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文本生命力的基点

2018-06-23苏杭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激活生命力文本

苏杭

【摘要】文本是一个情感符号和意义符号的综合体,是话语者情感系统特有的映射,是话语者思维波动有序的整合,是作家认识事物、事理,体验人生、社会乃至万物的特殊意义符号的集合体。落实到教师身上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找到激活文本生命力的基点。

【关键词】文本;生命力;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因此,语文老师应该考虑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文本,激活文本的生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巧入文本的深处、找到激活文本生命力的基点呢?

一、解析标题,感悟匠心

读书读皮,看报看题,是说标题应先声夺人。标题能够高度涵概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写作学称标题为文章的“眼睛”或“窗口”。通过标题的替换、比较可以巧妙地整合文章的内容,甚至理清文章的线索,窥测文章立意,甚至判别作者艺术风格。

教学澳大利亚作家《窗》,引导学生透过窗,看到情节的起伏,看到人物心灵的美与丑,看到物质之窗,看到心灵之窗。这些都是在充分感知原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再回过头来体味作者拟题之精妙。如果用替换法,换成“两个病人”,则原文就丧失了悬念感和文学味。教学《散步》,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课堂阅读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为课文重拟一个标题。学生畅所欲言,余映潮将学生拟的“三代同行”“分歧”“选择”“温馨瞬间”等进行归类评析,予以肯定,之后将原文标题与学生的自拟题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充分讨论,领悟作者拟题的匠心之所在——涵盖故事内容,简明含蓄,画面感与故事性兼具。感知文章内容与语言活动通过发散、集中、判断、欣赏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二、巧探文脉,理清思路

理清文脉,是阅读的关键。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学习一篇课文,也就是要找到作者思维线索,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笔者教学《再别康桥》,就依据诗歌的特点,抓住诗歌跳跃性、省略性强的特点,我巧妙设置了三个问题:诗歌中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作者是康桥情结是怎样的?三个问题结合诗人主要经历及对人生的追求和爱情故事,结合诗歌内容和意象,带着学生深入浅出赏析,感受作者由欣喜激动到惆怅落寞的情感轨迹,理解了诗脉,体会了诗境、感受了诗意。

三、入情美读,渐入佳境

美读,就是让文章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感同身受、抑扬顿挫……追求“美读”,教师要吃透文本、体会情感,做好示范,加强朗读指导,并大胆处理朗读效果。

钱理群在建议教学鲁迅文章时,是如此叙述的:雪地捕鸟,自是百草园里的一大趣事、乐事。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领悟其中的兴味。特别是细心体会的是捕鸟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充满着期待,心情何其紧张)跑去一看(何其兴奋),却什么也没有(何其失望),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又是何其沮丧)。”而捕鸟的乐趣也就尽在这期待、紧张、兴奋、失望与沮丧之中呢!“我”于是颇为佩服“闰土的父亲”了,他可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单是这“叫着撞着”的鸟雀,就足以吸引“我”羡慕的眼光了!当“我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就“静静地”一“笑”,活画出一个有见识的和蔼老农的形象,他的指点更让“我”五体投地,就像在《故乡》里闰土让“我”称羡不已一样:“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闰土的父亲不是也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空”吗?通过朗读,体会雪地捕鸟的心情和乐趣。当读者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就能够走入文本情感的层面,感受文本的情趣。

四、多维评析,品赏美点

以词语、问题、话题为维,以美点挖掘为经,可以巧妙地将字词句篇有机地整合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味用词之妙;可以引导学生体味景物描写之妙;可以引导学生体味对话之精彩;可以品味文章细节描写之用意……在多维评点中深入课文、学会欣赏、学会表达,开拓思维。

观摩本区名师教学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聚焦探讨四个片段——元宵观灯、读讲小说、挨打陪哭、灯下做鞋。活动之一:四个片段中第二个片段老师认为可以删除,你赞同吗?如果调整一下段落排序,你认为第二个片段可以放在第几段?不能,这是展示母亲的才情与社会时代之间的矛盾,凸显母亲的才学,显示作者的敬佩之情和遗憾之情。因为有才华却不能施展。活动之二:四个片段为何选择在夜晚?各有怎样的侧重点?四个片段,三个夜晚,夜晚是思念的时节。两哭一笑一無声,笑意阑珊是因为元宵之夜是团圆的日子,哭泣是因为怨妇遭难,哭泣是因为儿子挨打,要知道儿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一次无声却是胜有声,母子相契一幅装帧在作者回忆中永恒的照片呀!从教学法上来看,第二个片段能否删去?连续的追问,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写作匠心之所在、文章主旨之所在。

如果文本被充分激活,让学生领悟之、神往之,心灵之翼悄然栖息在语句、文篇之林,就是语文课堂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激活生命力文本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