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2018-06-14石银盛乐涵波潘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

石银盛 乐涵波 潘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围手术期肺癌患者按照入科时间先后顺序,随机选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入科时就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平均每次锻炼时间、每天锻炼次数及术后5 d内咳嗽排痰的主动性。 结果 观察组每次锻炼平均时间较对照组长、每天锻炼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术后咳嗽排痰也较对照组积极、主动。 结论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最大效能地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护理;肺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09-0100-05

Application of pygmalion effect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s of Perioperative lung cancer patients

SHI Yinsheng LE Hanbo PAN Haiyan CHEN Jun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Zhoushan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ygmalion effect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lung cancer and to promote patients to consciously carry out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al exercise to improve compliance.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4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4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instru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in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Pygmalion effect after being admitted in the department.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xercise, frequency of daily exercise and the initiative of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within 5 days after hospitaliza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xerci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requency of daily exercise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s for postoperative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more activ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ygmalion effec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maximize the pati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Key words] Pygmalion effect; Psychological nurs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ung cancer; Respiratory functional exercise

近年來肺癌处于一个高发的趋势,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1],对2008年肺癌发病前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新发病例占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8.5%,死亡例数占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23.1%,且随着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及CT筛查的普及,该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3,4]。即使肺癌微创手术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但肺癌术后的康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肺功能锻炼方法的认知及依从性[5]。积极且正确的肺功能康复锻炼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将肺切除所致的伤害及并发症尽可能减少到最小[6]。因此对围术期肺癌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加速肺早期康复的观点,国内外[7-10]基本得到一致认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为“期待效应”,它是一种实现期待、具有正能量的心理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积极的暗示、信任、称赞和期待,从而改变人的行为[11]。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受得别人的信任、认可时,也就赢得了支持,从而增加自信心,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努力达到对方的期待目的[12]。自1960年,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著名实验后,它早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教育、医学等各领域,研究者通过研究如何改善管理者对职工、教师对学生、医生对病人等的期待值,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心理从而取得进步。我科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48例围手术期肺癌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舟山医院胸外科并拟行肺癌手术患者,共48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6例;肺叶切除术20例,肺癌根治术16例,肺楔形切除术12例;年龄33~79岁,平均(56.31±10.32)岁;有吸烟史者16例,已戒烟3例;学历:高中或以上学历5例,初中学历19例,小学学历16例,文盲8例。观察组:选取2016年5~11月收治舟山医院胸外科并拟行肺癌手术患者,共48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28例;肺叶切除术18例,肺癌根治术12例,肺楔形切除术18例;年龄30~77岁,平均(55.85±10.01)岁;有吸烟史者13例,已戒烟3例;学历:高中或以上学历7例,初中学历17例,小学学历17例,文盲7例。纳入标准[13]:①符合2014年NCCN指南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治疗标准;②肺癌均经胸部CT临床确诊者;③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肺部重大疾病史如肺手术、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哮喘、尘肺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者;③有精神、行为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呼吸功能锻炼者;④患者及家属不愿参与研究者。

其中对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手术方式、既往史等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科当天,责任护士首先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吸烟的危害性及戒烟的重要性,再按照常规健康宣教方法,示范有效咳嗽、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或坐位,两手分别放在腹部及前胸部,吸气时,闭嘴用鼻缓慢深吸气,腹部凸出,胸部不动,屏气3~5 s;呼气时,经口将气徐徐呼出,口唇呈吹口哨样,同时收缩腹部。有效咳嗽时,先深而慢的呼吸数次,后深吸气后短暂屏气,身体前倾,先轻咳两声再用力把痰液咳出,咳嗽时收缩腹肌。要求患者每日至少锻炼3次,每次10~15 min,示范指导的护士均经过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术后5 d内继续按常规健康宣教方法进行督促,鼓励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

