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垂体瘤护理中的应用

2018-06-23池洁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应用方式心理干预

池洁珊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方式在垂体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垂体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另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25±3.21)、(35.25±4.25)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45±3.45)、(53.78±3.6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给予垂体瘤患者心理干预护理, 可以此来抑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率。

【关键词】 心理干预;垂体瘤护理;应用方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94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ituitary tumor CHI Jie-sha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ituitary tumor.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ituitary tumo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so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AS and SDS score respectively as (37.25±3.21) and (35.25±4.25) points, 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lower than (50.45±3.45) and (53.78±3.69)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5.00% than 8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can inhibit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efficiency of patient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ituitary tumor nursing; Application method

垂體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 主要的发病表现为垂体前叶细胞发炎感染, 不具备遗传特征, 但具有复发性和反复性。一般的垂体瘤可以通过手术将患者体内的病灶切除, 并且再复发的几率较低, 患者不需要接受放射性治疗;但如果患者患有侵袭性垂体瘤, 再复发的几率较高, 此时, 患者需要在接受完切除术后, 接受放射性治疗或加伽马刀治疗[1]。另

外, 患有垂体瘤的患者通常伴随着肥胖、肢端肥大症、皮肤粗糙、性功能衰退、不孕不育等症状, 这在降低患者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造成影响, 因此, 护理人员有必要对垂体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 本文选取了本院在2017年接收的80例垂体瘤患者, 展开了关于心理干预方式在垂体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2017年接收的160例垂体瘤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实验组中女34例, 男46例, 年龄24~65岁。对照组中女36例,

男44例, 年龄23~64岁。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接受了CT确诊, 均不存在任何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 本次实验选取的患者排除了身体系统损伤严重和神经系统存在问题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另给予心理干预护理。

1. 2. 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 具体如下。确保患者治疗环境的整洁性和无菌性、对患者用品和检查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特征。

1. 2. 2 心理干预护理

1. 2. 2. 1 护理人员需要建立好与患者的医患关系, 尤其是垂体瘤患者经历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及其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自卑情绪等不良情绪, 严重情况下会形成相应的心理问题和疾病, 进而影响了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和对治疗康复的信心[2]。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 护理人员需要实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积极主动的进行和患者的沟通交流, 以此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医院的信任程度, 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和依存性。总之,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护理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1. 2. 2. 2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 进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垂体瘤这一疾病的了解程度, 并向患者讲述康复实例, 以此来增强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信心, 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 避免出现消极的治疗情绪。

1. 2. 2. 3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素质特征, 为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干预护理方案, 做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实时掌握。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多种心理干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例如, 引导患者通过适当途径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引导患者将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事物上、通过语言暗示的方式来激励患者、引导患者说出自身的疑问和担忧[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 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 患者自行填写测量表评定统计SAS评分和SDS评分, 对于存在一定意识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完成测量表填写, SAS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明显;SDS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的抑郁情绪越明显。应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涉及到护理态度和护理专业程度2个方面, 采用百分制, 80~100分为高度满意, 60~79分为满意,

<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度满意+满意)/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垂体瘤能够通过肿瘤压迫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 进而对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通常情况下, 垂体瘤患者会接受手术治疗[4]。垂体瘤会令患者的生理健康程度出现大幅度转变, 再加上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会引发患者心理和情绪上的巨大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有焦虑、抑郁、自卑、暴躁、紧张等[5, 6]。为此,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进而避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紊乱现象, 在提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的同时, 缩短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周期。

在本次实验中,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25±3.21)、(35.25±4.25)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45±3.45)、(53.78±3.6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了心理干预在垂体瘤护理中有着明显的护理效果。

总之,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心理干预护理在垂体瘤护理中的应用, 可以此来改善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 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 心理干预在垂体瘤护理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5 (16):3647-3648.

[2] 何胜男, 马丽萍. 心理干预在垂体瘤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1):579-580.

[3] 张春凤. Orem自理模式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5):19-20.

[4] 付敏. 认知心理干预对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7):44.

[5] 黄倩倩. 垂体瘤手术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心理医生, 2017, 23(27):224-225.

[6] 罗永志.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心理医生, 2016, 22(7):200-201.

[收稿日期:2018-01-29]

猜你喜欢

应用方式心理干预
浅析色彩在动画场景中的视觉感受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探讨高专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综合实践教学中情景体验法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