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尔贯行动

2018-06-12宝丁

航空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奈半岛雅尔莱维

宝丁

6架涂着蓝色大卫星标志的单发轻型飞机在西奈半岛东侧的天空中悄然划过,从座舱里往外望去,一边是漫漫黄沙,另一边则是亚喀巴湾的湛蓝海水,飞机里的人都被紧张和兴奋相交织的情绪笼罩着。时为1955年夏天,侵入埃及领空的这些以色列军机,正任执行一次大胆的敌后侦察行动。

“雅尔贡行动”

故事还委从1949年说起。那一年的2月24日,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停战协议,结束了自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以来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冲突。停战协定签署后尚不到两周,以色列军队就采取新的行动,开始把刚刚获得的埃拉特变成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点。

1950年1月6日,以色列宣布铺设从首都特拉维夫向南延伸到埃拉特的公路。位于阿拉伯谷地南端、亚喀巴湾北端的埃拉特那时尚只是狄窄低平海岸上的一个普通所在,但在随后几年里,以色列人建设当地和首都间一级公路的战略意义就逐渐突显出来了。1952年,以色列开始把埃拉特建设成一个城市聚居地,此后更建起了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埃拉特由是一跃成为以色列最南面的重要港口,成为以色列藉上亚喀巴湾进入红海的重要通道。

此举自然不能不引起以色列主要对手埃及的高度关注,后者以进占亚喀巴湾南决封锁的可能性,事实证明这样做的可能性为零之后,以色列人就想到了军事手段,他们决心以武力解除埃及对亚喀巴湾南端入口的封锁。“厄梅尔行动”计划很快出台,以色列国防军将出动精锐的第5步兵旅遂行这一作战。具体而言,“厄梅尔行动”兵分两路:以色列空军投送第5旅的2个营抢先进占西奈半岛的南端:第5旅的主力部队则从埃拉特出发,沿亚喀巴湾海岸线一路南下西奈半岛,在南端与空投部队会师。

这一计划的最大挑战在于地面部队南下西奈的行动,只有主力及时赶到,先期空投的奇兵才能发挥支点作用,否则难免落得个被包围消灭的下场。而从埃拉特到西奈南端的连续行军道路超过230千米,其间的道路通行情况完全是未知数。

以色列空军派出侦察机对目标区域实施了多次侦察,航拍照片显示西奈半岛东侧的大部分地区适合行军,然而,从艾因富塔吉绿洲向南延伸到海岸村落达哈布的长约56千米的地段,却很难确定是否适合机械化纵队的越野行进。于是,以军决定向那里派出一支敌后侦察队来搞清楚地面状况,这次秘密行动以以色列中部的一条河流命名为“雅尔贡行动”。

“雅尔贡行动”之前,正练习空投物资的以军PA-18通用飞机。

拉姆拉基地的PA-18,摄于1955年5月。

海陆空联动

侦察队由来自第5旅的5名志愿者组成:第51营营长阿希尔·莱维,营副埃曼纽尔·谢克德,第51营的信号官伊格尔·塔尔米,第52营的两名连长拉夫兰和艾伦,以及第51营的侦察员多夫-希姆乔尼。按照计划,这支侦察队将先由以色列海军从埃拉特送往达哈布湾,然后從登陆点步行到艾因富塔吉沿途察探地形,最后,以色列空军将出动飞机把6名侦察员从绿洲地带接回来。

1955年6月8日晚上的特尔诺夫空军基地,莱维带领的6人侦察队登上了1409号C-47运输机的机舱。这是以空军第103中队里机况最好的一架飞机,而当晚的空勤人员——飞行员约瑟夫·奥弗、副驾驶员乌里·亚菲、领航员冉·沙哈夫、无线电操作员阿里·阿隆——也是这个中队最具飞行经验的一个组合。

20时30分,这架“达科它”运输机如期起飞,在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把侦察队送到了埃拉特。在西奈海岸登陆的“H时”定为6月9日的21时30分至22时30分,因此侦察队在9曰上午10时30分登上海军的炮艇离开埃拉特港,开始在亚喀巴湾中向南航行。来自第109中队的1架“蚊”式飞机在远处伴飞,随时准备提供空中掩护。

