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20年的“杭州样本”
——从1.0优势向3.0优势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8-06-11夏烈

杭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杭州作家

文 夏烈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市网络作协主席

编者按:上世纪末以来,网络文学就像民间手抄本一样,一直流传和兴盛于民间,被视为“文化快餐”难登大雅之堂,不被传统文坛所接受。20年过去了,网络文学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一直持包容开放的态度。经过20年发展,如今网络文学已经到了一个窗口期,在泛IP化的行业背景下杭州网络文学该何去何从?网络文学产业又该如何成为杭州新一轮城市经济增长点?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很有必要对杭州网络文学发展脉络做一个梳理,为其新时代的发展作一探讨。

已经有不少人问我杭州网络文学起于何时。

事情酝酿和积淀到一定程度,产生渗透与溢出效应,才会形成这样的究根问底的愿望。人们把这件事当作重要的事、当作知识的一部分、当作与人交流的话题,就会希望从专业人士那里寻求答案。网络文学,杭州的网络文学,就是这样的。真正说清杭州网络文学,这一点非常不易。

说非常不易,一是因为很多事情、很多工作、很多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创造,哪怕经过十年、二十年,照样很难进入人心,有成为过眼烟云的风险,这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二是作为一名亲历者、参与者,特别清楚如果不是时代的因缘聚会——大时势和个人化的努力,一切都可能会滞后,可能谈不上网络文学的“杭州作家群”。所以今天,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生气勃勃的“少年”,我们理应“且行且珍惜”。

杭州网络作家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基石之一

如果要追溯杭州网络文学的源头,从作家创作说起,无疑是一种最基本、也最简单的梳理法。那么,比如沧月,比如燕垒生这样的“前辈”就突显出来。

中国网络文学20年,是从1998年台湾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的,然后带动了大陆第一代网络作家的小说创作潮。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慕容雪村们之后,就轮到杭州的沧月、燕垒生们了,与他们同时的国内网络作家还包括今何在、江南、杨叛、小椴、步非烟、沈璎璎、蒋胜男……

燕垒生年龄长一些,上网贴小说大概在1998年,注册网名(笔名)时想到了自己15岁时起的别名“燕垒生”,语出明《小窗幽记》“是即风雨花,浮生燕垒”一句。沧月是2001年在榕树下注册的ID,用了出典于李商隐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的网名(笔名),但她认真写武侠小说则可上溯到高中时期的1994年,成名作“听雪楼”系列就是那个时候开的笔。

这波网络作家,其实已经奠定了今天网络文学主流就是类型小说的基础,比起安妮宝贝、宁财神、慕容雪村那些文学青年而言,他们虽然也一样“文学”“文艺”,但选择的路数则是武侠、玄幻、言情等类型小说,跟中国古典小说、古典诗文、传统文化可谓血肉相连,有浓郁的“中华性”(在青年人的流行文化看来,就是“中国风”)。

另一些特点也值得一说。比如,他们都是清一色的“70后”(尤其是“75后”)作者。可以说,中国第一代网络作者主力为70后群体,对于70后而言,当时大陆的民间阅读和图书市场,正好接续和迎上了港台新武侠、新言情这部分养料,与之相伴的则是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民国散文诗歌小说等,这是当时大众文化追求以及可购买对象的主流。

又比如,他们呈现着网络媒介和纸质媒介的过渡特征。像沧月、燕垒生,其实在网络写作之前都已经开始了纸质小说的创作;2000年前后借互联网红利扬名立万之后,又迅速转回了纸质刊物的发表和纸质图书市场的出版,这是当时更易传播和赢利的纸质媒介(出版商)集团。

再比如,早期的网络作家中半数作者都有不错的教育经历甚至高学历、海归背景。比如杨叛是海归博士,江南北大毕业后到美国读过博,沈璎璎是协和医科大博士,步非烟是北大博士,沧月是浙大硕士,凤歌是川大本科,今何在是厦大本科……这一信息可以读解出,在中国民用互联网开始推出的1996年前后,最早一批有条件和氛围使用它的网民往往是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其余像小椴、燕垒生等,虽没有名校背景和高学历,但几乎都是标准的文学青年和古典诗词爱好者,能写纯文学作品,至今葆有良好的旧体诗词创作习惯。

杭州网络作家是网络文学爆发期的主力军

那什么时候是网络作家的大爆发时期呢?杭州的网络作家在其中涌现了什么样的人物?

