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产业生态提升眉山味道
——眉山发展食品产业经济纪实(连载二)

2018-06-11单绍骏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眉山市眉山泡菜

文|本刊记者 单绍骏

本刊在上期内容中,刊登了“眉山市发展食品产业经济纪实 ”的上半部分。上文中,通过选取“眉山印象”的观察角度,结合记者在眉山三天采访见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带领读者走进眉山,初识眉山。近期本刊连续编发了一批有关培育产业生态的文章,意在与读者共同关注新时代发展产业经济实践中,培育产业生态的思路与实践。本期继续刊发对眉山市农业食品产业观察文章的后半部分,仍是期望通过地方实践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培育产业生态、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走进眉山,走马观花中,对看到的与农业食品有关的一些情况,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并在前文中做了详细介绍。

其中包括:

联姻北外。通过眉山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战略合作这件看似平常的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眉山市着眼于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为推进开放型经济而做好准备。一个内陆地级市,十分重视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布局。

泡菜研究院。对眉山泡菜研究院的采访观察发现,这是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型产业研发机构,是基于行业内生力 “由内而外”自主生发的一个“本土杂交物种”。这个泡菜研究院取得的丰硕成果,验证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价值。还反映出眉山市注重产业生态培育的深刻印象。

味在眉山。从“东坡味道”到“味在眉山”,都是眉山市推进“农业食品千亿产业行动” 的前后不同称谓。打造“味在眉山千亿产业”,2017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围绕五大目标,开展五大行动,成果显著。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751.3亿元。距离千亿目标又近了一步。这个产业计划,是眉山市从工业立市向产业立市转变的一个典范。农业食品融合推进,两大产业互动发展,意义巨大。

洪雅藤椒。藤椒只是花椒中的一个品种。但眉山藤椒一家企业占据全国70%市场,肯德基等众多知名企业由此推出以藤椒命名的创新产品,足见其并不简单。通过对这家藤椒制品生产企业的走访,得到了几个观感。一是眉山本土企业成为全国性单项品类冠军的现象,值得深入总结,保持发扬。二是食品企业如何做好工业旅游、工业博览、食业文创和餐食跨界的课题,值得深入探索。三是食品企业市场推广、客户培育、消费创新方面大有可为。

丹棱橘橙。乡村振兴的关键看产业,产业兴则乡村经济兴。2017年,“味在眉山”中的“丹棱特产”销售额达到46.4亿元。这个产业数据固然可喜,但农产品周期性产能过剩现象令人担忧。打造知名品牌、创新市场营销、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都是破解农产品周期波动的切实可行之路。丹棱县在谱写“果业创富神话”的同时,打造本地橘橙全产业链型的“产业平台”,成为丹棱增加农业抗风险能力的一大举措。食品工业保驾护航之下的丹棱农业,才会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农民才能成为产业经济的真正主人。

味在眉山

眉山印象还有很多。例如:规模庞大、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眉山泡菜城”,以及一大批驻区知名品牌;再如:年度行业盛会“眉山泡菜博览会”以及五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正在建设中的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配套展馆:声名中外的“三苏故里”与东坡文化;几个世界级旅游博览目的地的传统古镇和堪比瑞士少女峰的瓦屋山高山旅游资源等等。而眉山行政区划中紧临成都的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天府新区的新发展极也十分值得关注;还有眉山各区县已经建成了十二个百亿级精品特色产业园区等等。因为篇幅所限,对眉山的了解又浅,仅就以上几个局部情况,提出一些初步现感。而在这些粗浅的认识中,对眉山农业食品发展之路,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

眉山之路

在眉山的走访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眉山是个农业大市。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辖东坡、彭山2区和仁寿、洪雅、丹棱、青神4县,辖区面积7186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其中农业人口249万,眉山市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2℃、日照数1005小时、降雨量1039mm、无霜期330天,岷江、青衣江纵贯全境,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全市耕地面积261万亩,其中水田176万亩、旱地85万亩。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柑橘、枇杷、葡萄、茶叶、中药材等,是四川省重要的粮经作物生产基地。这些农业资源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材料,是发展食品工业宝贵的资源禀赋。