选择在白天出航毕竟存在风险,因为就在最近,有一艘埃及军用船只经常行驶在同一路线上,看似是从西奈半岛把供应物资运送到位于埃拉特附近的埃及边防哨所去。“蚊”式飞行员阿米蒂·莱文的任务就是监视这艘可能出现的敌船,及早确定其航向,并通报给载有侦察队的炮艇以避免对抗。

那天上午,莱文果然看到了这艘船,他决定吸引埃及人的全部注意力。“我不断降低飞行高度,一直压到甲板上方,船上的埃及军人起先还在朝我挥手致意,但很快的,他们就开始向我的飞机开火了。”“蚊”式飞机振翅离开,而侦察队也顺利到达达哈布湾,不过比预计的时间要久——于6月10日凌晨1时30分才进入达哈布湾,侦察队到2时05分完成登陆。

为求安全,侦察队将在西奈半岛昼伏夜出,估计需要3个晚上才能抵达艾因富塔吉绿洲。当地的白天温度高达50度,所以从各个角度看白天隐蔽都是上佳选择。尽管有不同程度的晕船迹象,莱维的侦察队还是立即趁着夜色出发,他们在第一个小时内行进了7千米的距离;在此期间,那架1409号C-47在头顶上掠过,通过无线电确定了他们的位置。

晨光初现的5时40分,侦察队到达第一个藏身处。在白天休息后,以色列人在当天17时30分再次出发。仍然由奥弗驾驶的C-47于19时45分出现,再度建立联系,之后在11日凌晨2时30分赶来空投物资。

莱维和他的人正盼着飞机来——他们在沙漠地带极度缺水。然而空投并不理想,前两个包裹的降落伞未能打开,结果水罐一头撞上沙地完全爆裂。第三和第四个包裹的落点离侦察队有900米远,侦察兵为了取回水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至少是获得了补充。

“超级幼兽”登场

11日晚上19时45分,1409号C-47再次如期现身,在这次地空通讯中,侦察队队长莱维告诉C-47机长奥弗,他们即将完成全部侦察任务,预计在12日凌晨1时到2时之间到达指定的疏散地点。6名侦察员在这个晚上的步行有明月相伴,如水月色洒在一派戈壁上,让莱维感到有一种别样之美。

到了12日凌晨1时15分,侦察队到达艾因富塔吉绿洲一处地势平坦的区域,他们就在那里等待飞机的到来。1小时之后,那架C-47运输机又来了,机组们投下了水罐,还带来了重要消息:一队轻型飞机将在破晓时分到来,撤出侦察队。

在那之前,用于执行撤退任务的7架PA-18“超级幼兽”通用飞机已经在以色列的拉姆拉空军基地待命,其中6架于6月10日先飞往约特瓦塔,然后转往其南面的埃拉特待命,第7架则留在拉姆拉作为备用机。

以色列人把“超级幼兽”称作“鱼鹰”,空军装备库中为数不多的几架为了“雅尔贡行动”集体上阵,这种飞机具有起降距离短的特性,起飞滑跑距离仅需60米,着陆距离为110米,正是这一特性让它特别适合执行深入西奈绿洲旷野的任务。

突然之间,原本空空如也的约特瓦塔有了6架飞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关注,机组们在当地过夜,然后一大早出发去埃拉特。正当PA-18编队出发时,却出了意外。驾驶队尾那架“鱼鹰”的飞行员摩西·亚兰后来回忆道:“我和一名机械师一起飞,飞得很低,直到‘砰!我们的起落架撞上了一堵石墙!”

一击之下,亚兰本能地猛然向上拉起机头,在他这样做时,PA-18保持了足够的稳定性。机械师探下头去,发现一侧起落架向后弯曲了。当这架飞机来到埃拉特上空时,亚兰低飞、盘旋,同时探出头去大喊大叫,但没人明白他的意思。最后,亚兰决定飞回拉姆拉基地,只有那里才具备修理条件。

在拉姆拉上方1500米高度,亚兰关闭发动机进入水平滑行,发动机熄火后,飞机的双叶螺旋桨进入水平位置,这样一来就算在着陆时发生碰撞,至少也不会损坏宝贵的螺旋桨了——机械师提醒亚兰在机库里并没有螺旋桨的备件。

然后亚兰完成了他“一生中最棒的紧急迫降”——看来起落架够牢的。在这位飞行员返回宿舍冲澡的时间里,地勤人员抓紧时间更换了起落架,这样在几小时后,亞兰和他的飞机就又飞回了埃拉特。在这次插曲中最懊恼的人是谁呢?当然是留在拉姆拉的那架备用机的飞行员了。亚兰说,“因为我坚持要返回到行动中,那个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原谅我了!”

