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犬的心理活动对训练的帮助

2018-06-28姜子军荆仁虎

中国工作犬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迹训导所求

马 旺 姜子军 荆仁虎

警犬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感知外部事物及环境时常表现出好奇、探求、分析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具有主动性,自发性和可塑性,它直接影响犬的行为取向,所以训导员科学运用犬的心理活动对警犬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通过日常训练与犬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总结整理,形成了如下图例(1-1)。

图例(1-1)

训导员在训练警犬时,经常会将犬带到陌生的环境或将所求物包装成新异奇特的样子(新异刺激),来吸引犬的注意。在这种条件下,警犬会对所求物产生疑问、疑惑的心理倾向(好奇心)。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奇心,警犬会在不依赖任何外部力量的情况下,出现自愿、自发,主动、积极,认识、了解所求物甚至是获得所求物的心理(需要)。在此需要的心理作用下警犬体内又进一步产生了推动警犬自身对所求物进行探求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动机)。

动机按起因的不同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机体从事某项活动,是出于对活动本身感兴趣,为了从活动中获得快乐满足,而不是因为外部的原因。外在动机是指从事某个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取得外部收入。所以警犬对新异刺激进行的探求行为确切的说是由于犬的内在动机作用形成的。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犬的行为。

内在动机相比外在动机更为持久和稳定。不过,警犬与生俱来的兴趣毕竟有限,犬的内在动机会因好奇心的满足而受到削弱,会因外在强化而受到削弱,会随着警犬年龄和经历的增加而受到削弱,还可能会因犬在困难挑战面前,由于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而受到削弱。所以科学合理的训练难度和警犬感兴趣的新异刺激是激发个体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内在动机的作用下,警犬会主观能动的对新异刺激区域进行探求行为。在搜索时,犬会本能的利用视觉及嗅觉系统进行探求,为了弱化警犬用眼睛寻找物品,训导员可以选择与训练环境相似、和谐的新异刺激,培养犬用嗅觉系统探求。例如,在草坪场地训练时,我们可以用网球进行搜索训练。警犬搜索时,训导员尽量不要干扰犬作业,使犬通过自身努力搜索到新异刺激,会有利于犬自信心的建立。训导员可以将新异刺激布设在犬搜索区域的上风口处,锻炼警犬捕捉飘浮气味的能力。

警犬通过探求行为成功获得所求物后,警犬的探求行为便得到了目标物的强化。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然而一次强化并不容易使犬将探求行为与目标物建立联系。而且犬的好奇心会随着对目标物的了解、认识而降低,进一步导致犬的需要和内在动机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训导员可以通过勤变化所求物或勤变化环境激发犬的好奇心,提高犬对目标物的兴趣,从而诱使犬产生强烈的需要和内在动机。即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多次强化警犬,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例如,训练初期为培养犬的衔取欲望,训导员通过经常变换所求物的外形,颜色,声音,气味或经常变换训练环境,来激发犬的内在动机,使犬产生探求行为。在搜索期间,训导员下“搜”的口令,当警犬找到所求物时,既得到了所求物的强化,又有利于将“搜”的口令与探求行为建立联系。

训导员还可以利用警犬喜欢的物质奖励(新异刺激以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表扬、抚摸、微笑等)作为增强物来强化警犬。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正强化,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这种令机体满意的奖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称为增强物。在训练警犬联系血迹气味时,当犬对血迹有重嗅时,训导员第一时间给予警犬喜欢的增强物,不但增强犬的气味敏感度,而且还会增强犬的搜索积极性。正强化在训练中的误用:训练警犬捕捉飘浮气味,当犬有明显捕捉飘浮血迹气味表现时,训导员没有第一时间强化而是将强化时机放在了犬触到血迹点及示警之后,那么对于这次训练的目的,则是一次失败的正强化。

(二)负强化,是指当一个希望的反应发生后,如果立即除去某些刺激,则类似反应会增加。负强化的正用:当警犬成功完成某项作业后,训导员可以将犬的脖圈或“警服”卸下,使犬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负强化的误用:在警犬没有完成作业时,将装备卸下,从而使负强化的作用荡然无存。

(三)正惩罚,个体在某一情况中发生某一行为,立即引起令他厌恶的结果,那他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境时再发生这一行为的机率就会降低,正惩罚在训练时一定要慎重使用。

(四)负惩罚,这种惩罚比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负惩罚也可以理解为削弱,即是指有意忽视某一不当行为,对之不作直接反应,任其自行消失。负惩罚在训练中的正用:在搜毒训练中,犬出现乱示警的现象,训导员不做任何反应,直到犬继续搜索并且正确示警才给予犬强化。负惩罚在训练中的误用:警犬在搜血时随便嗅食地上的食物,训导员没做任何反应,多次之后会使犬养成工作不敬业,乱捡食等坏习惯。