眉山市还是食品工业强市。眉山食品工业的情况是:2017年,全市各类食品企业621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75家。规上食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己入厍税金2.5亿元。这些食品企业主要分布在七大门类中。

观察眉山食品工业发展,不是仅仅停留在食品加工制造这一个孤立的工业产业门类上,放大视野,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画面,解读出更多的内容。仅从产业经济这一个角度看眉山食品工业,我们就得到了下面这些观感。

坚持产业立市 立足产业兴城

产业立市是工业立市的升级版。工业立市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经历与经验。但是,工业经济仅仅是产业经济的一部分,而且发展工业产业中的某些门类,越来越受到环境制约。另一方面,无“工”不富,一直是客观现实。工业经济的社会贡献度是农业产业与服务产业所无法简单替代的。简单地去工业化,会失去工业经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工业化的选择与去留,让不少地方出现了两难。

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将传统的工业立市、兴市,改变成产业立市、产业兴市,是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调整。一字之差,并不是名词的变化,而意味着格局放大、理念更新、路径转换和重心调整。眉山市农业食品融合发展,就是从工业立市转换成产业立市的成功范例。

眉山农业经济是眉山发展产业经济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传统农业经济的低效经济特征,虽然经过农业部门为主的各级政府全力支持、政策倾斜、输血造血,在特色种养殖业等方面,实现了部分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较好的经济价值。但从总体而言,眉山农业经济仍需通过农业产业深加工,拉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食品加工制造正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最重要的产业。所以,眉山发展食品加工制造业,在产业经济统筹角度看,就是在支持眉山农业,是在发展眉山“现代农业食品产业”。实践证明,仅眉山本地的蔬菜产量90%以上,就通过泡菜产业得到消纳和保值、增值。

眉山市以“味在眉山”千亿产业战略为平台,一方面以农业园区为引领,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条件、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建成现代农业基地200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40%以上,农村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78%,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9%。其中“中国泡菜城”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排名全国第一;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坡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岷江现代农业园区)、2个国家级种业基地、1个国家级淡水鱼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制造业,推进泡菜、粮油、畜产品、调味品、糖果糕点、饮料、茶叶七大门类食品加工体系的形成。这种基于产业经济规律、立足本地产业资源实际,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的“产业融合”发展,显然较之于传统的工业立县模式,更具生命力,更可持续发展。

产业兴城是工业兴市的转型升级。工业兴市,更多地依靠二次产业“一业兴旺”,客观上很少顾及一次产业的关联。所以往往是工业越兴旺,传统城市化进程越快,而农业越边缘、乡村越凋零。产业兴城则为打破产业边界、农业工业共生共融提供了可能。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摆脱过去源于西方城市化进程经验的传统“城市化”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眉山实际、城乡共同发展的“眉山新型城镇化”模式,搭建了平台。

眉山市从工业立市到产业立市,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老路径、老动能、老理念出现瓶颈等大的时代背景下,认真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用改革的精神与实践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由于抓住了时代特征,跟上了时代步伐,眉山特色的产业立市、食业兴市就应运而生。眉山食品产业为主体的“味在眉山”产业经济新架构,正是走进新时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具有眉山特色的“农业食品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重塑经济地理 改写产业地图

经济地理是对经济活动的内容、地域分布、空间形态和综合性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科学。其得出的成果对于眉山市发展产业经济的门类选择、产业定位、规划修编、空间布局等多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战略性影响。“味在眉山”千亿产业战略,就是重塑眉山经济地理的经典之作。

眉山市在产业兴城过程中,不仅是聚焦几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融合等“技术性”推动产业发展,而且十分重视“顶层设计”的战略引领。在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方面,坚持“全域覆盖、园区先行”,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两城三园七片”现代农业园区,探索标准基地、新型主体、质量追溯、知名品牌、加工物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模式。在食品工业布局方面,充分发挥各区县“小区域”产业要素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布局形成了以东坡区为主的泡菜、调味品、糖果烘焙食品加工业;以彭山、洪雅两县为主的粮油加工业;以仁寿、东坡、洪雅三县区为基地的畜牧加工业;以丹棱、洪雅两县为主的茶叶加工产业;以仁寿县、东坡区为主的饮料加工业。并打造了中国泡菜城、生态养生食品产业园和文林工业园等三大农业食品工业园。这些不同层级的眉山经济地理的重新塑造,最终支撑了眉山产业经济在全省、全国产业版图中位置的改写,其中泡菜、藤椒油、枇杷汁、蜂蜜等一些品类都是全国单项冠军。

