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无干扰生宝宝

2018-06-21晏子

特别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阵痛助产士大宝

○晏子

我有两个健康美好的孩子,大宝两岁两个月,小宝三个月,都是在家分娩,生大宝有一个助产士在,而生小宝则完全靠我和先生两个人。

选择在家分娩或许是我做过的最需要勇气又最自然而在大部分人眼里最疯狂的事。

缘由和准备

我先生是美国人,知道怀上大宝的时候我和先生正在纽约旅行,无比兴奋的他马上给所有朋友发了邮件。很快,一对也怀着宝宝的夫妇给我们发来一部纪录片,名字叫《新生儿产业》,其中有两个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片段:

采访者问一些医院护士,有没有看过不被医疗干预的正常分娩过程,护士们全都茫然,想了很久而后回答:没有,好像没有,极少。

一个主张在家分娩的医生去医学院讲座,所有人听到在家分娩都觉得很恐怖,大声议论反对,然后医生问他们:请经历过在家分娩的人举一下手?全场鸦雀无声。

看完这部纪录片,本就对医院心怀芥蒂的我们想到,我们可以寻求其他的分娩方式。

打听很久后,我们找到了一个住在云南的美国助产士,她经过美国助产士协会认证,联系后表示愿意帮我在家分娩,这就彻底让我和先生下了决心。

很快,我们有了一个准备清单,临产前一两个月,买好所有可能用到的东西。跟先生和父母反复推演生孩子的流程,给他们安排可能要做的事情。我们家离医院只有十几分钟车程,车就在屋外,要用的东西都在一个行李箱里放好。万一感觉不对劲,去医院也可以很快。

第一次分娩的坎坷

第一次分娩从羊水破了开始,接着阵痛到孩子出生是9个小时。

宫口开了后,我用力推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孩子也没有出来,虽然听胎心是正常的,但妈妈和助产士都觉得时间太久,我已经没有力气了,得去医院。

于是先生把她们都叫了出去,剩下我们两个在房间,他轻声安抚我的情绪。每一次阵痛到来,他把极度疲惫的我拉起来,阵痛结束就让我靠在被子上休息,这样很快我便能摸到宝宝的头。但最后因为用力过猛,宝宝一下子整个滑出来造成了2度撕裂。

大宝出生后两个多小时胎盘都没有娩出,助产士说要打催产素促进宫缩,否则有大出血的风险,就在她准备注射的时候,宫缩来了,胎盘顺利完整地娩出。

经历了生大宝,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生孩子一定不能被干扰。在助产士和妈妈建议去医院之前,她们一直在旁边说话,提醒我怎么用力怎样呼吸,尽管是试图帮忙,但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干扰。

第二次分娩的完美

这次,我们没有再请那个助产士。只有我和先生两个人在房间,是完全无干扰的。

时间是2017年12月24日的凌晨,开始阵痛时我以为是要拉肚子,后来注意到疼痛时间间隔才想起是阵痛,那天刚好是预产期。

把先生叫起来后,他开始烧水,在客厅里铺了两张很大的浴帘,上面放护理垫,边上摆很多毛巾,都是消过毒的。房间里有瑜伽球,很多枕头,垫子,沙发,让我想休息或者换姿势都很方便。

接下来的阵痛还算能忍受,我会摇摆一下身体或者坐在瑜伽球上。

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疼痛加剧,阵痛就像波浪一样,一个接一个。有时特别猛烈,我会疼得大声喊出来,不自觉地说:“NO!”先生就会马上提醒我:“YES,你行的。”

想起这种消极心理暗示对荷尔蒙的影响很大,于是我也对自己说你可以的,虽然被痛包裹着,但我不会再去反抗自己的身体。

每一次阵痛来都深呼吸,等到痛得最厉害的时候,顺着身体感觉用一次力。用力的时候我每次都痛得蹲下去,先生就像一根柱子一样被我抓住,蹲姿是对我来说最舒服的分娩姿势。

第一次分娩时助产士曾经建议我用不同的姿势,试了,都不舒服。因为第一次分娩用力时间很长,后面特别累,助产士就建议我躺着试一下,结果阵痛一来,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用力,先生赶紧把我重新扶了起来。

产妇在医院里都是躺着分娩,这个姿势使产道变窄,只是因为最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护理而被广泛采用。而蹲着或跪着的姿势,盆骨打开最大,产妇能走动,也有利于孩子变换体位。

眼看着似乎离孩子出生不远,门外大宝哭着要妈妈。我有点担心大宝,就在阵痛时跟肚子里的小宝说:“宝宝你快点出来吧,哥哥也需要妈妈了。我们都想看你啦。”

不知道是不是自言自语的作用,再用力两三次,孩子的头就跟着羊水一起出来了,再一次用力身体也随之出来,非常顺利,从阵痛开始到孩子出生六个小时。

这时妈妈带着大宝进来了,她马上用毛巾抱住小宝宝,把他擦拭干净,先生准备剪刀。等了大约二十分钟才剪脐带,剪完脐带几分钟后,胎盘也顺利娩出。

后来,我喜欢告诉朋友们的是:我觉得这次生孩子的经历近乎完美。

我坚持的依据

首先,我很健康。

第一次怀孕时28岁,属于低危孕妇。

整个孕期身体检查都很正常,平时活动量大。怀第二个宝宝时,出门还经常要背着大宝,家里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一直到临产前一个月父母过来,才有时间歇下来。

第二,遗传因素。

妈妈是在自己家里顺利生了我和弟弟,怀孕期间连医生的面都没见过。孩子出生前,她一直在田里干活,生孩子顺利与否也是有遗传因素影响的。

第三,心态问题。

怀孕生孩子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对分娩没有恐惧。

第四,家人的支持。

先生和我一起做决定,一起准备,我们始终想法一致。

父母也过来帮忙。开始,妈妈对我的决定表现得非常矛盾,她会忧心忡忡地和爸爸一起试图说服我去医院,觉得那样更有保障。但是在她很放松的时候,又会跟我说起她生孩子有多顺利,那时候每个村都有接生婆,所以不用去医院。

我写下分娩经历,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生孩子不可怕,或者应该并不只有一个选择,让女人对自己更有信心,同时也希望在制度上能慢慢接纳和发展起多样的分娩方式,让每个妈妈都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

猜你喜欢

阵痛助产士大宝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时光的阵痛
风电平价上网的阵痛
《中医药法》的“产前阵痛”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中医药法》的“产前阵痛”
助产士队伍亟待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