1.2.2 观察组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14],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具体锻炼方法同对照组。(1)关心 入科当天责任护士参考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热情接待,多关心、尊重患者,让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重视,并增强患者的自尊感和被爱感,打开心扉真诚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激励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激励机制[15],针对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等的担忧,及时引导患者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说出来。应用规范的心理支持言语,面带微笑着说:“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而且现在微创手术技术成熟,再加上您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您一定能好好配合的,手术也一定会很顺利的,术后您一定会早日康复。”通过有效沟通、激励,使患者增强自信心,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快速适应患者这一角色。(3)积极暗示 ①入科当天待患者情绪平复时,宣教吸烟的危害性,向患者及家属暗示戒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②暗示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每日上午查房时及下午查房时各暗示1次,由责任护士执行每日暗示工作,告诉患者及家属,患者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以减轻手术后引起的不适,并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肺早期康复,减轻经济负担。对于有疑问的患者及家属,根据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各方面需要,给予适当耐心讲解及帮助,彻底消除其疑虑,促进患者更加积极配合锻炼。③术前将所有将进行手术的患者及家属集中在一起,由责任护士以PPT形式向其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再次示范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列举以往成功案例,暗示听课患者只有积极配合,一定能做得更好。(4)设定目标计划 责任护士通过评估患者的接受能力、体能、积极性等,综合各项评估结果,设定患者锻炼的目标,通常设置的目标应比患者的实际能力略高,具有一定挑战性,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根据设置的目标,制定每位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计划表,以表格形式打印出来置于床尾,每天由患者自评、护士再评形式,促使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5)赞赏和鼓励 责任护士将规范的呼吸功能锻炼动作,根据各位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分解示范,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设定的目标计划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训练,评价患者呼吸功能鍛炼情况:对于呼吸功能锻炼完成好的患者及时给予肯定、赞赏,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更加有信心迎接手术及手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呼吸功能锻炼不积极者,及时查找不积极的原因,同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对于某些动作做得不够到位的患者,继续给予耐心的指导、鼓励,另外在指导过程中,对于某些做对的动作及时给予肯定、赞赏,从而增强患者自信心,积极主动坚持锻炼。(6)效应强化 术后5 d内,每位患者按照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计划表锻炼,反复强调、暗示早期的适当活动、有效咳嗽、排痰、呼吸功能锻炼等重要性;同时,责任护士每天认真评估患者锻炼配合状态,积极调动患者锻炼的积极性。

1.3 评价指标

(1)依据我科2013年修订的“胸外科护理操作规范”中“呼吸功能锻炼和有效咳嗽的方法”的评分标准来评价患者锻炼的有效性、准确性,由护士长及责任组长进行评价,分别在患者手术前1天下午、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下午执行;(2)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确定呼吸训练仪作为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的测评工具,品牌型号:Idiag Spiro Tiger,产地:瑞士。阅读产品说明书可知:患者分钟通气量(MV)的预测值与性别、身高和年龄相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当患者的分钟通气量(MV)的实测值达到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人群的最低预测值及以上即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效果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术前、术后第3天。术前测评前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呼吸训练仪,避免由于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数据误差,获取患者的基础分钟通气量数据;术后第3天测评获取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过程中的分钟通气量数据,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手术方式、既往史等基本信息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进行比较。两组肺功能达标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每日锻炼次数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 d内每日锻炼次数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术前及术后5 d内每日锻炼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 d内不同时间之间每日锻炼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21.244,P<0.01;对照组:F=67.222,P<0.01),且两组患者在术后5 d内每日锻炼次数均呈不断增加趋势。见表1。

2.2 两组患者每次锻炼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 d内每次锻炼时间结果进行统计表明,观察组在术前及术后5 d内每次锻炼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 d内不同时间之间每次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37.016,P<0.01;对照组:F=47.890,P<0.01),且两组患者在术后5 d内每日每次锻炼时间均呈不断增加趋势。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达标率比较

两组术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第3天复测肺功能情况,观察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实施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意义

