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上彰显中国水文化的力量
——杭州的机遇和担当

2018-06-11钱克非

杭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杭州一带一带一路

文 钱克非

作者单位:杭州医学院

2017年5月,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向来自130多个国家的代表阐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传承性,公布中国和沿路国家的初步合作成果,继续展望“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同时作为倡议主导国,明确宣布中国的开放姿态和先期投入。

融入“一带一路”,有望刷新城市发展新高度

“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别于古代欧亚大陆间开通需求与学术命名均来自外部世界的丝绸之路,它不是古丝路的再现或延续,而是全球发展的中国创意:通过与沿线国家一道打造国家间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同富裕的经济道路,逐渐走向人类大同的政治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别于近代欧美大国沿用的发展模式。它摈弃殖民主义和代理人制度,明确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和态度,倡议采用“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强调各国间平等的互联互通。

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最能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坚决和强盗行径说不。面对低迷的世界经济和动荡的国际政治,中国不满足仅于西方七国共商天下大事,而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开始新形势下的又一场社会改革和实践。对内,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后昂首挺胸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主动了解外部世界的自我教育和完善过程。对外,这将是在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机会,是世界历史上又一次无教科书可寻的开天辟地之伟业。

杭州有幸,在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启中国印记的历史结点,被推到城市发展的新高度。作为一座千年历史名城,怎样才能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充分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社会活力,走出一条兼具中国特色和杭州个性的城市发展道路?怎样才能在“一带一路”上彰显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怎样才能通过与沿线国家人民的同甘苦共创造中实现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宗教的民心沟通?这是既需要认真思考,又需要勇敢探索的问题。

构建水文化,展现“一带一路”的杭州担当

杭州在新时代的机遇和担当,离不开一个“水”字: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湾江海港口城市,东海之滨、运河之端的都市……横观城市空间,杭州是多种水资源、水形态的交汇,集海水、江水、湖水、河水、溪水、泉水、潭水、池水和井水于一城;纵览时间隧道,杭州不断刷新着以水为中心的创造和发明: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良渚文化遗址的水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浙江潮的成功治理、西湖人文形成的中国山水审美、由水、土、木、火四大元素综合发展而成的丝绸、瓷器、茶叶行业直至西湖边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众多的奥林匹克游泳冠军、为保护生态环境最先实施的河长制等。可以说,杭州是历史和现代交汇的“中国水城”,千年来从未中断创造和发展独特的水历史水文化。

面对当今世界的“和平赤字”,杭州应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以和为美平天下的传统。这里的“和”是五代十国战火纷飞时期吴越国王在此开辟的和平建设模式,是其后代放弃国君之尊,成就中国历史上和平统一的佳话,更是杭城随处可见的儒家思想倡导的“中和之美”以及多样性的“和谐之美”。杭州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融山水之和、宗教之和、城乡之和的城市,在这里,根本没有培育造成欧美社会矛盾突出的种族主义的土壤。

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赤字”,杭州应弘扬以水为业,疏水而运的传统。世界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京杭大运河,在当前多国战火纷飞、难民四溢、全球化贸易受阻的情况下,最应阐释也最有价值的是它的运通功能。在受到工业革命影响之前,大运河一直是中国连通大江南北的一级交通大动脉:不仅连通沿岸重要城市,挽住南北五大河流,还穿越了风格迥异的江南文化、江淮文化、齐鲁文化、燕北文化。源源不断的漕运、商运和客运不仅把货物和乘客送到四面八方,还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文化向多元一体化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统一打下了坚固的物质、经济、文化基础。在当前的高铁时代下,这种运通精神不仅在大运河流域仍有需求,也将在“一带一路”上继续发扬光大。

面对当今世界的“治理赤字”,杭州应继续发扬以水为魂,治潮而成的传统。由于杭州湾呈一横置喇叭形,钱塘江入海处正处于最窄的喇叭口。杭州湾江边土地多受海潮冲蚀之害,危及百姓生命与财产,也威胁河道的安全和通航。为御海潮,一代又一代的弄潮儿前赴后继,为杭州城市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迁到钱塘江边的市民中心,标志着杭州从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而历史上,钱塘江大潮的治理正是这所城市的“初心”和开端。从破坏环境,危害生命的潮灾水害到勇敢者大无畏地弄潮治潮,人们经历了对潮水的恐惧无助到欣赏赞叹,这种转变体现出人类体力和精神上迸发出的巨大能量,给杭州市的城市建设、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发展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这里包含着中国以人为重的江海观,而非以物为旨的探索发现;以民为本的英雄创造观,而非以财为主的经济观;以波涛为美的审美以及对生命不息,川流不止水精神的无限向往。这些在钱塘江沿岸的拥江发展、“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

杭州不仅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更成为年轻人安居乐业,创新创业的摇篮。“水德含和,变通在我。”成于治水的杭州人民从未满足于驯服的钱江大潮和美丽的西湖风光。当京杭大运河的水上运输被南来北往的空中航线和高速列车超越,不再是国家一级交通大动脉时,深谙“从善如流”之道的杭州弄潮人,把握着“动”与“变”的关系,审时度势地发展起现代物流、信息流和数据流。四通八达的航空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将杭州和世界紧紧相联。

猜你喜欢

杭州一带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杭州院子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