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乡村劳动技能课程实践研究

2018-06-09陈超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主题教学新课标

陈超

摘 要:湖南省宁乡市虎山特殊教育学校以主题教学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农村培智孩子的实际情况,开展带有农村特色的劳动技能校本课程,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完善配套的辅助教学设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致力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方式,谋求劳动技能课程建设的实效、高效。

关键词:新课标;劳动技能;主题教学;培智学校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25

课题项目:长沙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农村低、中年段智障儿童劳动技能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 超(1990—),男,江苏徐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乡村劳动技能课程教学。

一、新课标下的劳动技能课

新课标指出,劳动技能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以培养培智学校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其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传统劳动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不够重视

往常湖南省宁乡市虎山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忽视了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知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门课程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对于劳动技能课程则不做要求。这样,学生不仅文化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没有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另外,学校缺乏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很多劳动技能课程内容无法实施,同样也制约了劳动技能课程的开展。

2.教学目标过于整齐划一

我校劳动技能课程由于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学,大多数教师为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设置了相同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这种整齐划一的目标定位没有考虑到智障学生极大的个体差异性,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情况

我校大多数教师按照学校采购的教材进行劳动技能课的教学,忽视了乡镇特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与城市中的学生也有所区别,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不仅脱离了实际情况,也与新课标中提到的劳动技能课程的性质相违背。

4.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我校授课形式仍是十分传统的、在教室里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性不强,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学生评价机制流于形式

我校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仅仅是在期中、期末做一次测试,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得出相应的成绩。但是,这样做既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反馈。比如,学生并不知道优秀与及格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哪些技能没有掌握。

6.家校教育缺乏衔接

我校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又十分有限,更甚者将孩子当成“烫手的山芋”,或出于同情而过分溺爱,使其在我校建立起的劳动习惯得不到巩固和强化,经过一个假期后又回到原点。

三、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1.大力创建劳动实践基地

我校先后建造了蔬果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花猪养殖基地,基本涵盖了普通农村家庭日常的农务工作,并將基地按照年级分到相应的班级进行日常打理,由专业的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基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另外,针对低年级学生劳动技能课程主要以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大型的洗手、洗脸池,可以让很多学生同时洗手,大大方便了教师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

2.请专家教授进校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邀请肖非、万勤等十分知名的特殊教育领域专家教授走进校园,培训一线教师们先进的专业文化知识,并为我校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

3.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展主题教学

首先,为什么要实施主题教学?

从表1可以看出,主题教学既符合课改精神,又符合探究性课程的设计要求,还符合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对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其次,如何实施主题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分布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大致将劳动技能课程作出如下划分(见表2)。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校采取实践法与口令法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劳动技能课程课中除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记住或唱读相应训练项目步骤的短句或儿歌。例如,低年级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洗手”中,除了教会学生洗手的步骤,还会叫他们唱《洗手歌》:“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缝指尖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干净。”这种简单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既符合培智学生的记忆特点,又能够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地洗手,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做到多门学科相互融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按照年级段进行大致的划分,考虑到不同的智障生在劳动承受能力、劳动技能的接受能力、劳动的兴趣爱好诸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劳动技能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水平,选择符合学生现水平的训练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劳动技能而言,过程显然要比结果更重要。劳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敢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在评价方式上,我校不仅要让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更要让家长、学生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

四、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摸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和教训。

教师们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教案改编成了数本劳动技能校本教材。每本教材包含一个主题活动,在课前与课后都有相应的情况说明与评价标准,适合本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校园也变得越来越干净,学生的个人卫生和校园卫生都有了不小的改善,大大减轻了生活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生通过简单的劳动,自信心明显增强,配合家长的鼓励,既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还让家校沟通更加有效、顺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过分注重主题活动,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

由于教师选取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不会的,教师开展主题;学生会的,则直接跳过),所以,知识的获取并非系统的,而是散点式的习得。

2.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一是活动的时间不好分配和控制。大的活动占用的时间过长,小的活动会让课堂安排不合理,如劳动后学生的心收不回来,那么下面的课程则很难进行。

二是学生个别差异大,学情复杂。学校每个班有13名左右的学生,其中障碍类型包括轻、中、重度智力残疾、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等。学生情况多样性使活动的组织开展难度大大增加,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别化发展需要。以我班13名学生为例,有自闭症学生4名,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8名,多重残疾学生1名。而且他们有的已经接受了6年的康复训练,有的从未接受过教育,言语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参差不齐。3名接受过康复的学生在生活数学方面已经可以独立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而没有上过学的学生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在劳动技能方面有的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拖把、簸箕等工具完成简单的卫生打扫,而其他学生或不愿参与劳动,或没有接触过劳动,有的学生连最基础的洗手也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三是教师解决突发状况的经验尚不成熟。在校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工作,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很难做出及时的、有效的反应。这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逐步积累,而劳动技能课又是突发状况的“高发地”,經常出现教师正给学生做示范时,学生突然出现严重的情绪反应,使活动难以继续开展。

3.出现了过度“跟风”现象

很多教师不分具体教学内容,全部采用主题教学,简单地追求标新立异,而不是根据课程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这反而对必要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造成了损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3).

[2]乔惠侠.劳动技能课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J].新课程(下旬刊),2015(5).

[3]王艳梅.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4]洪丽萍. 培智义务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15).

[5]黄 迎.浅谈劳动技能课程对弱智学生的重要性[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

[6]侯 芳. 如何为智障学生创设劳动技能学习环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7]张 宁. 如何优化培智劳技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4(3).

[8]侯 芳.语用沟通在智障儿童劳动技能行为训练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6(14).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主题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