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67例

2018-06-23李学彪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李学彪

【摘要】 目的 观察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67例接受输尿管狭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输尿管内切开术、输尿管扩张术以及球囊扩张术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 记录复发情况。

结果 67例患者中, 痊愈36例, 痊愈率为53.7%;好转30例, 好转率为44.8%;失败1例, 失败率为1.5%。经过1年随访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 存在轻度狭窄情况, 再3个月后经过复查发现狭窄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为输尿管狭窄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选择不同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借鉴。

【关键词】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内切开术;球囊扩张术;输尿管扩张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32

输尿管狭窄属于临床常见病, 可以分为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炎症性输尿管狭窄等类型, 导致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结石、术后瘢痕以及先天因素等, 容易造成患侧肾功能下降、肾积水,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侧肾脏完全丧

失[1]。在以往的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方法为开放式手术治疗, 但是其创伤大, 再发狭窄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 就应该分析更好的治疗方法[2]。本次实验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作者学习期间在进修医院收治的67例接受输尿管狭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了在为输尿管狭窄患者提供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作者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学习期间在进修医院收治的67例接受输尿管狭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31例, 年龄最大60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44.8±5.2)岁, 病程1个月~5年, 平均病程(2.38±0.94)年。上段输尿管狭窄14例、中段输尿管狭窄7例、下段输尿管狭窄25例、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狭窄21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部酸胀、疼痛以及尿血等症状。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在手术治疗前给予所有患者B超检查以及尿路造影和肾动态显像检查, 如果患者存在合并感染的情况则应该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1. 2. 2 手术方法 患者应该选择截石体位, 将持续硬膜外麻醉作为麻醉的方法, 常规进行消毒铺巾后通过患者的尿道将输尿管镜插入, 通过脉冲式灌注泵进行冲水并寻找患侧的输尿管口, 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进入患者的患侧输尿管。根据手术之间的相关检查结果和输尿管的探查情况采用不同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实施手术治疗, 具体的方法如下。

1. 2. 2. 1 输尿管内切开术 该治疗方法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电刀、冷刀以及钬激光, 将狭窄段的全长或者是远近段1~2 cm处作为切开范围, 将输尿管全城作为切开的深度, 应该始终保持同一个切开方向, 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内支架管进行常规留置。电刀可以充分切除瘢痕, 但是切割的准确度并不理想, 狭窄复发率较高, 冷刀效果相对较好, 可以减少瘢痕形成以及输尿管周围纤维化。钬激光的气化、组织凝固以及止血作用均相对较好, 瘢痕形成少, 治疗后复发率低, 与其他两种输尿管内切开术方式相比在临床上的应用率更高。

1. 2. 2. 2 输尿管扩张术 选择该手术方式的患者狭窄大多处于输尿管的中段或者是下段, 在直视的情况下将到死从狭窄段插过, 在导丝的引导下将输尿管镜进行扩张, 并在狭窄部得到充分的扩张后将双J管置入, 缓解患者因为肾盂积水导致的腰痛以及肾功能损害。

1. 2. 2. 3 球囊扩张术 该手术方式应该将患者的尿道或者是皮肾瘘口作为入路, 带有不透X线标记的气囊沿着斑马导丝置入狭窄段, 应该注入对比剂以保证可以使气囊膨胀。之后在X线的定位下将气囊峰腰正位于气囊中部, 通过加压气囊的方式实现狭窄段的完全扩张, 并维持这一压力在3~5 min。

1. 2. 3 预防术后狭窄复发 可以经患者尿路逆行或者是在造瘘口放置网状支架;通过切开留置的方法将6F或者是7FJ管放置于患者的额体内, 并在手术结束后8周将内支架拔除, 定期更换双J管, 具体的更换次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病情确定。

1. 2. 4 術后随访 手术治疗结束后应该定期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以及腹部平片检查, 留置肾造瘘的患者应该给予肾造瘘造影, 必要的时候也应该逆行上尿路造影, 检查患者的尿路通畅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 观察治疗效果, 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 记录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狭窄度明显扩张, 明显的改善了患者输尿管和肾积水情况认定为痊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狭窄度有一定程度的扩张, 输尿管和肾积水情况有所改善认定为好转;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狭窄程度、输尿管、肾积水等病情均为得到明显改善, 甚至有病情加重的趋势认定为失败。

2 结果

67例患者中, 痊愈36例, 痊愈率为53.7%;好转30例, 好转率为44.8%;失败1例, 失败率为1.5%。经过1年随访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 存在轻度狭窄情况, 再3个月后经过复查发现狭窄并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在我国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腔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输尿管镜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输尿管狭窄的治疗过程中,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以及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和显著的特点, 受到了患者和医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可[4]。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包括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较为常见的有输尿管内切开术、输尿管扩张术以及球囊扩张术, 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如果一次手术不成功则可以反复手术, 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5]。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在输尿管狭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运用, 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 尤其是对于狭窄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 更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 所以,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首选方法[6-10]。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67例患者中, 痊愈36例, 痊愈率为53.7%;好转30例, 好转率为44.8%;失败1例, 失败率为1.5%。经过1年随访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 存在轻度狭窄情况, 再3个月后经过复查发现狭窄并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 在为输尿管狭窄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选择不同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民.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44.

[2] 马超光, 闫成智. 3D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 11(2):56-60.

[3] 黄志明, 伊岱旭, 卢东明, 等. 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联合冷刀与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对比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8):25-27.

[4] 邓子良, 吴凡宇, 成亚, 等. 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狹窄、闭锁443例临床分析. 现代医院, 2014, 14(9):41-42.

[5] 张彦君.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1):104-105.

[6] 高金鼎.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78例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1):160.

[7] 孟子瑞.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8):314.

[8] 李孟西.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研究. 饮食保健, 2017, 4(26):34-35.

[9] 薛宗勇.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研究. 中国伤残医学, 2014(20):74-75.

[10] 杨国联.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23例. 医药论坛杂志, 2011(6):116-117.

[收稿日期: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