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园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关系分析
——以黉街商业街为例

2018-06-19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教空间设计商业

王 莹

为解决高等院校扩招带来的生均用地紧张等问题,合肥市的高等院校各自从原先的老校区,开始向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转移,新站区磨店乡的大建设就形成了现在建成后的高教园区和黉街建筑。整个商业街区的建筑空间被四所高校环绕,让建筑空间增添了人文气息。黉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亩,其中有60亩的纯绿化空间,60亩为黉街内部空间。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地上面积4.6万平方,包括科教人文特色的大学生创意产业园、超市、餐饮、影院等。本次研究的对象就是高校与黉街之间在建筑空间设计上的互融分析。

一、建筑空间设计与高教园区的基本关系分析

黉街的建筑空间设计在文化脉络、环境关系和空间边界中表现出与高教园区之间互相依托、共生互赢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中,文化脉络关系与环境设计关系是黉街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空间边界是它空间设计的外延。因此,只有正真理解和认识到二者之间的互融性,才能设计和维护好高教园区内的商业建筑空间。

1.文化脉络关系

建筑空间设计中把民间地方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称之为文化脉络,设计师从磨店乡的庐州书院、李鸿章的老家等入手,进而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经过设计思想的碰撞,使黉街的建筑空间设计与磨店乡的历史文脉充分结合,解决高教园区的师生及周边居民所接受。

2.环境设计关系

黉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是为了满足高教园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供给周边的师生及居民聚会、消费、文化休闲的开放性场所。它与高教园区的高校之间在环境设计上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为高教园区师生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需求。

黉街在建筑空间的结构处理上分为内外街,呈环抱的圆形,产生了开场中围合,围合中开敞的功能效应(见图1)。黉街的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三层的多层建筑,它所表达出来的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是活跃、人文及怀旧的情感特点。让消费者进入建筑空间中某个特定场景时,仿佛置身于某个熟悉的年代。

3.与周边建筑环境的空间关系

(1)虚实关系

黉街建筑空间与周边高教园区的关系表现为“虚”与“实”的结合。由建筑物在一定空间内围合形成了虚实空间,建筑的实体形态、平面布置以及空间安排决定了黉街建筑空间的平面形态与通视空间,通过统一的组织和处理,使空间实用与美观兼具。

(2)动静关系

黉街建筑空间是公共的开敞空间,它是将内部空间完全或部分可见,通过地面铺装、墙体的围合,分割出内外空间,消费者在内部和外部空间的不同行为形成了动静两种状态,这种互补的动静关系,形成对比,有利于建筑空间秩序的形成、活力的展现。

图1 黉街建筑空间效果图

二、建筑空间设计与高校园区的互融关系分析

1.黉街建筑空间设计与文化脉络互融

黉街的建筑空间设计突出了“时间性”的特征:在周边高校园区部分建筑建成之后,刚刚创造的“新”与原有建设的“旧”的并存是文化脉络互融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黉街建筑空间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创新发展的角度思考、表现,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突出文脉,统一属性。

2.黉街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互融

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对商业建筑空间中的平面和立面形态的要求,黉街建筑空间设计与周边建筑在环境上互为衬托,环境设计中平面和立面形态的统一性常常表现在视觉上的延续与呼应。黉街建筑空间在环境设计上不同于其他广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文脉。即它始终树立延续历史继承文脉的思想意识,顾此及彼,以有利于黉街商业建筑空间特色的形成。

3.黉街建筑空间设计与空间关系相融

轴线和比例是空间关系的要素,在商业建筑空间中,轴线的存在感没有广场强烈,但黉街的商业建筑空间存在于消费者的动线设计中,完成了空间的方位感和序列感的实现。因此,通过轴线和比例在空间设计上的运用来组织黉街建筑空间内部各要素节点间的联系,依据建造之前对周边各高校建筑轴线和比例的调研,使黉街建筑空间设计内部环境要素与周边建筑围绕轴线比例相互关联,这样更有利于规范黉街建筑空间设计与周边高校建筑环境的空间序列尺度,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环境。它们关系到二者之间的整体形态处理比例适当与否。通过二者之间相互对比,有利于商业建筑空间与高校公共建筑空间互融性的实现,产生建筑设计语言的和谐与共鸣。

建筑空间的比例与人的心理反应之间是互为联系的,当建筑物的底边长和高的比例为1:1时,可以看清实体或界面的细部,人和建筑空间之间是适度的亲密感。结合周边高校的建筑空间人文、环境和空间的元素,进而补充黉街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去,统一并协调空间尺度,进而获得最佳心理舒适度与整体视觉美感。

三、结语

黉街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与周边高校园区建筑环境的基本关系始终以周边高校、新站区及合肥市的整体和谐发展为大目标。可持续发展是设计师在设计和开发建筑项目的第一出发点,无论是黉街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还是今后高教园区更多综合体的融入,都是与周边高校相互融合、相互关联的一种商业开发行为。商业建筑空间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为离市中心较远的高校新区的师生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它们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对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黉街商业建筑空间是完全人工创造的环境,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与周边高校园区保持健康和谐的联系共同发展。

[1]蒋邢辉. (中国)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整体营造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5.

[2]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国内大学城研究》项目报告[R]. 2003.

[3]齐康. 城市建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柴彦威,刘志林,李峥嵘,等. 中国城市的时空间结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高教空间设计商业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高教明星“猎鹰”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