一年之后……

6月12日凌晨,在用于疏散的临时场地上,侦察队仔细清除了石块,然后静静观望着空中。莱维认定此地非常平坦适于飞机起降,但他对附近的山谷有些担心,“附近时而刮来强劲的侧风,我不确定这对于飞行是否有影响。”

与此同时,6架“超级幼兽”已经离开埃拉特,在黑暗中前后错落,采取和侦察队相同的路线飞行。也就是说,先在亚喀巴湾上空飞往达哈布湾,在那里飞越海岸线,然后沿着侦察员走过的轨迹飞向艾因富塔吉绿洲。

出于安全考虑,基地只给带队长机飞行员凯勒特配发了一张航空地图,其余人在飞行中要依次紧跟前面那架飞机,盯着那上面的一盏白色尾灯。凯勒特擅自给每个飞行员发了一张拷贝的地图,事实证明此举颇具先见之明。

完成“雅尔贡行动”的陆军和空军人员合影留念。

飞行中,第五架飞机的尾灯意外熄灭,这让最后那架“跟着星星飞行”的PA-18一度迷了路。晨光初现之际,当所有人都不抱希望时,那架飞机突然出现在疏散点上空。飞行员阿塔尔非常幸运,“我有一张地图,至少知道要飞到哪里去。”

6架PA-18顺利降落,疏散行动随后开始,6名侦察员分别钻进6架“鱼鹰”。登上第一架飞机的是第51营副营长谢克德,他觉得自己的起飞过程颇为惊险,“当地的沙质太软了,加上起飞区域有点倾斜,害得我们在滑跑中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最后我闭上了眼睛。”

第一架“鱼鹰”腾空而起,但就在那时附近忽然有人出现,看起来像是一支埃军的骆驼巡逻队!另外几架PA-18随即加快升空作业,希姆乔尼在他的飞机里也是受惊不小:“轮到我们起飞了,我对飞行了解不多,但我可以看到,当我们越过跑道尽头时,飞机仍然没有起飞。飞行员诅咒道,我拉不起来!我们跌落下去,飞机弹跳起来,然后就这样升起来了!”

所有6架飞机全部有惊无险地返回以色列,侦察员和飞行员受到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摩西·达扬将军的热烈欢迎。“雅尔贡行动”堪称典范,这次由陆军、空军和海军联手实施的行动高效完成,没有遭遇敌军,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而根据侦察队呈交的报告,从艾因富塔吉绿洲到达哈布的全路段都可以通行全轮驱动车辆,大多数地段可以通行两轮驱动车辆。

有“雅尔贡行动”的成果做保证,以军本应于1955年秋季发起“厄梅尔行动”,通过长途突击西奈半岛南端来解除埃及对红海入口的封锁。但是经过权衡,以色列人没有动手。看来这次西奈侦察终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似乎就像是大漠上空的一抹轻烟。

一年多之后的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危机”发生,以色列伙同英法两国对埃及实施了进攻。以军把此次行动称为“卡迭什行动”,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派出一个旅从埃拉特向西奈半岛南部挺进,目的就是解除埃及对亚喀巴湾南端的封锁。这就是一年前流产的“厄梅尔行动”的翻版,而在突击的先头部队中领路的,正是西奈侦察队的队长阿希尔·莱维。上一年埋下的种子,到这时才算结了果。

责任编辑:王鑫邦

猜你喜欢

西奈半岛雅尔莱维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基于莱维飞行蜉蝣优化算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简论蒙古族与星星有关的传说
Non-adiabatic quantum dynamical studies of Na(3p)+HD(v=1,j=0)→NaH/NaD+D/H reaction∗
巴雅尔吐胡硕地区50多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法国民法学说演进中对立法者认识的变迁——以惹尼、莱维、里佩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