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想类型”的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理想模式*

2018-06-22王雪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地管理体制公共服务

王雪燕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23)

高校与城市所在地政府合作共建图书馆(以下简称“校地共建图书馆”),是21世纪以来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理论在我国文化与教育系统的具体应用,是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大胆尝试。

目前,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模式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某一个案出发提出共建图书馆应走产业化模式[1]、公益化范式[2]、保障模式[3]等。二是基于多案例调研将国内共建图书馆现存模式分为:共建共享、持续投入型,合资共建、共享服务缺失型,短期共建、长期共享型及共建馆舍、运营经费投入缺失型等四种[4]。王雪燕[5]根据实地考察和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目前共建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共建图书馆终极价值的实现,即运行效果不理想。

1 关于理想类型和理想模式

“理想类型”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一种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概念工具。它既是其在社会科学方面认识论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其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工具。“理想类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它提供了一种理想图像。“理想类型”是用来描述某种设想出来的、具有逻辑自洽性的表象或意像,而不是对实际存在事件的表述和概括。②认识功能。“理想类型”实际上是用来比较和衡量“实在”的手段,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达到“实在”知识[6],即引导人们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其自身具有非实在性。“理想类型”具有相对性和暂时性。相对性指它是从某一个(些)观点出发而形成的一种设想,不具有唯一性[7];暂时性是指随着人们对实际认识的深入,原有的理想类型可能需要重新构造。

笔者所提出的理想模式就是受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启发,并经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改造转化而来的一个概念。笔者把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理想模式看作是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设计的理想图像或思想图像,是人们认识实际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的着眼点或者标杆。

2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理想模式——充分融合模式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从融合程度上大体可分为充分融合模式,相对独立、有限共享模式以及“貌合神离”三种模式。笔者认为,充分融合模式是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设计的理想模式。它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图书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

2.1 功能定位——“一个图书馆,两块牌子”

校地共建图书馆往往是高校与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一个建筑面积比较大的图书馆。由于现有市级公共图书馆是隶属于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事业单位,肩负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能;高校图书馆是隶属于国家、省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高等院校下属的一个部门,承担为所属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能。由于二者的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来源、服务对象等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共建图书馆要想实现资源和服务充分共享的目的,就应当同时拥有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双重身份,并履行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双重职能,即“一馆两用,两块牌子”。

2.2 管理体制

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一套班子,统一管理”模式。

2.2.1 成立共建图书馆理事会。理事会是共建图书馆的最高决策层,其成员由校方主管领导、财务处、人事处、图书馆和市政府、文化局、财政局、组织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及市图书馆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读者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共建图书馆章程,任命共建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维护组织资源(包括经费资源)。

2.2.2 领导班子。共建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除了要经过原主管部门的组织程序,还要经过共建图书馆理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方能生效,且馆长要对该理事会负责。在校地合作建设图书馆过程中,一般是以资源和管理等占主导地位的高校为共建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

2.2.3 部门设置和人员管理。共建图书馆在保留原来对社会特殊读者和校园读者服务的部室的基础上,整合职能重叠的部室,增加共建图书馆读者所需要的新部室。共建图书馆对所有在职职工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排班、统一工作时间。但工作人员原有的隶属关系、编制性质可保持不变,其薪酬标准及其变动随原主管单位进行。新进人员编制及薪酬可由高校或者市政府一方负责解决。

2.2.4 运行经费和资源建设。共建图书馆的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摊运行经费和资源建设费用,所有经费应集中管理、统筹兼顾、分类使用。共建图书馆对所购图书进行统一编目并按分类号统一排架;各馆的图书应用不同的标签标记,如纸质图书应设置不同的图书条码号和粘贴不同的书标等。

2.2.5 用户服务。共建图书馆的所有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统一对校园用户和社会用户平等开放,采取“一个资源库,一个服务窗口”的形式,让读者体验无差别服务。