产业地图是对产业分布的形象化描绘。也是对本地支柱产业在全行业中地位的一种认定。眉山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立足眉山的自然禀赋、农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条件,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泡菜年销售收入达165.8亿元、创造六个“全国第一”,连续九年举办中国泡菜博览会,“东坡泡菜”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05亿元。建成全国晚熟杂柑优势区,柑橘面积92万亩、其中晚熟柑橘58万亩,均居四川省第一位。同时,还建成了四川省最大的水产种苗、设施葡萄、枇杷、泽泻、蔺草生产基地,创建了东坡泡菜、丹棱橘橙、青神椪柑、仁寿清见、洪雅藤椒等11个中国农副产品之乡,成为“中国特产之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一系列农业食品产业的良好成果,有些已经改写了产业地图,有些将会改写产业地图。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区县域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碎片化要素资源等一系列产业经济举措,都使眉山的经济地理更加鲜明,产业版图更为清晰。

推进要素供给 培育产业生态

创新要素供给,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产业生态,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产业经济的转型需要。眉山发展食品产业经济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归根结底,重点还是在培育产业生态上。以“味在眉山”千亿农业食品产业为例,这些工作努力包括:

做严标准

(一)推进泡菜国际标准制定。市质监局、泡菜研究院和重点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泡菜国际标准《泡菜产品规范》制定,已完成标准提案并通过国标委即将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

(二)开展省级监管示范市创建。全面构建追溯体系,初步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六个区县的县级农产品信息化追溯平台,已纳入250家生产主体实施追溯管理;全市128个乡镇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基本形成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三)领头国内行业标准。完成“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腌菜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征集,制定了章程、秘书处工作制度,组建方案已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四)制定推介名录。在第一批推介名录的基础上,出台第二批推介名录,确定151个生产经营主体、412个(种)产品进入“味在眉山”项目,其中重点名录85个生产经营主体、239个(种)产品。

(五)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风险监测制度,全市定量分析种植业农产品样品2000余个、水产品样品160余个、畜禽产品样品200余个,完成种植业农产品速测样品4万余个,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

做响品牌

(一)强化品牌扶持。2017年,“味在眉山”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十大农产品区域品牌,市里成立“味在眉山”千亿产业品牌营销领导小组,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味在眉山”品牌建设、市场营销。

(二)打造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一县一主业、一县一品牌,“东坡泡菜”“丹棱橘橙”“彭山葡萄”“仁寿枇杷”“洪雅绿茶”“青神椪柑”影响不断扩大。“东坡泡菜”作为“味在眉山”千亿产业的核心,品牌价值达到105亿元;“丹棱橘橙”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成功通过农业部验收,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农产品品牌,品牌价值达到40.6亿元。

(三)打造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味在眉山”企业参与第十二届“四川名牌”评选,新增四川名牌产品8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目前,全市“味在眉山”产品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6件,“三品一标”400个。

(四)科技提升品牌。“味在眉山”产业知识产权品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创建了“中国泡菜城”园区、川南公司和茂华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站,与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农大、中柑所、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长期合作,促进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

做优基地

(一)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坚持发展晚熟橘橙,实施100公里走廊、100万亩基地、100亿元产值的“三百”工程建设,柑橘面积达到96万亩,其中晚熟橘橙56万亩,成为全国杂柑生产第一大市;建成跨区域粮经复合泡菜原料基地46.2万亩,为全省最大的泡菜原料基地。

(二)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种植业方面全年新发展和改造果、菜、茶特色产业面积17.1万亩,建成以仁寿县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枇杷基地,以东坡区为中心的100亿尾名优水产种苗繁育基地,以彭山区为中心的3万亩设施葡萄生产基地,以洪雅县为中心的20万亩绿茶生产基地,以青神县为中心的10万亩椪柑生产基地。畜牧业方面建成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1个,出栏生猪335万头、出栏羊74万头、出栏肉兔2500万只、出栏家禽4100万只;水产业方面建成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国家级淡水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国家级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推广体系示范县2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4家,水产面积24万亩;森林食品方面建成森林食品基地5.5万亩。