这依旧跟平台的赢利模式有关。当文学网站只是爱好者、同仁们聚集更文、互相取悦的小天地时,写得有点名气和粉丝了,就会选择迅速转化为纸质图书,这对作者显然更保险、更有利。但网站经营者则不是。因此,网站的老板们必须想出赢利模式,让自己活下去——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文学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资本属性就来自于“活下去”的原始动力。以之为业的人们必须通过创新、创业、创富才能存在于时代之列,才能从崭露头角到出人头地。当时这个领域平地起楼,毫无背景、资源和体制保障,全靠生计线的自我挣扎。

2003年起点中文网实行收费阅读(VIP)模式率先成功,为“活下去”探索出了道路。网络作家开始通过给网站写书,不需要辗转到出版商那里就获得了第一桶金。

南派三叔、曹三公子(曹昇)、流潋紫都是这一时期冒出来的在杭作者。虽然他们仍然跟出版商的利益捆绑紧密,但已经是网络收费阅读模式兴起、网络作家初步利好后信心倍增的产物。

2006年6月26日,一个ID为218.109.112.*的马甲出现在贴吧,这贴吧,是当时已经出来的大神天下霸唱及其《鬼吹灯》的讨论贴吧,然后《盗墓笔记》开始了……该小说之后转至起点中文网正式连载,这也就是“南派三叔”的开场。

而差不多同时,一位ID名为“杭州病人”的作者(曹三公子)开始在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连载他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这部书成了那段时间天涯历史小说(讲史)的双璧,另一本正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同样是2006年,流潋紫却经历了被连载的晋江文学网“挂牌”责罚的尴尬,原因是被粉丝举报有抄袭嫌疑。但她不久毅然离开网站利用自己的博客一章章、一字字写下去,从当时的40万字变成400万字,最后成就了《后宫·甄嬛传》的地位。

这些杭州网络作家(按照网文圈的规矩,叫“大神”)们的故事,2017年被我写进纪实作品《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的第一部“星火时代”,2018年5月由花城出版社推出。让这些亲历故事变成杭州网络文学发生、发展的文字记忆,变成史料,是我的愿望。而这一举动也让《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一书成了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 夏烈(左)

网络文学“杭军”初形成

在20年的杭州网络文学发展中,形成了本土网络作家和外来“移民”网络作家融合辉映的人才局面。像烽火戏诸侯、陆琪、燕垒生、疯丢子、七英俊等都是杭州地区土生土长的作者;沧月、南派三叔、流潋紫都是省内定居杭州的;而到了曹三公子、天蚕土豆、梦入神机等,则是外省人士定居到杭州的“移民”典型——这种四方来集的势头目前有增无减,成为杭州网络文学生态优势暨杭州文化、经济、服务等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当然,这与我们过去十年的组织工作努力分不开,很多省外作家正是冲着杭州组织的人情味、归属感、好政策等移过来定居的。而组织优势也成了杭州在网络文学上继1.0阶段的创作优势后,领跑全国的第二项优势,是2.0阶段的标识。

可以说,有作家不一定有组织,有作家集聚不一定能称网文“杭军”。所谓“杭军”,其实是组织力量施加和保障出来的,从而有力量,有凝聚,有团结合作,有集体亮相。

我非常荣幸,自己在2006-2007年赶上了、也开启了杭州网络文学的组织工作。当时,我从浙江文艺出版社调到杭州市文联不久,2006年底兼任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时任的市作协主席是嵇亦工,文联主席是陈一辉。

当时的主流文坛、官方都还没有太重视网络文学,一个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网络文学是大众市场的消费快餐,不但文学上没有价值,而且从大众文化潮流来讲也一定会朝生夕死。我作为体制内文坛序列的一份子,于2006年底提出来可以在杭州市作家协会内建立一个“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作协的主席团也不反对,大多数主席团的前辈倒认为我有心做事、工作创新,至少是好的。

我清楚地记得,怎样一位一位把这些网络作家从网络和生活里找出来,与他们沟通、斡旋、说服、激励、交朋友,发生了很多有趣生动的人际故事。最后是个好结果,沧月出任第一届创委会的主任,南派三叔、曹三公子、流潋紫、陆琪等一一加入作协会员。他们有了组织上的“家”,我也有了个人印迹的为之辛劳已然十年的“家”,更是今天网文“杭军”的奠基。

杭州,为网络文学打造一个“家”