3 充分融合模式是共建图书馆理想模式之原由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性[8]。笔者之所以把充分融合模式看作是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设计的理想模式,究其原因是这种模式不但有助于实现共建图书馆的终极目标,而且符合公共服务供给理论的最新发展要求,能够把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设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事件或活动联结起来,构成一个自身无矛盾的共建图书馆图像。

3.1 符合共建图书馆的终极目的

高等院校与所在地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图书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但毫无疑问,共建只是形式,资源共享是共建图书馆的终极目的。因此,理想的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应当是一种能够同时促进图书馆的物质资源(馆舍建筑、设备等)、人力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等资源在内的共享制度设计,而不是指某一两类资源或其中某些层次的资源的共享。如果按照这样的共享标准衡量共建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程度,充分融合模式设计的“一馆两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的管理体制,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三大类资源共享的问题,有助于共建图书馆终极目的的实现。

3.2 符合公共服务供给理论的最新发展要求

3.2.1 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已经先后经历了公共服务由政府单中心供给、双主体联合供给(由政府与市场或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供给)阶段,现今已经发展到多元主体供给理论阶段。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理论意图在于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人多方参与的互动合作供给体制。该体制要求政府公共行政在治理系统中扮演“掌舵者”而不是“划桨者”的角色,强调参与各方的功能互补及合作“多赢”[9]。作为公共管理新发展的治理理论,实质上是将市场的资金筹措机制、第三方或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其中的“主体多元化”“公共选择理论”“有限政府”等新理念对我国政府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并成为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理论基础。

3.2.2 共建图书馆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基础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应当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地方政府提供的信息服务方式有:一是直接供给与直接管理。二是合作供给,即吸收有条件的非政府组织(含高校、非营利性组织)、企业、私人等共同参与供给。三是政府向有条件提供信息的第三方购买服务等。在后两种方式中,地方政府借助外力提供服务,既有助于扩大信息资源的有效供给,而且还有助于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10]。校地共建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高校)合作向市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

3.2.3 充分融合模式下的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符合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中的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中的治理理论也为创建校地共建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体系是指事业单位为了独立行使决策权力、管理职能和承担责任,而依法建立的一整套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11]。我国公共图书馆具备事业法人资格,而从属于高校的高校图书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一般不对外(包括所在地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然而,与地方图书馆相比,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不但馆藏文献更为丰富,而且馆员素质和服务能力都较强,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创建共建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而且有助于共建图书馆建立良好的管理、财政、监督等保障机制。当然,共建图书馆法人仍然接受其原有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经费保障,其关系如图1所示。

充分融合模式下的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组织制度架构。这不但有利于整合共建 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建立有效运行投入和监督保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目标,而且符合当代公共服务供给理论的发展要求,具有内在的合规律性。该模式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完整统一,因而是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体制设计的理想模式。

图1 事业法人组织结构及职能图

4 结语

共建图书馆的理想模式是笔者从是否有利于资源共享目的的充分实现和当前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发展趋势的角度提出的,不代表唯一可能的观点和见解。换句话说,它在现实中可能有多种变式,也可能与现实模式有较大的出入,这正体现了理想模式的“理想”色彩和“标杆”效应,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曙光.聊城师院图书馆与聊城市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构建[J].图书馆杂志,2002(5):61-63.

[2] 潘桂莲.市校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的公益化范式[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5):3-5.

[3] 耿有三.共建图书馆高校与城市共享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6):146-148.

[4] 张智英.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4.

[5] 王雪燕.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实践及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2(5):26-29.

[6] 王惠民.“理想类型”及其变革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43-46.

[7] 宋中英.论社会资本概念的分类及其意义[J].齐鲁学刊,2011(1):95-99.

[8] 刘曙光.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活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1):1-7.

[9][10] 刘阳.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对校市共建图书馆管理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7):13-17.

[11] 蒋永福.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0-45.

猜你喜欢

校地管理体制公共服务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清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高等教育质量模式提升研究
西咸新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