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朗读

2018-06-23陈凤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朗读低年级兴趣

陈凤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新课改以来一线教师已经开始特别关注朗读的教学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更是书声琅琅。本文我与大家探讨的是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兴趣;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放声读是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常用的教学手段,一线教师都非常关注放声读课文对走进文本、贴近作者的心灵的作用,以及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起的作用。下面我便结合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引导低年级学生朗读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激发朗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想: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想读、放声读的动力,使他们爱上朗读,最终实现“美读”呢?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在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想读、放声读的动力方面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经验,下面就来谈一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一线教学课堂上,当教师用各种新型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各种有声有色的视频、影视资料时,会引发他们产生联想,从而调动起他们想读的动力。如《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想读的动力呢?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美景图片以及配有音乐和动态画面的视频,展示了日月潭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的景色,尤其是细雨蒙蒙中的日月潭更是美若仙境,学生观看了都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由此可见,我通过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意蕴优美的朗读意境。这样的朗读意境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脑海里产生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使他们很想快点把课文读给大家听。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争着要读一读的场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种创设有效情境的教学方法,既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独霸朗读课堂的局面,又使学生真正成了朗读的主体;既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又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

(二)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在朗读教学环节我尽量创设不同的朗读形式,让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进行朗读训练,而是花样多多在玩朗读。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课堂上,我开始采用了范读、齐读等朗读形式,由于这篇课文中对话比较频繁,角色的性格鲜明,非常适用于分角色表演朗读,因此我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用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表演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个反问句时,由于非常投入,朗读的语气一下子就把青蛙自大、自以为是的性格反映出来了,这是其他朗读形式所没有达到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环节中,不仅需要最基本的朗读形式,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行文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朗读的动力,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

二、逐步打好朗读基础,不断提高朗读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打好他们的朗读基础、提高他们的朗读质量。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音节拼读等能力有待提高等特点,我认为让他们从读好词语、句子入手打好朗读基础是最为重要的。在这方面我经过了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下面结合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整个探索过程。

(一)朗读好词语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精简,如果把一些词语单列出来读,一定能为朗读好整篇课文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课,在朗读环节我是这样进行指导的。首先要读好诸如“小路”“一座”这些双音节词,第二个字“路”“座”要读得稍重一些。也就是说把词语中所要强调的字分析出来进行重读,不能平均用力。其次,要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找出来,在读前要先体会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及所蕴含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朗读,从而提高朗读质量。其三,正确读出轻声词语。如有个学生在读“妈妈告诉我”这句时每个字都平均用力,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这时我请一名优等生为他进行范读并请他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那样读。后来那名学生终于明白由于第二个“妈”字的读法和第一个不同,它的音节不带声调叫轻声,要读得轻而短。明白了轻声的读法,经过多次训练,这个学生再读时,读得非常棒。

(二)朗读好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关键

学生在读句子时,不仅要注意停顿、重音等,还要学会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我通过互动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分析文本内容所反映的意旨,来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

老师:读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生一:小朋友的愿望非常强烈。老师:从哪里看出他的愿望非常强烈呢?生二:他是山里人,要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但他不怕,还是很想去。生三:“我多想去看看”,他說了两遍,愿望非常强烈。老师:是啊,小朋友不怕困难,迫切希望到北京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其中“多想”表示“特别”的意思,要读得稍重才能强调出强烈的愿望,才能读出感叹号所应有的语气。

由此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句子的时候,要坚持把思维、理解、朗读有机结合进行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朗读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朗读能力的整体提高,阶段目标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重在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和打好朗读的基础。因此,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质量。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朗读低年级兴趣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