据文献报道[16,17],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工作量。尽管目前已有较完善围手术期呼吸锻炼计划应用于肺癌患者[18],但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往往因社会角色、环境、生活习惯等改变,术前无心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因疼痛、留置胸管、体能虚弱等因素,造成大部分患者不会积极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康复锻炼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19]。为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我们将“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有意识地运用于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通过对患者积极暗示、设定锻炼目标、赞赏、自我激励机制的强化等,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再加上术前的集中宣教、暗示、成功案例分享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锻炼。通过观察表明:对照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比较被动,每天每次锻炼存在不到位、心不在焉等现象,而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对照组强,锻炼方法及方式亦较对照组熟练并应用自如,同时每次锻炼平均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每天锻炼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尽管两组患者均存在咳嗽、痰不易咳出等现象,也均存在怕切口疼痛、担心切口裂开、胸管滑脱等原因而拒绝咳嗽、呼吸功能锻炼,然而通过护士的再次宣教指导两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对照组患者表现为护士在旁边指导时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最终都会以切口疼痛、身体虚弱、体力不支等为理由,而拒绝进行有效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随意缩短锻炼时间。而观察组患者则表现为积极主动,基本能参照呼吸功能锻炼的计划表进行锻炼,方法及方式也较熟练并应用自如,会主动请教相关注意事项,寻求各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达标情况比较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确实能提高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3.2 实施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的注意事项

癌症患者本身就其他疾病而言,患者在接受及面对自身的疾病状态前,是恐惧与抵触的。而医护人员在期间扮演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如何最大效应的发挥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效应是临床医疗实践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沟通的现实问题[20]。

积极的康复锻炼有促进作用,而消极则有阻碍作用。然而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很多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往往以自身恢復程度来评估手术成功与否,并以此来减少自身对癌症的恐惧。对于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往往可使患者认为自己可以被治愈,相反,对于术后恢复欠佳患者,往往自我认为,手术并不成功,进一步增加疾病的恐惧心理。而临床上,患者也往往以自身肺功能恢复情况来判断自己术后恢复情况。而呼吸功能锻炼需要术后长时间坚持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时静等[21]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中发现,患者依从性有待提高,而患者的知识缺乏,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力度不够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在住院期间,通过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能较好引导患者,逐渐达到自己期望的目的,从而提高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而在本课题中,观察组患者通过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短时间内即通过积极有效的呼吸功能获得初期较好的成果,为患者较圆满地诠释了“期待效应”。然而,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当以真诚的情感关爱、相信鼓励、肯定赞赏、心理暗示等各种方式综合地、全面地进行,绝不能简单的以赞赏来代替,否则会让患者产生虚假错觉,产生不信任,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观察组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后,每天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肺功能达标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最大效能地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唐广松,杨峰,莫立显,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近期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4):97-100.

[2] 昌盛,代敏,任建松,等.中国2008年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 33(4):391-392.

[3] Tiep B,Sun V,Koczywas M,et 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for the lung cancer patient[J]. 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ing:JHPN: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es Association,2015,17(5):462-468.

[4] Sibille A,Paulus A,Martin M,et al.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Revue Medicale de Liege,2015, 70(9):432-441.

[5] 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2):21.

[6] 陈素锦.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18):34-35.

[7] 姜阿青, 贺彩云. 呼吸功能锻炼器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21-22.

[8] 王增美. 术前优化呼吸道准备在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7-28.

[9] Endoh H,Tanaka S,Yajima T,et al.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 by posterior thoracotomy,anterior thoracotomy or video-assisted surgery[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0,37(5):1209-1214.

[10] Oparka J,Yan TD,Ryan E,et al.Does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provide a saf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in patients with limited pulmonary function who are other-wise suitable for lung resection?[J].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3,17(1): 159-162.

[11] 陈敏. 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12] 刘利智,姜雅萍,胡梅,等.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0,17(2A):77-78.

[13]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rsion 2.2014)[EB/OL]. http://www.nccn.org/patients.

[14] 李瑤美,姜小芬,黄玲,等.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J]. 护理与健康,2008,7(9):650-652.

[15] 王进国.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学生成才激励[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8):3.

[16] 邵剑,张馨,黄璜,等.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1.

[17] 石美玉.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9.

[18] 许建红,梁虹,黄燕璇.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新进展[J]. 医学信息,2013,26(4):391.

[19] 段清萍,朱琳,陈捷,等. 从激励理论谈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141-143.

[20] 孙平.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发掘病人的期待动力[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 98-99.

[21] 时静,周志燕,刘腊根. 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12,11(5):12-14.

(收稿日期:2017-12-08)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