(三)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编写《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教材》,制定58种主要作物和水产品标准化种养技术;组织制修《眉山农业地方标准汇编》,制定4种主要粮油作物、12种水果、18种蔬菜、8种鱼类、2种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做强集群

(一)产业集群规模扩大。东坡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工艺最先进的泡菜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第一,聚集泡菜及上下游龙头企业30余家,亿元以上企业12家。洪雅县工业园区生态养生食品产业区已入驻食品企业14家;仁寿县文林工业园区已引进江陵食品、福仁缘农业科技、盛昌食品、碧海粮业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果蔬、畜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二)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正大集团的1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30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构建生猪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分割、包装、冷链体系,实现全产业链服务。投资4.5亿元的中国泡菜城商务会展中心项目今年将投入使用;老坛子新建2万吨泡菜、1万吨调味品的生产线、千禾公司投资5.4亿元的25万吨酱油醋项目、李记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产15万吨蔬菜深加工项目、惠通公司投资3.7亿元的4万吨泡菜原料发酵车间改造项目、吉香居公司投资0.4亿元的泡菜调料自动化生产项目等新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占地100亩的思念食品西部基地、投资1.25亿元占地120亩的川娃子食品厂、投资2.2亿元占地53亩的洪雅国际藤椒文化旅游产业园、投资2亿元的若水茶叶精深加工及茶饮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一批项目也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三)利用资本市场入驻新活力。积极支持“味在眉山”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和挂牌融资,组织各类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了资本市场融资培训,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强做大。茂华食品、李记泡菜、四川豪月等20余家优质企业纳入省、市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鼓励支持茂华食品进行股改工作,邓仕食品、三品农业、四川豪月等5家企业已分别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四)科研水平不断壮大。建成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中国泡菜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等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组织泡菜、果蔬、粮油、调味品、畜产品等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正在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首创泡菜“稳态发酵”理论,开发出“直投式功能菌”和“自控连续式发酵装备”,攻克泡菜生产高效节水技术、亚硝酸盐降解等关键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类一等奖,正在申报创建国家泡菜科技创新中心;“四川花椒特色经济林培育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推广”科研课题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味在眉山”产业相关企业新申请国家专利50余件。

做大市场

(一)大力发展会节经济。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参会嘉宾1250余人(国际120余人),参展企业252家(国外19家),销售2893万元、38万人次现场游购,“味在眉山”和知名侨商走进眉山活动签约86.2亿元。邀请300名外国友人和5名世界环保小姐开展全球推广。在“2017中国会展行业年会·年度颁奖盛典”上,入围“2017年度中国十佳特色展览会”,荣获“中国会展业年度大奖”。区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三苏桃花节、观音葡萄节、黄丰橘花节、仁寿乡村文化旅游节、曹家梨花节、洪雅采茶节、李子采摘节、丹棱“不知火”橘橙(桃花)节、青神椪柑节等丰富多彩的会节活动。

(二)组织推介走向世界。先后组织“味在眉山”企业参加澳大利亚国际食品展、洛杉矶美食展、四川农业食品中东欧经贸交流会、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第九届国际茶展暨第二十八届香港国际美食博览会、2017年川货新春大拜年、第五届四川农博会、成都春季糖酒会、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眉山樱花节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参加了海上丝路“盛世公主号”邮轮首航特别活动,在新加坡、北京门头沟、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开展专场推介。邀请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宾团60多批700余人次莅眉参观考察泡菜产业,举办了第四届中日农业交流合作研讨会,邀请中、日、韩泡菜专家进行高峰对话。

(三)开拓电商市场。推进中央、省级电商项目,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仁寿、青神、洪雅)、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产业示范县2个(丹棱、彭山)全市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和电子商务运营中心5个,乡村级电商服务站近900个,农村电商网络构架基本形成。着力培育本地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已建成赶场小站、幸福仁寿、家园帮、眉山全搜索·同城购、乡鹰网、彭山全程购、智慧通等公共服务电商平台,涌现出仁寿网贸港科技、青神易网科技、四川蜀商、丹棱雅购等本土电商企业50多家,网销“味在眉山”系列产品。先后举办中国·仁寿第十七届枇杷节暨第三届京东网上枇杷节、丹棱县首届西部农特产品微电商峰会、互联网+“不知火”橘橙节等电商专项活动,组织参加浙江省义乌市2017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互联网+农业”论坛等活动。全市开展电子商务的农业企业141个、专业合作社686个、家庭农场267个,实现网销售额22亿元。