训导员用外部增强物强化警犬效果的好坏,对于警犬建立快速、良好的条件反射十分重要。因此,训导员的强化要想收到预期的积极作用,需要考虑和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第一,强化必须是真诚的,必须是对警犬取得成绩的自然而真实的反应,而不是当做训导员控制犬的手段。

第二,强化必须是合乎警犬的现实需要。需要是犬一切行为的最终归因,强化的目的就是要肯定警犬的正确行为,调动犬行为的积极性,所以训导员必须围绕需要来强化警犬,不考虑需要的强化不会成为有效的强化。

第三,强化时机必须准确。过早或过晚的强化时机,不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使警犬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它的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如果在警犬心目中没有把强化与行为联系起来,强化对他的行为并不起作用,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原理,当警犬的状态表现与训导员训练目的重合时,那一瞬间的强化,会更有利于条件反射的快速良好的建立。

然而,一次成功的强化并不容易使犬的特定行为与强化物联系起来,更不容易使建立的条件反射在犬的大脑中形成长时的记忆。训导员需要对警犬的行为进行及时、反复的强化,来使稳定牢固的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长时记忆。

训导员利用警犬喜欢的外部增强物(非新异刺激本身)来强化警犬时,会激发警犬的外在动机。外在动机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这一学派的研究者认为,任何条件反射的建立,任何行为的学习都是为了获得强化物,得到报偿,以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在训练中也是如此,警犬之所以进行作业,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奖励、赞扬,以及警犬之所以在作业期间回避不良行为,是因为不良行为会受到主人的惩罚或忽视。一句话,生物总是趋利避害的。

外在动机的产生,是由于犬的需要发生了改变,犬的需要已经从新异刺激本身转移到了更能吸引犬注意及兴趣的外部增强物上。当警犬再次对新异活动进行探求活动时,它的目的已不只是为了认识、了解、获得新异刺激,更是为了获得外部增强物带给它的物质奖赏和精神鼓励。

外部强化虽然可以提高犬的外在动机,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犬的外在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削弱它自身的内在动机。例如,培养警犬对血迹的气味联系,首先在地上滴一大滴血,然后带犬在此处游散。由于血滴面积大容易被犬发现,再加上犬对血腥气味十分敏感,所以犬会主动对血迹本身进行探求。当犬对血迹有重嗅时,训导员立即向血迹点处抛出犬喜欢的物品,由于物品是犬喜欢的,并且物品是运动的,所以会很容易的激发起犬的猎取本能。当犬得到物品后,训导员与犬撕扯物品、抛物衔取、折返跑、言语上的表扬、抚摸、抚拍等手段,可以使犬对增强物产生需要。

在犬玩的意犹未尽之时,迅速将犬栓系,将物品取下,并且将物品在犬的注视下,抛到血迹处,之后训导员迅速跑到血迹处,将物品拿起让犬看到,然后假藏物品,利用夸张的动作及声音来吸引犬的注意力,之后迅速回来放犬。当警犬再次对血迹区域搜索时,犬的目的已经不只是对血迹感兴趣更是为了找出训导员假藏的物品。若警犬再次嗅到血迹时,训导员应立即用强化物强化警犬。经过这种及时、反复的训练,警犬会将当时的血迹浓度及大小与增强物建立条件反射,以达到使犬产生气味联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削弱内在动机的现象呢?我们可以借鉴西德通过实验对人类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关系的解释,即外部奖励使人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因而降低了自信感,而对行为的自信感是与内在动机相连的一种内在奖励,因此导致了内在动机的降低。

与内在动机相比外在动机有一些特点:

(一)速效性,训导员通过增强物来激发警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只要训导员提供的外在增强物是警犬喜欢、渴望、需要的,就会迅速激发它们的趋向行动。例如,训导员通过给予奖食、奖励物品,诱导犬完成服从科目的效果,要好于训导员什么都不给的效果。

(二)短时性,如果警犬产生行为的原因仅仅和获得奖赏,逃避惩罚联系在一起,那么外在增强物一旦消失,它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也会“反弹”回原有的水平。

(三)被动性,警犬在外在动机的激发下,容易出现一种较为功利主义的目的,即警犬为了获得增强物而工作。此时外在增强物对它的行为起着主要的作用。犬的行为初衷已经不是为了主动了解,认识所求物。

警犬作为我们的战友,它也是有思想、需要及心理活动的。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既要在宏观上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因犬制宜、科学施训的原则,又要在微观上深思犬心理及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从细节中深挖警犬潜能,更好地为训练服务。

猜你喜欢

血迹训导所求
袖底边的血迹
无所求
密林深处的血迹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血迹辨路
发现
军犬黑子
军犬黑子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