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作文,呼唤真实的回归

2018-06-23张雪琴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真实探讨

张雪琴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可每次批阅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不是空洞无物的生活流水账,就是“千人一面”的假大空。为此,无数教育工作者呼吁:真实,是作文教学的唯一出路。但是,写作回归真实,作文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不能迎刃而解。因为,如果对“真实”思考不深,甚至理解错误,那么,学生写作反而会进入“伪真实”的误区。所以,在寻找表达“真实”的路径之前,我们必须厘清两组概念,探讨真实的“真实”。

【關键词】中学生作文;探讨;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把“真实性”视为艺术的生命。学生的写作,尽管稚嫩,也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然而,写作不是对生活真实的抄袭。所谓生活真实,是指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包括崇高的与卑下的、必然的与偶然的、真相与假相……它是真实的,也是杂乱的琐碎的。如果学生事无巨细地把一天的吃喝拉撒都罗列出来,把个人化的偏激狭隘不健康的情感渲染出来,那就不是艺术,而是一堆垃圾。

写作必须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提炼、发掘、补充、加工改造、去粗取精,从而达到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

二、虚构与虚假

有学生说,文学艺术不是可以“虚构”吗,作文为什么不能编故事?的确,写进文章的人事景都是可以虚构的,如望穿秋水、怒发冲冠、杜丽娘死而复生等,这些描写显然与事实相左,但读者并不感到虚假,因为其中流露的情感是真切的,正如鲁迅所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虚构,应符合人的情感逻辑。

文本的虚构,必须符合逻辑的可能性,是一种审美化的真实。而虚假,是一种欺骗,如瞎编父母遭遇车祸身亡的作文,违背人的情感逻辑,其动机令人心寒。综上所述,学生写作的真实,是可以虚构的艺术的真实。那么,回归真实的路径何在?

首先,要确立现代化的写作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写作,就是要真实准确地表达自我交流信息,“为己立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在写作训练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自由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是写作的基本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作文,总是限制太多,定题目,定时间,甚至思想性都限定好了,如有脆弱必须战胜之,有困难必须克服之。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没有言说自己的自由,只好去凑一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了,于是假大空的作文也就此诞生了。新课标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语言表达的自由。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发现:学生的随笔比考试作文更中看。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写随笔有更多的“随意与自由”,随笔里有真实的“自我”。

其次,鼓励学生张扬真实的自我。叶圣陶先生早就大声疾呼,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写作,不能缺失自我,没有真实的自我,就没有真实的写作。唯有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和训练上,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假大空的窘状。

语言文字是思想的外化,写作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作文有无个性,取决于学生的思想有无个性。没有个性的思想,就不会有个性的自我,更不会有个性的语言。强化思维训练,是引导学生彰显自我、提升文风的有效方法。例如王栋生老师曾在一节作文课上以《“水滴石穿”的启示》为题,练学生的脑子,结果学生从滴水穿石的条件、效率、结果多角度获得了启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像王老师那样,鼓励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多视角观察事物,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能拓展,才不至于陷入“人云亦云、感受雷同”的泥沼。当然,学生敢写了,教师就得有敢于接受的胸襟。主题积极向上的作文,我们要肯定;那些表达困惑迷茫的作文,我们要宽容。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学生的真实自我,应该百花齐放。王栋生老师说:“我很赞成一种教学观,即让少年儿童自由地表现个性,无所顾忌。”这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有的教学观。

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真实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永远不缺写作的素材:晚归时,父母站在楼道口张望的身影;贪玩时,妈妈的唠叨甚至责骂;难过时,朋友送过来的一个安慰眼神……可我们的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十分漠然。写“我的老妈大人”,只会写“我”生病时整夜陪在我身边,甚至家里有车不开,非得背着我跑去医院,每一个妈妈的做法竟然如此傻傻地相似。学生太缺乏“发现”的意识了。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了,才能熟悉;熟悉了,凡事多思考,才能有发现。笔者常常跟学生聊生活,有意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从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动人的细节。例如:提醒学生注意学校的柳树与其他地方的柳树有什么区别。有一位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写成一篇随笔《女汉子》,幽默风趣,因为学校的柳树被校工修剪成光头,春天,刚发的芽根根直竖,如同鲁迅的发型。渐渐地,学生的作文里多了些生活的色彩。

我们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用心感受,一定能发现它的美点。寻觅生命中点滴的美,捡拾生活中点滴的纯,平凡也就立体了鲜活了。

李海林曾尖锐地指出,目前假大空盛行的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走错了路”,“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走真实写作之路。在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大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笔描绘生活,让他们讲真话写真文抒真情。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真实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