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情感教学实施初探

2018-06-09王周君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任务情感教学榜样

摘 要:体育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机能;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体育心理和体育道德品质,使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更大发展。基于传统体育教学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的不足,作者在日常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情感教学;游戏;任务;榜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24

作者简介:王周君(1990—),女,福建尤溪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一、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现如今,很多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方法陈旧老套,课堂枯燥无味,尤其是课前的热身活动,几乎就是一成不变的一套两三分钟的热身操,学生敷衍了事,教学效率低下。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調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前热身环节还是正课讲授环节都会适时地采用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比如,在慢跑热身活动中,笔者根据学生喜欢音乐的特点采取了“音乐伴奏跑”的热身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跑步速度要慢,于是给学生播放节奏舒缓的歌曲;两分钟后,跑步速度慢慢提升,便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跑步结束后,在学生原地放松的两分钟时间里,给学生播放放松情绪的歌曲。对于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学生感觉十分新奇,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笔者根据不同的节奏类型将歌曲分类整理和剪辑,确保每天歌曲不重样。学生对当天将要播放的歌曲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有效提升体育学习兴趣。

二、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努力,争取胜利。这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在乒乓球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五人为一组,分两组进行对抗比赛,每组分别选派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分五轮进行,三人以上获胜的组胜出。这样,每个组的学生都会为小组的荣誉而战,团结一致,一起制订战术,合理排兵布阵,争取团队的胜利。同样,在短跑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50×4接力跑”比赛,获得胜利的小组将获得奖励,失败的小组给其他小组表演节目以示惩罚。为了团队的胜利,每个学生都咬牙坚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进行比赛,这样,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情感在无形中得到了升华。体育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与对抗性,为团队竞赛的组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设置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和团队比赛发展学生的集体情感。

三、以榜样为示范,升华学生的体育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明星及其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学习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在下雨天不方便在户外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体育明星的比赛视频,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他们、学习他们,培养正确的体育情感。

比如,在田径短跑教学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2004年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的110米栏12秒91夺冠的比赛录像。比赛的激烈场面,特别是夺冠后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瞬间,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他们呐喊,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另外,我又给学生播放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带伤出战的视频,尽管他比赛伤势加重,没有顺利完成比赛,但是他还是忍着剧痛走完赛道,亲吻最后一道栏,其坚强的毅力和对体育的热爱、对国家荣誉的渴望都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纷纷表达了个人感想,学生A说:“通过刘翔,我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学生B说:“体育的魅力在于战胜自我,追求突破,每个拼搏的人都是成功的。”他们说得多好,体育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参与体育运动,也鼓舞着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体育教学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体育的情感渗透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与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情感,通过偶像和榜样的示范来升华学生的体育道德和情感。“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将在初中体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摸索、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董艳丽.论情感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3):204.

[2]张丽平.试论情感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6(9):100.

[3]张 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研究[J].考试周刊,2016(29):108.

猜你喜欢

任务情感教学榜样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