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蝇王》看威廉戈尔丁的原罪思想

2018-06-12蔡好雨张璐李燕俐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蝇王原罪救赎

蔡好雨 张璐 李燕俐

【摘要】为了引起人们对人性的反思,通过对《蝇王》中情节、人物性格以及对原罪起源的分析,揭示作者威廉戈尔丁对原罪的理解和个人观点,以达到反思人性、追求文明进步的目的。从《圣经》的原罪观出发,介绍了戈尔丁独特的人性观,即没有人可以避免与生俱来的原罪,但现代文明使人实现自我救赎。分析讨论小说中的原罪主题,讨论人类互相残杀的根源,反思人性与生俱来的缺陷,并呼吁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救赎。

【关键词】《蝇王》;原罪;救赎;文明

【作者简介】蔡好雨(1994- ),女,四川绵阳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口译;张璐(1994- ),女,辽宁大连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李燕俐(1989- ),女,四川自贡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威廉戈尔丁的原罪观

威廉·戈尔丁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揭示了人类背叛神的结局。威廉·戈尔丁认为,人的原罪是归因于对神灵的背叛,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类最终的死亡和堕落。戈尔丁对人性的的哲学观点植根于如二战以及美苏争霸等历史事件。

1.原罪起源。原罪思想是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基础的,尽管圣经从不使用“原罪”这个词。对这是一个系统的解释,是由北非神学家奥古斯丁提出的。

传统认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因此产生了罪,这种罪恶将世代遗传给后人。这个说法在《圣经》中是有根据的。虽然人類的状况(痛苦、死亡和普遍的罪恶倾向)是在《创世纪》前几章亚当的堕落故事所描述的,但希伯来圣经并没有描写原罪会遗传给整个人类。

奥古斯丁在《基督的恩典和人类的原罪》一书中指出罪源于人的自由意志的滥用。奥古斯丁认为,原罪触发了人类更加具体的罪行,并以基因传播的形式传播。

换句话说,我们是罪人并不是因为我们犯了罪,而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是罪人,所以我们才会犯罪。原罪是导致人类犯罪思想和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也是万恶之源的滋生地。原罪不但会使人陷入罪恶的深渊,还会使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在西方世界,正是原罪的约束,使人们谨慎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威廉戈尔丁原罪观的形成与发展。威廉·戈尔丁于1911年出生在一个没有宗教氛围的家庭,他的父亲坚信自然科学、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可以促进人类进步,他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民权活动家,主张妇女参。当时,戈尔丁认为,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消除社会丑恶现象,从而达到提高自己和生存状况的目的。

然而,他多年对孩子们的观察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使他开始相信人性本恶,也就是原罪。他发现孩子完全没有理性的思考,在他们的世界里,欺凌、欺骗、打架和哭闹随处可见。他逐渐认识到人性是不完美的。戈尔丁也目睹了二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威廉戈尔丁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消除某些社会不平等因素,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他完全不同的灵感和更深刻的悲剧意识,恶不是其他人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它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

通过学校和战争这些经历,威廉·戈尔丁逐渐同意圣经的教义,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原罪是存在的。但他也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文明的规则和教育可以抑制邪恶的天性。

二、《蝇王》中的原罪

《蝇王》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背景都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威廉戈尔丁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情节,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冲突的描述,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的对比,揭示人性弱点和黑暗的一面。

1.人物性格的原罪体现。《蝇王》中众多人物的不同性格其实就是人物内心的贪婪、善良、慈悲、麻木、无知、叛逆和奴性的外在反映。在小说的特殊环境下,人物性格被放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人。

(1)拉尔夫性格的原罪。拉尔夫是人性中自私的代表。在故事的开头,他是一个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守护者,所以很快依靠自己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成为了这个荒岛上非政府组织的领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现代社会所制定的象征着文明的规则和秩序渐渐地濒临崩溃的边缘,不断的斗争导致了拉尔夫人格的扭曲。他发现只有暴力才能帮助他成为这个岛上的领袖。最后, 拉尔夫沉迷于暴力,可以得出, 以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形式表达的文明必须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的基础上, 一旦这种主要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被破坏, 人们就很容易被心中的自私所诱惑。

