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目标与原则探究

2018-06-26郑淑清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

郑淑清

摘 要:高校通过教学科研来创造、保存和传播知识,生态文化通过高校的教育和宣传可以改变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本文主要探究新时期下高校在生态文化传播中应遵循的目标与原则,最终为高校生态文化传播路径的有效提出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院校;生态文化传播;目标与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13-02

21世纪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延续世代生存发展的崭新阶段,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文化,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感染力成为新阶段的主导文化。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引领社会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高校以其自身文化功能优势来引导和育人,特别是通过对生态文化和谐理念的教育和传播,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崇尚和谐精神的生态意识与行为,积极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前推进。

一、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内涵

高校的文化功能是指,高校通过教书育人、向社会输送人才等多种途径,把文化理念、品格、精髓等向全社会各个层次普及、推广与传送,在这个过程中增强青年学生的生态认知,激发和塑造他们的生态情感和生态行为,使生态文化理念有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全力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将新时期提出的生态文化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介在高校内进行传播、渗透、交流和吸纳的一个具体的过程。高校作为社会文化层次最高的场所之一,只有全面开展生态文化的传播,才能将生态观念和知识广泛地被青年一代所认可和接受。

二、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主要目标

高校通过对生态文化的传播,普及给大学生系统的环境与生态知识,来提升其生态素养,最终又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这三者之构成了一个彼此辐射、互惠共生的模式。在生态文化传播中,高校应重视以下三个维度的传播目标:

(一)初步目标:系统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青年一代承担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先进社会文化的接受者。系统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是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初步目标,“高校教育是以生态伦理思想为办学理念来培养学生,使学校成为‘绿色学校,使学生成为‘生态人的过程。”大学生群体承担着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系统的生态文化能够创造、整合、共享和使用知识关系,大学生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接收,才能达到最基础的环境认知水平,积极应对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地推动环境的改善。

(二)中期目标:培养大众生态文化教养

生态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认知与生态情感的文化体系,高校在生态文化建设与传播中发挥着强大的社会辐射作用, 生态知识的获得通过生态文化的传播而实现,大学作为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使学生主体拥有对于生态文化意识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十分重要,系统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有助于高校学生厘清环境认知偏差,反思自身的价值偏差和行为失范,从而,以此为基础形成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念并自觉、主动地付诸于实践。所以,积极促进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生态文化教养是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

(三)长远目标: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倡导生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反映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决心与文化自觉。群众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所以高校参与生态文化传播是时代的需求。

高校自覺站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来认识和传播生态文化,培养青年学生形成高度的生态文化认知,形成稳定的生态价值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化不断传播、发展和繁荣,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高校积极配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肯定了生态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

三、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

“从本质上讲,高校文化传播具有文化的继承性和历史性,它是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青年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为核心的文化形态。”高校生态文化的传播,一方面是对传播的内容信息的扩大和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要做到对传播的内容信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缩小,遵循一定的传播原则。

(一)系统运作原则

“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体系,传播系统包括传播内容、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效果与反馈六大要素。”高校生态文化传播要遵循文化系统本身的结构,全面协调校园各部分功能的发挥,加强校园环境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将生态文化应用在具体的传播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缺失,都会使传播丧失其应有的功能,只有在建设时保障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系统六大要素协调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顺利开展。

(二)价值导向原则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价值导向在传播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常价值导向的作用高于事物本身,因为事物研究出发点是源于价值导向,价值导向形成了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生态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五位一体”中“生态位”的基本价值导向,有效保证高校传播生态文化信息的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在传播过程中激发高校学生的生态文化情感,给予他们生态意识和行为的指引,从而,形成高品质的生态文化。

(三)以人为本原则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只有价值主体积极参与,高校的生态文化传播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加强高校生态文化传播时,必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把生态为本作为高校生态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使生态文化传播的设计、安排、运行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以肯定人的价值为根本立足点。促进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大学生群体对生态文化认知、情感认可和价值认同,是有效促进大学生精神和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也对高校完善生态文化的路径传播有积极作用。

(四)管理科学原则

生态文化是融入人文视野与社会视野的一种崭新的文化,生态文化的传播要以生态学、传播学为基础,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符合文化传播内在机制。高校在生态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制定的传播战略定位、目标推进、资源整合、主体参与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应确保向学生贯彻完整的生态发展理念,遵循生态文化本身的科学规律和法则。

完善的生态文化传播路径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坚持管理科学原则,通过科学的理念引导生态文化整个过程的传播,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维娥.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书,2016.

[2]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余达忠.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J].福建三明学院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论高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建议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