在那之后,杭州创造了很多国内“第一”。自2007年1月我们在国内作协成立首个“类型文学创委会”,2008年5月浙江省作协也成立了首个省级作协的“类型文学创委会”;2008年4月,我们推出了“国内首本类型文学概念读本”;2011年2月,我们启动了华语领域首个网络类型文学奖项“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主办单位是浙江省作协、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作协《文艺报》社、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1月7日,全国首个网络作家协会“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在杭州诞生,同年启动“网络文学双年奖”;2015年11月10日,全国首个省会城市的网络作协“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由于省、市宣传部、作协、文联的重视关心,以臧军、曹启文、应雪林等为代表的作协、文联领导,自2014年始坚持走在一线、走在前列,带领和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了杭州网络文学的组织形式,夯实了作家的向心力和核心价值观。我作为省、市网络作协的发起人之一,先后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和杭州市网络作协主席,现任副主席包括烽火戏诸侯、天蚕土豆、管平潮、陆琪、蒋胜男、燕垒生、曹三公子等网络作家代表人物,沧月、流潋紫担任过第一届的副主席,梦入神机增补为第二届的副主席。

杭州网络大神们的日常工作开始增加了不少协会工作、涉外工作、新时代精神思想的学习,他们总的是热情的、慷慨的、合

作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愈来愈多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浙江“网络文学双年奖”在内的重大荣誉,使得他们信心满满,艺术上也自觉要求精进,形成了出精品、壮杭军的意识。

2017年4月14日,中国作协决定在杭挂牌成立“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与浙江省作协、杭州市文联共建。2017年12月9日,在滨江区挂牌成立了“中国网络作家村”,由中国作协、浙江省作协、杭州市文联、滨江高新区委共建。唐家三少、猫腻、蝴蝶蓝、月关、酒徒、匪我思存、玄色等男女频的一线网络大神,纷纷入住和注册在杭州;欧阳友权、白烨、黄鸣奋、陈定家、肖惊鸿、马季、邵燕君等学者、网络文学专家被聘为研究院的研究员。而转眼即至的2018年5月17-20日,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将在杭正式启航,国际、国内与网络文学相关的人士300余位将齐聚白马湖畔,探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之路。这一切,真正形成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浙江经验”和“杭州样本”。恰如欧阳友权教授代表网络文学研究界发言时说,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进入了“浙江时间”。

2018年4月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上,学者庄庸、王秀庭有一篇长文《中国网络文学:正在进入“现实题材”新时代》,里面有一节题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网络文学主流化的发展逻辑”,写道:

中国网络文学区域发展的“XX模式”已成格局。以一南一北——华语网络文学双年奖为核心的中国网络文学浙江模式和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为核心的中国网络文学北京模式——为代表,探索和实践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创作和生产引导机制与体制已经提上轨道。

浙江连续两届举办“华语网络文学双年奖”,评选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创办《华语网络文学研究》,开设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成立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院,一系列组合拳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基础。

这是行家里手分析全局后,对“浙江模式”“杭州样本”在全国地位和新时代文艺发展中位置的最准确描述。

杭州迈向网络文学3.0模式

如果要说杭州网络文学发展目前的短板是什么?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又应该是什么?我的个人回答是,在保持好已有优势的前提下,务必推进3.0阶段的产业优势,这是网络文学产事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杭州网络文学补短板的相对弱项,更是最终巩固、留住前两个阶段网络文学优势的必要保障。

目前来看,杭州网络文学至少有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1、政策扶持不全(如税收、人才),作为网络文学资源基础的作家可能流失。2、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推广路径,浪费了杭州网络文学的国际化传播基础。3、杭州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文学网站。4、杭州仍未确立统一的聚集型网络文学产业整体规划和布局。5、面对文化产业,杭州的顶层设计已初具文化治理观念,但如何在执行层面运用专业智库和文化科技手段,尚欠重视。

上述问题的解决,我看主要可以依靠两个办法:一,对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艺、数字内容产业要做崭新的、一体化的顶层设计,要重视其在时代社会中复合性的功能辐射效应,使之真正成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新名片。二,要做好3.0阶段网络文学全产业链发展的文章,培育扶持企业主体,让市场的手段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也要让市场主体有灵魂、有理想、有文化,为杭州打造网络文艺之都的可持续性发展壮硕精神与本领,做好基业长青。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直是杭州特色、杭州能耐的体现。相信我们在新时代互联网文艺的未来实践中依旧拥有智慧和勇毅。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杭州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