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材料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8-06-23陈金莲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实践探究小学语文

陈金莲

【摘要】课外的阅读材料十分丰富,如何选择比较优秀的阅读材料充实日常课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课堂引进课外阅读材料的必要性入手,重点研究如何有选择性地将课外的阅读材料引进课堂当中,并指出引进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相对而言是比较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开阔眼界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外阅读扩展丰富了课堂阅读的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外的阅读材料可以弥补课堂内教材阅读材料在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获得学习方法,但是在课外阅读上可以获得更多益处,因此要系统地将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以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探究课外阅读材料引进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方式

(一)课内课外两种识字方法相结合

小学生语文的新课标指出:识字和写字是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个年级和各个阶段的教学关键点。小学高年级虽不是识字的重点阶段,但也是识字的关键阶段,因此学生识字需要课内课外两种方法相结合,方可让学生可以识更多的字。因为课外阅读中可以涉及课堂之外更多的生僻字,且识字和识物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更有学习的动力和探索世界的兴趣。

(二)课堂内阅读和自由阅读方式相结合

课堂内的教学方式是按照单元为单位具体规划教学内容,其重点是单元训练,具体教学过程包括导读、讲解、学生阅读、练习读写和课后练习几个步骤,以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拓展学生基本技能。但在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也要与自由读写结合,并且做好阅读所学内容的落实。第一,要落实时间,也就是要拿出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时间,将课外阅读列入课堂;第二要落实地点,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阅览室,更具氛围;第三是落实读物,保证学生具备各种图书,包括童话、游记、科普、古诗文、故事、外国文学名著等;第四要落实辅导工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的同时,要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且指导学生练习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第五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用写的方式练习学到的表达方式、表达方法;第六要用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朗读比赛、写作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

(三)素材积累

积累知识的目的是更灵活地运用,课外阅读读物大量引进课堂,既能让学生做好词好句的积累,又能积累写作用的素材,更能学习到表达方法和表达技巧。学生具备基础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能力之后,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写作时也更富有激情。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有很多,如周记、日记、读书笔记等。课堂内在进行自由读写时,尽量每次阅读完一篇文章后都要写笔记。其基本方式是,先阅读后思考最后落实到笔记上,读书笔记形式可以多样,感想、收获、文章评价或者摘抄好词好句都可以。

(四)实现学以致用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在写作课堂上,可以用五分之一的时间讲解一篇课外读物,让学生参照课外读物的写作方法和表达内容来实施写作。如小学五年级写作课中要求描写动物时,要找一篇相关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简要分析,指导学生开拓思维思考,将自己学到的好词好句、比喻排比等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实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二、探讨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外读物的内容可以用无所不包来形容,但内容过于丰富,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适合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阅读,因此教师要辨明阅读材料的性质,有选择性地选择阅读材料并将材料带入课堂,并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阅读方式。材料内容要积极向上,表达方式要规范,题材必须广泛,内容深浅度必须适中,体裁也要注意多样性,学生的接受度要高。比如讲到《伊索寓言》时,可以推荐其他相关的寓言故事,讲到安徒生童话时,可以推荐其他的童话故事。

(二)授学生以“渔”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讲解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不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在阅读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不再是建立于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上,而应是立足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和推荐阅读材料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完阅读材料,不仅能把握好学到的思想内涵,并能学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和积累更好的写作素材。

(三)注意习惯养成

课外的阅读材料更多地引进课堂,能够让学生实现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的学习技能固然重要,学习习惯也必不可少。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书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并且提高学生修养。课外读物引进教学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要注意循循善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具备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的阅读材料引进课内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且让学生更具学习兴趣。课内课外两种识字方法相结合、课堂内阅读和自由阅读方式相结合、课外阅读注意学以致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将课外阅读材料引進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好阅读材料、授学生以“渔”并注意习惯养成。课外阅读材料进入课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本文可以为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青.小学生识字方法浅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年级语文实践探究小学语文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