眉山农业食品融合发展之路,还有许多成功经验与案例有待深入总结。眉山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也有待深入研究。但仅从走马观花的粗浅认识中,已经能感受到眉山产业立市、产业兴城浓浓的氛围,奋发向上的努力。产业发展要素供给的越充分,产业经济发展的越健康。十九大后,产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产业经济发展是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分工更精细,从数量发展变为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新阶段发展产业经济,必须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改善要素供给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眉山食品产业发展注重了要素供给的改善。

眉山启示

走马眉山,观花食业,收获不小。眉山之路对于其他地区发展产业经济、重塑经济地理、改写产业地图、推进农业食品融合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借鉴、思考之处。初步考虑有如下思考重点。

一是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抓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做好当前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新思想,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眉山发展农业食品产业的创新实践,在不少方面正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落地实践。例如:根据“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眉山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挖掘新动能,努力培育新亮点。将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追求增长速度转为追求增长质量,抓紧实现换档升级。在开放型经济方面,深刻理解习近平“一带一路”等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及时打基础、做准备、抓开拓,把联通世界、对标全球,排上重要议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对重大的对应关系。只有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建设,才是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对眉山发展现象的观察中,比比皆是普遍存在。发展产业经济、抓牢实体经济,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也不断得到验证。而眉山市发展产业经济特色鲜明,以“味在眉山千亿产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经济发展中,不仅是抓牢了实体经济,而且是打破产业边界、融合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实践,是新时代在新思想指引下的新实践。

总之,眉山农业食品产业经济培育发展,贯穿着新理念、新思想。而正是这个决定性因素,预示着“眉山实践”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二是产业经济抓住重点。发展产业经济有多种模式和不同路径,各地情况不同,选择有异。但是,发展产业经济除了存在“特性”之外,也存在着“共性”。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就是新时期发展产业经济的一个“共性”。眉山市从工业立市转为产业兴市,一字之差,体现出了战略之变、格局之变和重心之变。工业立市时,追求做大产能,聚焦招商引资,重视产业集聚。而新常态下的产业兴市,不再是停留在产能扩大和工业园区的简单扩张上,招商引资也面临着同质化激烈竞争和企业投资周期变动的挑战。地方经济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进步,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精心培育产业生态。抓产业生态培育,就是抓住了现阶段地方产业经济的主要矛盾,而所有为培育产业生态而付出的努力,则正是促进矛盾转化,解决核心问题的工作价值所在。眉山农业食品产业经济发展现象中,一类是以泡菜产业为代表的纵向产业链发展现象。从数万亩泡菜原料基地、上千亩泡菜城产业园区,到泡菜研究院、泡菜博物馆、泡菜国际博览会等各产业环节,培育形成了充满内生力的产业系统,这个基于内部共生关系的生态化系统,正是优良产业生态的典型写照。而另一类以“味在眉山千亿产业”行动为代表的产业现象,则是打破产业边界和行政区划,更加带有横向产业融合、多维产业生态特征的产业培育实践。这个看似更具“集成营销”和“区域品牌”培育的产业实践,实质上是对泡菜纵向产业链类型的补充,并与之共同为培育眉山农业食品大产业的产业生态做贡献。眉山产业实践反映出,抓住产业生态培育,才是抓住发展产业经济的“牛鼻子”。

