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6-14陈纪欢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陈纪欢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相近(P>0.05);干预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可有效消除颅内血肿量,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020-02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病常见严重并发症,高血压病可导致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改变,以小动脉管壁纤维样变性和玻璃样变性、局灶性坏死、出血、缺血等为主要表现,可降低血管壁强度,导致局限性扩张,引发微小动脉瘤。另外,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等也可导致血压剧烈升高,导致病变脑血管破裂出血,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本研究探讨了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微创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62.45±2.82)岁;高血压发病时间4~23年,平均(11.45±2.14)年。开颅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2~79岁,平均(62.18±2.45)岁。高血壓发病时间4~23年,平均(11.24±2.86)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显微镜下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避开血管和重要功能区选择合适切口,从血肿和头皮最近的地方构建马蹄形切口,从脑回方向切开皮质直至血肿区,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后进行止血和引流管放置,关闭颅腔。

微创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前进行头部CT,根据扫描结果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深度,注意避开脑部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局部浸润麻醉后经穿刺点将引流管置于血肿腔远端,在距离血肿壁0.5~1 cm处建立引流软通道,引出血肿液态成分,后将引入器接入,将尿激酶和氯化钠溶液分次注入,清除残留血肿。清除后移除穿刺针,将切口缝合并包扎[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显效:血肿完全清除,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5%以上;有效:血肿基本清除,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微创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相近(P>0.05);干预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脑出血类型,其发生和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玻璃样变形引发血管内膜肿胀和脂质沉淀而导致内膜脆性增加和弹性降低相关,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张力逐渐消失,且局部动脉可受高血压冲击出现球状突出,血液还可能入侵血管壁而引发夹层动脉瘤。在血压突发性升高后,动脉瘤破裂并可引发出血[5-6]。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多为用力排便和过度激动等所致,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和剧烈头痛等症状,随着血肿逐渐增大和脑水肿逐渐加重,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中枢性衰竭。高血压脑出血救治关键在于快速将颅内血肿清除,解除脑组织压迫和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传统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方法,但术中出血多,可对预后产生一定不良影响[7-9]。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达到的出血部位更深,可更彻底将血肿清除,还可对血肿清除速度进行控制,避免因血肿快速排空引发再出血。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10-12]。

本研究中,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显示,微创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颅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相近(P>0.05);干预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优于开颅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可有效消除颅内血肿量,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旭,杨东波,蒋传路,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64-167,170.

[2]王锐,李军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5):89,110

[3]沈志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118.

[4]陈瑶刚,赵明媚,徐惠青,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3792.

[5]谢振都,林绍鹏,林庭凯,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188-191.

[6]张继洲.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86-87.

[7]王朝平,吴杰,周敏,等.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494-4495.

[8]陈岷辉,杨呈浩,陈立珂,等.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学与哲学,2016,37(4):24-26.

[9]何苗,陈智,熊左隽,等.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療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93-5194.

[10]季祥举.老年高血压脑出血98例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8-2459.

[11]王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5):96-97.

[12]许光涛,侯庆田,王淑霞,等.超早期双通道多靶点治疗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62-363.

(收稿日期:2017-07-03)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