在这部小说中, 拉尔夫代表资产阶级的特点。一方面, 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中,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秩序和文明的概念, 希望社会能够在理想的环境下前进。但另一方面, 面对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这个乌托邦式的社会最终会变成一个梦想的破灭,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

(2)杰克性格的原罪。杰克代表着人们最初的粗鲁和自私。在一开始, 受着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规则的最后约束, 杰克并不像怪物那样野蛮, 而是一个勇敢的先驱和强大的组织者。然而, 在经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甚至人与自己之间的冲突之后, 杰克逐渐习惯了狂野的生活方式和挥舞权力的愉悦感觉。在狩猎的过程中,杰克可以想象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做他想做的事,没有任何克制, 在他心中的欲望有机会被释放。

狩猎意味着一种获取肉类的方法, 在杰克看来, 当所有的人只能吃蔬菜, 吃肉代表一种特权,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一种力量。杀戮,不论从动物到人,都满足了孩子心中的原欲, 也使他们变成了蛮族。

如果我们把杰克杀死拉尔夫, 小猪, 西蒙和野猪的行为归因于他对生命和权力的渴望, 那么他最后的仁慈就会被他的本能和邪恶的本性所扼杀。

2.从情节中看原罪。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以一群男孩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反童话故事,揭示了社会罪恶的深层原因。儿童本应该是无辜的, 善良的,但他们已经形成派系并在这不久后,他们到达了一个荒岛。他们为了利益而自相残杀,犯下了除了性欲外的所有七宗罪。

(1)火烧小岛。很明显, 《蝇王》中对珊瑚岛的描述复制了伊甸园的场景。然而, 他们有一些微妙的区别。首先, 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了蛇,这是世界上最狡猾的生物。但在他的小说中, 所谓的蛇只是一个悬挂的卷云。第二,没有一个可能会伤害人们的凶猛动物出现,这保证了自然界的世界不会对人类构成任何威胁。作者刻意营造一个田园诗般的生态环境,然而这些儿童造成的两次大火几乎完全摧毁了这个岛。第一次森林大火可能是一个意外, 当时他们用小猪的眼镜来点干树叶。眼镜代表现代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的生活。但是令人失望的是, 孩子们为他们在火灾现场的意想不到的破坏性力量鼓掌欢呼。第二场大火一定是蓄意和血腥的谋杀。

在书的结尾,杰克成为所有孩子的领导并且命令杀害拉尔夫烧了整个海岛。面对激烈的火灾, 拉尔夫成为唯一一个关注人们对自然的依赖的人: “大火烧毁了果园,明天我们应该吃什么。”这一阴谋意味着人们的邪恶本性将毁灭一切, 如果我们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们,即使现代工具也将成为危险武器。

(2)拉尔夫和杰克之间的冲突。随着剧情的进展, 拉尔夫和杰克之间的区别和冲突演变成了这部小说最关键的因素。当拉尔夫当选为所有孩子的领袖时,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男孩之间的冲突就开始了。拉尔夫是个善良的金发男孩,独立而睿智, 象征着文明和理性。他被选为儿童的领袖,他竭尽全力在岛上建设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杰克有着一头红头发,代表野蛮和专制。两者之间最大的冲突是谁是领导者,孩子们应该去打猎还是去保护那些可以用来求救的柴堆。他们矛盾的高潮在于不同的狩猎观和对保护信号火的部署。拉尔夫命令杰克去看着火, 这对求救很重要,但杰克相信肉类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事实上, 这两个男孩都很自私, 他们只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却从不考虑别人和社会。