三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的大道理,人尽皆知。实践中真正抓好比较优势,则并不容易。在各地采访交流中,发现很多地方认定的本地比较优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服务优势等等。这些因素确实客观存在,但“优势”并不等同于“比较优势”。同质化的优势显然与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有本质区别。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是要准确的界定问题。所以,准确认定本地比较优势,是培育放大本地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眉山的比较优势条件优越,选项内容多、范围广。但就眉山产业经济而言,将产业生态、产业融合与产业文化等几大已有的产业基础,整合打包成一种平台型经济,让这种富含地方优势与特色的产业要素集合,成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落地实践。以眉山泡菜和“味在眉山”千亿产业行动为代表的一系列眉山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实践中,已经产生或存在着“眉山模式”。而发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比较优势。在这个意义上看,眉山农业食品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创新实践等实际构成了的“眉山模式”,正是眉山发展产业经济,实现产业兴城的重大比较优势之一。继续从这个角度观察下去,我们会发现一些地方过于关注“显性”的碎片化优势条件,而这些零碎的优势条件缺乏整合,既形不成拳头,又大量体现出同质化。所以,对特色优势的“再加工”,也是让普遍优势变成比较优势的方法之一。

四是对标国际国内标杆。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内含着不同对标,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现实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四类相关现象,一是无对标,盲人摸象。二是对低标,得过且过。三是标太高,无法落地。四是标不低,但尽力可为。对眉山发展产业经济的初步观察,已经感觉到大致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基于自身可塑性客观判断与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刻理解,坚决对标国际先进、努力争创国内一流,以产业品牌、产业质量、产业内生力及产业生态等产业实力为依托,以进入国内、国际相关行业的第一梯队为目标。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支持了这种判断。例如特色小镇建设。不少地方是抢抓机遇,争取政策扶持,大干快上。而在眉山,也有一些古镇可搭顺风车发展。然而眉山的做法是不急于申报开发,而是邀请来国际最知名几大环境景观等设计公司实地考察,对标世界知名古镇,竞标投标。而在记者采访的同时,一批来自瑞士的高山旅游专家,正在对眉山市的瓦屋山进行考察,据了解,这批世界顶级专家团队考察后的结论是,完全具备达到瑞士高山旅游最高标准的自然条件。而再看泡菜会展中心的设计施工与泡菜博物馆改建、泡菜城产业园规划及工厂外立面风格、产业园区街景等等众多细节现象之后,会发现眉山市干大事,要么不干,要干就尽力干到最好。这和一些地方急功近利上项目,不求质量搞政绩形成了对比。而眉山追求工作质量的产业实践,与其重视高对标有所关联。

五是坚定搞好顶层设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边干边试、先干先行“摸石头过河”的解放思想和探索精神,成就了四十年发展辉煌。但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十九大开启新时代的历史大变革中,“顶层设计”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置性引领。“顶层设计”质量,还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改策供给”的提质增效。具有影响全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就区域农业食品产业经济发展而言,相关顶层设计有几点十分重要。一是新官理好旧账。不要因主要领导变换、发展思路不同,而使原有的产业基础变得边缘化。农业食品产业必须久久为功,半途而废会伤筋动骨。二是要有较高的视野。农业食品存在周期性波动规律和低端产能过剩特点。但作为“刚需”和创新消费的重要领域,又是一座产业金矿。是挖黄土,还是沙里淘金,与顶层设计的洞察力有关。需要一定的远见卓识。三是结合实际适度拔高。掌握好资源与目标的匹配度,控制好发展空间与操作能力的提前量。四是相信群众,依靠基层。顶层设计源于基层实践,是对原有实践的认识和升华,然后又要接受新实践的检验。所以,一线干部、广大企业家、专业人士等“摸石头”的人,往往有着大量的真知灼见,通过制度安排,使顶层设计与摸石头的探索有机结合,才能更接地气,更有效率。而眉山产业实践中,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少的实际体现,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

总之,对眉山的短暂走访,引发了一些深度观察与思考。之所以认真思考眉山现象,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食品产业经济也随之进入了新阶段。区城产业经济是新时代新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与支撑。农业食品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人心所向。而新时代抓好农业食品产业经济,既需要自身摸索,又需要学习借鉴。“眉山实践”,是发展区域农业食品产业经济的有益探索,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粗浅的观察印象与产业思考。

鸣谢:本文写作受到眉山市泡菜办、眉山泡菜城产业园及部分重点企业和泡菜研究院以及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相关资料。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猜你喜欢

眉山市眉山泡菜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苏轼眉山足迹
继往开来新一中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雪花泡菜
涂白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My Opinions on How to TeachSection B 2a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