面时才能从容应对。做这种训练时,要应用靶衣、暗护袖、口笼、橡胶训练臂等。

3.战术接近和扑咬。让警犬适应支援小组为避免危险或接近疑犯的各种战术行动。当带犬警察和支援人员逼近目标时,警犬一定要保持专注于疑犯的动向。如果警犬变得不自信或不稳定,要进行强化训练。当确认警犬锁定疑犯时,方可放犬扑咬,见图3。

4.警犬放口前控制。这个环节最危险。当接近疑犯和命令警犬放口前,一定要有支援人员的掩护,这时的警犬要适应支援人员进入掩护位置等战术移动。训练和引导犬保持注意疑犯,不能处于盼望放口的状态,也不应该对其它的干扰感兴趣,绝不能接受警犬“转移目标”或“不稳定”的扑咬。如果警犬有试图提前放口或转移注意等状态,要重新训练改掉这些毛病。警犬必须始终处于排除一切干扰、抵抗疼痛刺激而专注于目标的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与理想情况不同,所以需要训练警犬适应在它咬住嫌犯时,支援人员也上来控制疑犯的情形。应通过训练加强警犬对于这种作业的理解。

图3 战术攻击演练

(三)转移控制训练

这一阶段聚焦于警犬小组,因为扑咬已经完成,而警犬要从扑咬中解脱出来。这个阶段要将疑犯从警犬控制移交给支援小组警员控制,这步操作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需要犬有较强抵抗刺激的能力,以使支援人员能够接近和控制疑犯。训练这个环节也是越逼真越好,使用内护袖,着适当的衣服,所有的参训人员要认真对待,进行实景训练。

在这一时刻带犬警察要接近目标并将警犬从扑咬目标分离下来。训练的重点是,警犬要学会适应周围嘈杂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快速移动的支援人员和大声的通讯、带犬警察的控制动作及大声口令等,还可能有疑犯的尖叫或呻吟等,也可能有些疑犯会是安静的。

1.扑咬后分离。当警犬对疑犯放口时,重要的是使警犬小组降低一些风险。这听起来容易,然而却不得马虎。警犬放口后应与疑犯保持2~4米的距离,保持对疑犯的注意,但不可以再咬,也不可以对支援人员表现出攻击或对带犬警察有攻击行为。这时警犬可能会无意识,因为它处于刚咬过的兴奋期,训练好这阶段的适当行为有些难度。

图4 野外搜索

2.支援人员的职责。此时警犬已经与疑犯分离,应指导和训练支援人员保持战术状态;其它警员应该保持武器使用状态。支援人员应该与警犬默契,即使离警犬再近也不用担心警犬会乱咬他们,能专注于控制疑犯。

3.上铐。让犬接触和适应其他警察对疑犯控制的环节也是必要的。警犬一般会参与整个抓捕过程,所以应该让犬知道警员对疑犯上铐的过程。确保在警员对疑犯上铐时,至少有一名警员使用武器控制疑犯。此时使用警犬的意义在于,现在转为警犬为执行上铐的警员提供保护,此时让犬能适应这种环境及周边的各种互动,专注于疑犯是关键。这个环节是警犬战术不同于其它战术之处。

4.警犬对疑犯的再次攻击。上铐时,警犬必须处于再度监视疑犯的状态。负责上铐的警员一定要知道如何应对拒绝上铐者,知道如何与抗拒者脱离以避免被掩护支援的警察或警犬对其造成伤害。我们应该通过适应的方法使警犬减敏,只关注疑犯,不能出现攻击上铐警员的失控情况。

警犬训导员与警察的风险是不同的。很多的警犬训练因为日复一日而变得无聊,从而缺少实战针对性和训练密度。带犬警察应推动改革训练课程,更多地开展贴近于实战的训练,为实战做好准备。面向疑犯进行的战术训练是极其重要的,要努力训练、明智地训练。见图4。

猜你喜欢

疑犯警犬警员
疑犯追踪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追踪盗猎者
聪明的警员阿灵
疑犯的自卫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