3.《蝇王》中的救赎思想。威廉.戈尔丁自称是一个对人性有积极态度并且总是 “对人微笑” 的人。在人性是邪恶的主题下, 许多读者和学者都发现了这部小说的另一重要意义——救赎。在圣经中,原罪被视为人类痛苦和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只有救赎才能帮助人们摆脱不幸。《蝇王》确实强调了人类原罪, 但同时,他的观点是人们可以通过救赎获得美好的生活。

(1)西蒙——耶稣的化身。在《蝇王》中,戈尔丁用西蒙这个人物来暗指像耶稣一样拯救人们于痛苦之中,帮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但最终被杀死的人。西蒙是第一个认识到野蛮杀戮是罪恶的人,并竭尽所能拯救他的同伴。不幸的是,西蒙被杰克领导的邪恶一方残酷杀害。假设拉尔夫和猪崽子是人类的邪恶、粗鲁、自私的代表,那么西蒙则扮演的是人类世界中一个假想的灯。

此外,西蒙从未与杰克一起狩猎,即使拉尔夫和猪崽子终于无法抗拒肉食的诱惑,他也未曾屈服于食欲,始终坚守原则。西蒙是第一个认识到孩子们害怕的怪物是他们每个人心中隐藏的野蛮行为。他甚至和一个充满了苍蝇的死猪头里的蝇王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认为怪物就是他们自己。这场对话不仅印证了西蒙斯对生活的看法,也暗示着他的悲剧命运。

(2)被拯救的拉尔夫。在小说的末尾,这座小岛被烧毁,除了拉尔夫之外,那些施了恶的孩子们都葬身火海。远远地看着这片燃烧的岛屿,拉尔夫认识到了他们的罪恶。除了对原罪的深刻分析之外,威廉戈尔丁在书中也表达了对人性的希望,在最后暗示了人类光明的未来。他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原罪,并且通过遵守社会规则来尽力克服这种原罪。

一旦邪恶的本质在某些條件下暴露,就必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悲剧,并一次又一次地让人们陷入危机。所以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清楚并面对自己的邪恶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生中净化我们的灵魂。

(3)社会规则是救赎之道。我们从岛上的孩子从开始的团结一致,到最终互相残杀可以看出:自由为人类推崇,而自由若是没有任何约束就会是一场灾难。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文明允许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由,而不是限制人们的思想。

我们必须承认,善良对自己有益,也是自我成就的一种方式。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约束,人们逐渐养成自律性和优良品质,为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人类影响着正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阶段的现代文明。戈尔丁也指出了救赎的方式——那就是让孩子们回到现代社会。

三、总结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蝇王》不仅通过描述在孤岛上失去天真的孩子的行为揭露人性了的黑暗,而且表达了作者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人们的良好祝愿。戈尔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可以追溯到圣经的人类原罪,然后我们才能在品质和个性上取得进步。在戈尔丁看来,邪恶的人性将许多善良和积极的东西变成阻碍人类发展的因素,但他也认为,教育和统治即文明在弥补人类的缺陷和控制人类的邪恶方面起着作用,避免了人类的自我毁灭。

参考文献:

[1]陈光明.国内威廉·戈尔丁研究30年回眸[J].当代外国文学,2013 (3):45-47.

[2]董君.野蛮与文明之间——在《蝇王》人性本恶主题中寻找救赎[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3(1):12-13.

[3]何利.堕落的灵魂——戈尔丁《蝇王》的人性分析[J].思想战线, 2009(1):20.

[4]林季杉.论基督教“原罪”说的圣经起源与现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2015(3):62-64.

[5]田俊武.论威廉戈尔丁的宗教人性观[J].烟台大学学报,2010 (2):33.

[6]王佳音.《蝇王》中性本恶问题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6 (1):12.

猜你喜欢

蝇王原罪救赎
阿奎那关于原罪的实在论解析
浅析《蝇王》人性命题的哲学意义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