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阅读,践行核心素养

2018-06-23杨慧青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的本质不仅是技能训练,还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大量获取语言信息的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小学语文科目作为小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通过阅读教学课堂有力构建,可以实现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并把这些思考通过写作表述出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述、学会运用,并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获取语言文字内在信息的有效手段,还是认识世界、完善思维结构、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实现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充分培养,还实现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内在价值体系全面构建,促使学生具备初步审美视角,提高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内在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使得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课内引导,实现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一)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内驱力,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点充分把握,通过引导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兴趣驱使学生自发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课余时间学生自发的寻找文章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体系、实现了内在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十分喜爱听故事,本人课前引入阶段通常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巧设疑问,并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寻找到故事,并通过自发阅读有所思考,对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标记,然后教师利用微信对学生一对一解答,实现学生对文章的全面了解。

(二)阅读步骤的指导

1.初读——基于内容了解。初读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引导教学促使学生意识到阅读是具有层次性的,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现对文章认识的不断深入。初读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读感知,指的是学生在初级接触课文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做到对课文大致内容有所了解,对文中生字词得以熟悉;第二阶段是扫除障碍,指的是学生在初步阅读中遇到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句需要教师教授并引导朗读;第三阶段是反复练习,需要学生在扫除障碍后,通过再次阅读实现读通、读准、读熟,并对课文核心思想有所感悟。

2.精读——基于重难点和精美句段的品味。精读在学生阅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精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实现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课外阅读,教师通过对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并要求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方法运用至课外阅读学习中去。

3.诵读——基于情感的领悟。感悟层面的诵读是要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感知体验。在这一层面训练学生的诵读技巧,首先需要学生对文章核心思想和文中情感变化充分理解,通过教师引导实现学生在感知、领悟、想象等情感活动与文章相符,促使学生进入文章语境体会其情感表述。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给学生导之以航

教师除了在课堂阅读方面对学生进行教授,还需要对学生自发课外阅读习惯充分培养,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素材中吸取知识养分。教师从学生当前实情出发,向学生推荐具有针对性、先进性的课外综合读物,例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等,从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当前互联网中可以阅读的素材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学生读书就会漫无目的,预期阅读效果也不会有效达成。因此,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需要教师指导在前,当学生在面对海量阅读素材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有所选择的提取素材,实现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通常采用两种标准进行教材选读。第一种是同步拓展阅读,这种方法是从学生课内学习和写作需求出发,选取和阅读有关的书报篇章。另一种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开展选取工作,选取例如:童话故事、古诗词、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名著、报纸杂志等。

三、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培养

(一)好书推荐活动

在课前阶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书籍,对书中重要篇章、核心思想、值得阅读的原因、精彩语句、阅读感悟等进行文章创作,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交流阅读先进经验的方式实现学生间互相学习。好书推荐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还利于构建乐读、好读的课堂氛围。

(二)交流读书心得

学生自发的安排学习读书计划,在计划中对自己本学期需要阅读的书籍进行规划。在期末的时候教师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实现了师生间和谐友爱关系的充分构建。在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的过程中,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展现自我,实现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充分培养。

作者简介:杨慧青,女,1970年生,广东清远连州市人,本科,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與学。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方法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