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统编教材之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8-06-23李群仙范锦飘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材

李群仙 范锦飘

【摘要】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自开始使用以来,广受好评,该教材有很多优点和亮点,主要表现为“四美”,即教材的人性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和儿童化之美。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这些美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 ;传统文化;儿童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自从2016年九月开始使用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很多的优点和亮点,归结起来,笔者认为,该教材有“四美”。

一、教材的人性之美

著名的儿童文学专家、语文教育家朱自强教授在其著作《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中指出:“儿童文学的人性价值是其语文教育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是要使儿童成为具有健全人性的社会一员。在培养健全人性方面,语文教育担负着尤其重要的职责。小学语文教育正可以通过儿童文学这一语言系统,帮助儿童建构自己的心智,以发展出健全的人性。”朱自强教授还说,儿童文学是为健全的人性打底子的,没有儿童文学的哺育,可以看作是“令人心痛的灾祸”。可以说,统编本一年级教材里面的课文基本上都是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是儿童诗,或是童话,处处都洋溢着人性之美。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明天要远足》,就是通过儿童诗的形式,写了一个准备要去远足的孩子,由于太过兴奋,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的心情。这首诗用简单的文字走进了儿童的内心,帮助儿童用语言建构起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这首儿童诗,读着读着,勾起了儿童对生活的记忆,让他们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不正是人性之美吗?

又如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树和喜鹊》,课文写道:“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后来,由于多了很多树和喜鹊,“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篇课文一个“孤单”,一个“快乐”,同样关注了人性。教材中,像这样关注人性的课文,还有很多,如《小公鸡和小鸭子》《怎么都快乐》《夜色》……

可以说,这些作品都带着人性的价值。我们在教学当中,就应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这些人性之美,带着儿童去朗读品味,让他们从小接受儿童文学的熏陶和哺育,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各个方面为健全的人性打底子。

二、教材的传统文化之美

从语文课程的角度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多方面来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比如上册的《对韵歌》《剪窗花》《江南》《画》《悯农》《古朗月行》《春节童谣》等,下册的《姓氏歌》《静夜思》《端午粽》《古诗二首》等,還有上下册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除了教材内容的选编有不少传统文化的内容,连识字的环节也有不少是跟传统文化有关的。比如上册的《天地人》来源于《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一段。《金木水火土》中则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元素,而文中“天地分上下,日月照古今”又体现着古人对宇宙、对时间的思考,极具传统文化意味。下册的《春夏秋冬》,用了一组极具中国文化韵味的三字词组,让学生识字。《姓氏歌》则源于《百家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认识同学的姓氏开始认字,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还有《古对今》《人之初》,这些识字课,也都是来源于《蒙学经典》。

此外,教材中的插图也具有传统文化的美感。比如,上册的《天地人》一课,是以傅抱石先生的国画《一望大江开》铺底的;《江南》一课,是以传统水墨画配图的;《剪窗花》一文以喜鹊登梅和娃娃抱鱼的中华剪纸艺术为背景的。下册的《姓氏歌》是以一幅牧童和白鹅的国画为配图的;《猜字谜》的背景图片是元宵节儿童观花灯;《寻隐者不遇》则是以一幅《松下问童子》的国画作为配图……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可以通过朗诵、背诵、拓展、实践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材的语言之美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课文的语言也是充满了美感的,作为老师,带领孩子们去品读这些带着童真童趣、充满想象,有时又带着韵律之美的文字,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无痕的教育。

首先,教材的文字很多都带有韵律之美。例如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静夜思》《悯农》《风》《江南》《春晓》《池上》《小池》《画鸡》等,读着这些优美的古诗,儿童在这些诗句中学会了识字、学会了积累,将会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上册的识字课《大小多少》《小书包》,学生可以一边拍掌一边唱,唱着唱着,就把字学会了。还有下册的识字课《春夏秋冬》,用一组三个字的词组,非常连贯、非常优美地唱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还有很多类似的儿歌,语言都是充满韵律之美的,例如《春节童谣》《姓氏歌》《小青蛙》《动物儿歌》《操场上》《摇摇船》《小刺猬理发》等。

其次是语言的形象之美。语言是抽象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的美感。统编本一年级教材的很多课文都是童话,充满了想象,读来让人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一样,这些童话式的语言也就充满了形象之美。例如上册的《青蛙写诗》,下雨了,青蛙说要写诗,小蝌蚪说给它当小逗号,水泡泡说给它当句号,荷叶上的水珠说给它当省略号……孩子读着这些童话式的语言,不仅想象到了有趣的场景,还学会了标点符号。又如下册的《小公鸡和小鸭子》,这是一个童话故事,用充满想象的语言教会孩子们要互相帮助;《要下雨了》《小猴子下山》《动物王国开大会》《棉花姑娘》《咕咚》等等,都属于童话,这些童话的语言有趣、充满了想象,正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孩子们朗读着这些优美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语文素养随着童话的滋养而增长。

此外,形象之美还体现在借助多种形象化的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更好地传情达意,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例如,下册的“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把阳光比作“金子”;第11课《彩虹》,把彩虹比作桥,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充分地朗读,感受教材的语言之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并且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

四、教材的儿童化之美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是充分站在了儿童的立场上来编写的,编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反映儿童的心声,编写出能够让儿童读懂的教材,可以说是充满了“儿童化”之美。

教材的儿童化之美首先体现在大量的儿歌、儿童诗上,这是最纯净的母语,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写诗,孩子们在这些儿童诗中受到了熏陶,培养了语感。例如,上册的《影子》《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等,都是儿童诗;下册的《一个接一下》《怎么都快乐》《夜色》等,都是儿童詩。这些儿童诗读来朗朗上口,都是儿童化的语言,很有美感。

教材的儿童化之美还体现在反映了儿童的心声。例如,下册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写的是一个新疆的孩子,很想去北京天安门看看,反映了儿童想走出天山,想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去看看的想法。又如《一个接一下》,写的是孩子玩得不想回家睡觉,睡觉做着好梦不想起来去上学,下课玩着游戏不想回课室,这些都写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读。

教材的儿童化之美又体现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例如下册的教材《怎么都快乐》,写的是孩子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人玩、五个人玩,可以玩什么,写得很有意思,儿童的世界跟大人是不一样的,这首儿童诗完全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写的。《夜色》写的是孩子胆子小,害怕天黑,但爸爸带“我”出去散步,让我看到了夜晚的美丽。这首儿童诗,也是从孩子的视角去写的,反映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最后,教材的儿童化之美还体现在那些优美的童话故事上,这些童话故事,浅显易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反映了真善美,反映了儿童纯真的心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儿童化的视角,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去观察世界。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教学贴近儿童,真真正正为学生的学服务。

总之,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体现了人性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和儿童化之美,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地把这些美呈现出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李群仙,女,1974年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范锦飘,1977年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