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学经典之花在语文学习中绽放

2018-06-23韩媛媛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现状素养

韩媛媛

【摘要】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然后从国学经典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学习功效突出国学素养、学习评价不能单一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现状;打开方式;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

近年来兴起了国学热,全国上下到处举行国学大赛,培养国学素养的机构遍地开花。全国各地的小学校不甘落后,也在“琴棋书画”上开起了各类兴趣班。笔者看到这种现象很欣慰,但我们还是很遗憾地看到,其中“秀”的成分占了很大比例。背诵几首古诗文、写几个毛笔字、下几场棋、穿穿汉服、搞搞礼仪培训……这种秀场走完也就算了,很少有能坚持下去的,试问这样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吗?这种做做文章而已的迎合,实在不能这样下去了。

君不见国民素养已经到了什么地步,“金钱至上”“权力至上”,哈韩媚外,连小学生也跟着学。这是国人的悲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真该好好学一学了,小学阶段国学学习势在必行。

二、国学经典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要注意从小学生的心理出发,尊重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材料,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在课本国学经典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训练,有意识地完成国学经典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

(一)国学经典的学习目的要明确

国学经典学习什么,有人认为不就是读古书,学习古代的文化嘛。这种认识也对,也不尽然。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古籍的语言文字太高深了,小学生不会理解更不会感兴趣,我们要针对高年级小学生提出明确的国学经典学习目的。小学课本就有许多经典之作,根据大纲要求,“每学年不低于30篇古诗文”,很明显,课本上的根本不够,还要注意和课外衔接。根据大纲要求,“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把握经典学习方法,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完成课外国学经典的鉴赏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内外积累。

如每个学期,高年级语文课本都会有四首古诗歌,关于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文章不下十篇,我们可以根据这类文章,把握基本的內容,理解文本包含的情感指向,并从文本阅读中,指导小学生揣摩文本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达到熟练朗读,甚至背诵积累,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能力和国学素养。

(二)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

国学经典学习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的继承,学习这种文本,不能太严肃认真,失去趣味性,导致小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往往喜欢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方法更灵活一些,课堂氛围更活跃一些,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一些,小学生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国学素养的提高。

如学习文本《观书有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诗歌中池塘的景致,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为下面探究“池塘景物描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做铺垫,让学生知道宋代诗歌具有哲理意味的特征,思考诗歌中的“源头活水”的意义;学习《负荆请罪》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用表演的方式演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重新认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忠贞报国、真诚相待。根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可以读,可以画,可以演……方法不尽相同。

(三)国学经典的学习功效突出国学素养

国学经典的学习不能仅仅是在人前表演增加亮点的节目,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会讲美丽动听的古人故事等。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加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传统美德,总之一句话,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为要务。

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首先要积累简单的古文知识,这是今后阅读国学经典的基本功。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重点词语“闻、涕、妻子、欲、漫、纵、放歌、即、穿”等的意义,就要指导小学生在鉴赏诗歌之前积累,以备翻译和今后的阅读;学习国学不能仅仅朗诵,高年级小学生要会品味文本情感,毕竟古人和我们生活相隔甚远、语言晦涩,要想读好诗歌,还要理解基本的情感指向。这篇诗歌的情感可以指导从字词入手,“涕泪、愁、喜”这些词很重要。表面上看,情感指向是忧愁,但结合整首诗歌,“初闻涕泪”是因为什么流的泪,这要思考。“妻子愁何在”和“喜欲狂”结合在一起,通过翻译就容易搞懂,原来听到“收蓟北”的好消息,流的是欢喜之泪,大家欣喜若狂,诗歌表达的正是此情。最后是鉴赏诗歌的方法,借此提高学生的国学鉴赏能力。这个鉴赏不必过深,否则小学生吃不消,只要能知道运用明显的修辞手法或者艺术手法即可。最后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人文情怀的认识,借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爱国忠贞、拼搏进取、勇往直前、心胸开阔等。

(四)国学经典的学习评价不能单一

国学经典学习效果如何,靠什么来评价?如果只有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大多数的小学生不会继续学习国学经典。为了增加高年级小学生的国学学习兴趣,评价方式很多,可以组织学生来一个国学知识竞赛,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国学经典比赛,来一场国学经典和书法的碰撞,或来一场国学素养大比拼,也可以结合实际,让他们把自己感受到的传统文化及美德应用到生活中……这样有了更多的学习成果,小学生就会感受到更多的成功和快乐,就会爱上国学学习,国学素养就会得到很好的提高,身心也会得到健康发展。

国学经典的学习是小学生提高传统文化及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抓住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积极引导,再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方评价,让这一朵美丽的花儿盛放在语文学习中。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现状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