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2018-06-09黄丹艳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优势小学数学

摘 要:“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贴近本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以来扭转中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中数学教学局面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尽管中国小学阶段已经广泛进行了教学生活化实践工作,但这种相对创新的模式,在传统教学思维下仍存在不小阻力。文章作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和优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基础问题;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24

作者简介:黄丹艳(1976—),女,福建松溪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表现出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尤其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依赖数学教材展开的学习顺序,依据“从易到难”“从低端向高端”的原则——这符合线性逻辑的应用,但同时,也容易将小学生引入知识和实践相对分离的“歧途”。

例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在数字之间的作用,也理解数字之间形成的数量关系,但局限于计算规则下的书面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很弱;加上一些应用题本身就脱离现实生活,由此数学教学和现实应用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

结合系统理论分析,数学知识的形成本身是从生活实践中“剥离”出来的,其是为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更深入的研究应用。早期,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发现了数量、图形、空间等关系,并以“数学语言”进行加工描述,从而衍生出“数学”“几何”“加、减、乘、除”等概念,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视为一种“逆向”了解过程,将书本上已经高度抽象的知识,重新在现实生活中还原。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谓“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困难,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价值,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优势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它实现了教学活动的规模化和组织化,在管理中呈现出高效率的优势。但同时,课堂教学的弊端很明显,它的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资源有限,无法对学生产生持续、强烈的兴趣刺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而这些问题又与每个人的切实经历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看、听、想,更多的是要“做”。

例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统计自己衣服上(上衣)的纽扣数量,并计算出平均数。这样一个“生活化”作业,就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这一过程中包括识别上衣属性、统计数量、记录数字、计算平均数等工作,实现了“手脑结合”。

第三,生活化可以改变僵化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大量行为都蕴含着数学规律、数学知识。学生及时地应用不仅可以加深记忆力,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能力,充分认可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传统僵化的学习思维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说,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本身就是对数学知识的验证,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这就间接地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学习、应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工作严重脱离数学本质。笔者认为,所谓“生活化”是建立在数学抽象形态和客观现实形态之间的桥梁,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获取过程,包括“抽象阶段—现实阶段—再抽象阶段”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可以构成一个循环体系,并不断地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方法”的方式提高质量。然而,现实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严重脱离了这一轨道,导致了对数学本质的忽视。例如,小学数学教师经常用“买/卖东西”的价格、总支付数量、找钱等来举例,这确实是一种结合了生活特征的教学方法,但整个过程只体现出对数字关系的整理,并没有涉及抽象过程,也没有涉及抽象再回归的过程;而这种现象,就是在“生活”和“数学”之间画了等号,没有给学生保留思考的空间。

第二,生活化教学内容空洞、泛化。基于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问题,大多都来源于与课程相关的情境内容设计。从这个角度说,生活化教学情境内容的设计对教学效果有重大的影响。为了兼顾教学效果(尤其是公开课),教师会刻意地将生活化问题设计得简单、直白甚至流于形式,却忽视了内容空洞、泛化的问题。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课程中,这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体验,教师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提问”,学生就可以给出“异口同声”的正确答案,但这种能力并非来源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过程,而是在生活常识中积累出来的,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不大。

第三,缺乏情境创设,难以产生共鸣。部分教师缺乏情境创设能力,导致在利用教学生活化模式的过程中过于牵强附会,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更不可能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图形过程中,涉及直线、圆形、矩形等内容,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化而将其“拟人”处理,强行地安插到自身所了解的卡通情节中。这对更加熟悉卡通情节的小学生而言,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第一,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深入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教育观念层面,彻底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认识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本质,进而作用于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本质的理解。简单地说,“生活化”理念的实践,要求教师从生活中去寻求更为丰富的数学材料、场景、方法、工具,避免单一的知识点灌输带来的逆反心理,不断引导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第二,教师积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改造、整合。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但从知识载体功能上说,它是十分有限的,相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只是一个知识“纲领”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可挖掘的资源很多,但并不能直接应用,需要教师进行挖掘、整理、改造和整合。比如,时政新闻、特殊节日、学校活动等,以“六一儿童节”为例,可开发的资源包括“年、月、日”的認识、闰年年份判断、年龄的周岁与虚岁等。配合教材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同样可以做自然的引用,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充分整理。第三,教师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开展前提,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生活化、实践性的本质,即数学来源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规律总结。教师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创设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房间、院子的形状,并进一步计算它们的面积,对一些非矩形、圆形等规律性较强的形状,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来寻求计算方法;教师深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这些生活化场景与数学史结合起来,如“面积计算”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淹没土地的重新规划;等等。诸如此类,“数学源于生活”的概念在小学生脑海中不断增强,促使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现象。

整体上,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以及《课标》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向,也是对实践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的应用和改良,其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德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9.

[2]宋庆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学周刊,2016(30):132-133.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优势小学数学
矮的优势
画与话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