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识字方法探究

2018-06-23高小琴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字音字义方法探究

高小琴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课标对识字教学从识字数量、识字质量和识字能力分别作了要求。针对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我们有必要探究识字教学该教些什么和怎么教。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字音;字形;字义;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每个汉字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学生每学一个汉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这个角度分析,识字教学的内容包括字音教学、字义教学、字形教学。

一、抓好识字教学的基础——字音教学

(一)形声字声旁记忆识字法

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作为独体字时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如:青—蜻—清—情—晴—请;羊—洋—痒—样。学习这类字时先要读准形声字中作为声旁的独体字,然后再认识形声字。但一定要注意读音上的细微差别(声调不同)。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完全不同,如:琼(qióng)、让(ràng)。认识这类字时不能盲目地根据字的偏旁或某一部分,随意读字音,否则会闹大笑话。

(二)同音字归类识字法

普通话汉字有几万个,而音节约有四百个,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对于音同形异的同音字,如:风、峰、丰、封、疯,它们都读fēng,但字形字义完全不同。认识这类字时,要结合具体词句,弄懂字义,从字义和字形上进行比较运用,如果乱用则会出现错别字,影响表达。还有一类音同形近的同音字,如:密—蜜—秘;福—蝠—辐,这类字可以根据形声字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着重分析字形中不同的地方,通过组词、选字填空、编歌诀等训练形式,把同音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辨别。

(三)多音字据词按义定音识字法

普通话音节中多音字数量不多,但它们在不同的词中读音不同。为了避免错读,影响表达,认识这类字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词按义定音。如“长”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读音(zhǎng、cháng),可以通过组词分辨,读zhǎng时:长大、成长、生长;读cháng时:长短、长江、长久;“只”有两个相近的读音,可以通过组词、造句来分辨,读zhǐ时,只好、只能,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读zhī时,三只鸡、两只蝴蝶,一只小鸟在树枝上叫。它们读音不同,词性和用处就不一样。运用上述方法,不仅能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而且能在日常运用中逐步摸索多音字在读音上的规律,为多音字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攻克识字教学的难点——字形教学

(一)编字谜、唱歌诀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在玩耍、游戏中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这一特点,识字教学可在猜字谜、唱歌诀游戏中来完成,如:认识“田”,可以编: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学习“渴,喝”两个形近字时,可以编:渴了要喝水,喝水得张嘴,这样比较容易分辨、记忆字形,在快乐游戏中学到知识。

(二)形近字形比较识字法

认识形近字要突出比较差别的细微部分,如:田、由、甲;天、元、无;折、拆;未、末,这类字在文中出现时可用不同的字体或色彩标注,增强知觉的明晰性,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精细辨认和识记字形的能力。

(三)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法

汉字在构字上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小学生分析、辨别字形。认识象形字“日、月、水、火”可利用象形图片,下边文字标注的方法;认识指事字“上、下、刃”利用符号提示加标意标志的方法;认识会意字“看、明、笔”可这样分析:有目才能看,日月出现就明亮,竹竿下有毛即是笔;形声字大多通过形旁表义,声旁标音分析结构来识记。

三、联想熟字识字法

汉字有独体、合体结构。对于独体结构的字可通过数笔画、笔顺的方法来分析识记字形;对于合体字,可借助偏旁和独体字来识记,亦可联想已掌握的熟字通过两个独体字组合变新字;添、去、换偏旁变新字,如:羊—样、河—可、快—块;加减笔画变新字,如:巾—币—布、木—禾—米。由易到难识记字形。

四、抓好识字教学的关键——字义教学

面对一个新字会认、能写不算认识这个字,更关键的是要会用。只有理解了字义才能运用自如,帮助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由此我们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汉字字义的特点进行字义教学。

(一)直观形象识字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字义教学要采用直观的方法把抽象、概括的知識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让所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如:“宇宙飞船”,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或它的飞天动态画面来认识;认识“珊瑚”,拿实物让学生近距离看、摸。

(二)联系生活识字法

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词,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举例来理解。如学习“团结”一词举例:参加歌咏比赛时,指挥、领唱、朗诵不仅要自己发挥好,还要和大家配合好;理解“积极”一词,让学生回忆上课老师提问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场面。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理解词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三)结合语境识字法

课堂上在理解某一个词的意思时,教师往往让学生反复读出现这一词的某一段落,这是一种常用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只有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如“又”,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又”表示重复或继续,学生不易理解。放在课文《小猫钓鱼》中,通过读文,知道猫妈妈第一次钓到一条大鱼,第二次也钓到大鱼就用“又”,在弄懂词义之后通过练习说话、写话来巩固。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字音字义方法探究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